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作用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转移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的预防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被随机分为常氧(N)组、低氧(H)组、低氧LacZ(H-LacZ)组和低氧eNOS(H-eNOS)组,每组6只.经气道转基因,H-eNOS组注入5×1012 pfu/L AdCMVceNOS 50μl,重复12次,H-LacZ组注入等量AdCMVLacZ,其他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3 d后建立大鼠CHPH模型.低氧结束后(2周)检测血动力学指标[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SAP)、心率(HR)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小血管肌化程度(肺小血管中肌型动脉所占比例)和右心室肥厚指数[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并行肺组织eNOS蛋白检测及环磷酸鸟苷(cGMP)和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结果 H-eNOS组大鼠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和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低于H组与H-LacZ组,明显高于N组(P均<0.01);各组大鼠HR和MS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和H-LacZ组eNO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N组,低于H-eNOS组(P均<0.01);H组和H-LaeZ组大鼠肺组织NO含量明显低于N组,而H-eNOS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或P<0.01);N、H和H-LacZ组大鼠肺组织cGMP含量明显低于H-eNOS组(P均<0.01),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气道eNOS基因转移,可增强肺组织eNOS活性,增加NO/cGMP含量,减少大鼠CHPH的发生率。

其他文献
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策略是抢救危重患者特别是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气管导管气囊充气不仅保证了正压通气的有效实施,而且阻挡了口鼻咽部分泌物下行产生误吸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1]。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使用PFNA内固定治疗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所有患者均经胫骨结节骨牵引、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小切口置入PFNA.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1.5)个月.均无切口感染
被毒蛇咬伤重症患者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们采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