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酿酒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98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生如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不可半途而廢;有人说人生如酿酒,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可急于求成。我看两者皆然。
  昨夜读蔡刚华《坂里红酒,长泰舌尖上的乡愁》,很有感触。不禁让我想起了曾经的酿酒岁月。那回忆是如此的韵味悠长,仿佛才开封的陈年佳酿。
  万事开头难。要酿好酒,首先得先煮好饭。现在酿酒一般用木制或铝制蒸笼蒸饭,松软适中,不会烧糊。我以前酿酒沿用古法,米饭是用大铁锅煮的,那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活。清楚记得,我老家的围墙内有两个连体的大灶,安放着两个直径110公分的大铁锅,灶台又特意加高了二十五公分,一次可煮一百斤大米。要做饭得先烧水,把水放到大锅平,然后用一张透明的塑料油纸拉直盖上,四个角压上砖头,强当锅盖,因为市面买不到如此大号的,之后开始用大火烧水。待锅中水煮沸以后,小心用大铁铲轻轻掀开沾满晶莹水汽的所谓锅盖,以免被蒸汽烫伤,将两袋五十斤的大米依次倒入锅中,迅速抓起旁边那把特制的大锅铲,一插到底,将大米用力翻动一番,再把锅盖压好压实。随后走下灶堂,(为了便于工作,我把灶堂比地面放低了约四十公分),把柴火弄小一点,大概十分钟以后,锅里的水慢慢地越来越少,米饭越涨越高,到最后,刚刚好涨到灶台平。然后熄火,再闷捂半小时左右,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拌酒曲。先把锅里煮好的大米饭一桶一桶的盛放到屋内一张干净的二十多平的的塑料油纸上,均匀地撒下,放凉,然后用一玻璃杯舀上一杯酿酒专用的安琪酵母和两杯糖化酶,不可胡乱添加,要恰到好处,否则就过犹不及了。用力慢慢拌匀,分别盛入预备好的三只酒缸内。轻轻盖上一层不通气的油纸,外加一层麻袋压住,再用一条事先备好的有弹性的橡皮筋在酒缸上沿突出的细沟处箍紧。静置三天三夜之后,依次打开油纸,一股浓郁的米酒香夹杂着酵母的料香扑鼻而来,此时缸里的大米已发酵糜烂,用手一捏,一搓,细细的,滑滑的,给人一种奇妙的舒服的感觉。仔细查看之后,再依次往酒缸里倒入备好的温开水,一般按一比二配制,也就是说,要依次往缸里放入六十多斤的温开水。然后又小心的把它盖好。
  再静置三天三夜,不可经常翻动它,否则有时就会动了“胎气”,给人酸酸的感觉,发酵的工序就算完成了。届时,打开酒缸的盖子,往里一探,不大的酒缸内,酒糟已完全下沉入缸底,平静的酒透明得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似的,可以清晰地倒映出人的影子来。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酿制了。先往干净的大铁锅里倒入少许的水,点上大火,一会儿功夫,水就欢快地沸腾了。然后把三大缸的发酵料依次倒入锅中,用大铲搅动几下,之后将高65公分,直径120公分的木制蒸酒桶小心翼翼地罩上,四周围上一条装满细沙的布制沙袋,以防漏气。大火烧至酵料60℃左右,此时已经可以闻到一缕缕淡淡的酒香。再将一个直径同样110公分的大铁锅小心地放在蒸酒桶的上面,接入自来凉水,将大锅和蒸酒桶的连接处用干净的细布条沾湿勒紧,以防酒气漏出。最后,拿来擦干净的一次能装五十斤的酒坛来,放到灶后从蒸酒桶肚子斜接出来的木制接酒槽下边,用干干净净的毛巾压住二三层。大火猛上,不一会儿,仔细聆听,酒坛里便传来了清脆的如檐雨一样的滴滴之声,随之而来的便是穿透毛巾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好酒出来了,这酒香飘得很远,很远。深吸几口,不喝,心也醉了,邻居和路人总是在酿酒的日子里说老远就闻到了酒的芳香了。那时候,不管走到哪儿,人们总是开玩笑说:“厂长来了。”我当时听了心里竟也美滋滋的,现在想来真是幼稚。
  说来轻巧。其实,酿酒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没煮好饭,就降低了出酒量;没发酵好料,酒就可能带酸;没掌握好火候,就可能粘锅吐烟烧糊酒,喝起来辣辣的。这好比唐僧取经,需经九九八十一难,缺一不可。那时候的我也算是认真,在酿好了米酒的基础上,还用心实验了各种各样不同的酒的深加工:有荔枝酒,青梅酒,三蛇酒以及各种不同配方的药酒。惜乎业务不精,只在家乡周边村庄打转,没能坚持做下来,最后也就放弃了,想来也是可惜。
  人生如登山,不可半途而废,术业有专攻,没有深厚的积淀,谁又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呢?人生如酿美酒,不可急于求成。趁年轻,选酿一坛青春的好酒,持之以恒,在岁月里氤氲着,待年老时慢慢愉悦品尝。如此,甚好!
其他文献
近日读《傅雷家书》,忍不住想起了那个见字如面的美好时代来。翻箱倒柜,找出尘封已久的一摞书信,文友的,蓝颜的,闺蜜的,朋友的,近百封。  冬夜里,打开书信,当年那一张张温暖鲜活的面孔跃然于纸上。那些被岁月流沙冲走的光阴,似乎又被一厢情愿的我,努力拽了回来。  一  唯一遗憾的是当初在外求学时,竟没有写过一封家书。可以静下心来给同学和朋友写信的我,却嫌弃书信的速度太慢。当年只是习惯每个周末打电话回家,
期刊
厦门与东山近在咫尺,也常来常往,却不知美丽的鹭岛城中还有个百家村,偶然听人提起,顿感好奇,由此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  临行前,查了一些资料,知道百家村位于厦门的思明区,毗邻中山路,紧连万石植物园、中山公园,南依白鹤路、北靠虎园路,地图上可以查到一些概貌。  据资料记载:百家村形成缘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31)中山公园的修建。为了解决周围二百多户拆迁户的居住问题,当时的政府在中山公园东面的深田路一
期刊
一座院落挨着一座院落,连成一排。两排之间夹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巷道,形成胡同。市民在这里生活起居,演绎着一出又一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会风情剧。灰墙灰瓦的四合院镌刻着岁月的风霜,或宽或窄的胡同隐藏着传奇的故事。这是在中国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我到过北京十来次,每一次都会去钻胡同,感受浓郁的京城风俗民情。  我有几次到北京就住在大栅栏的小旅馆,每天在狭窄逼仄而繁华热闹的胡同间进进出出。有几次到北京则住在城区
期刊
南靖山城解放路,民国时期叫中正路。它跟山城中山路同修建于民国年间。两条街道同处山城中心地带,一条贯穿东西,一条贯穿南北。正如山城武庙的碑记所说:“山城乃七邑名区,四省通衢。”山城于清末民初就有9条街18条巷,然而,那些旧式小街小巷都不如中山路和解放路宽阔,而且街道两旁是一色的骑楼建筑。两条路自然是当时山城最热闹的街道了。  据《南靖县志》(新编)记载:“民国十四年(1925),山城商会开始集资建设
期刊
实在没想到,我会在中师毕业三十多年后,再次为排球所倾倒。  我第一次接触到排球,是1986年的秋天。那年我初中刚毕业,在福建省云霄师范读书。当时,云师打排球之风盛行,每当下午放学后,学校便到处都是打排球的人,师生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在一起打得不亦乐乎。整个校园到处是排球翻飞的壮观景象,成为当时云霄县城一道奇特的风景线。学校操场东边那个排球场,几乎每天下午都会举行各种级别的比赛,球场的四周,也常
期刊
在这样 这样的时候  我常常泪流满面  我一次次阵阵心痛  我一次次深深感动  在一个叫武汉的城市  寒冬腊月 雪花纷纷  疫瘴悄悄扩散蔓延  春天为之止步 世人为之惊悚  在这样 这样的时候  是谁?以最职业的敏感  以最职责的忠诚  迅速发出振聋发聩的惊天预警  敢说真话,原本就是医者本性  敢担责任,原本就是医者使命  有一位老人 满头风霜  十七年前,以一颗博爱的心  拯救多少垂危苍生  
期刊
早年在家乡一友人画廊,见马兆麟先生一幅书法作品,洁白的宣纸上书写画论一则:“龙眠作画,凡临古则用绢素,自运则不设色,独用澄心堂画法,灵秀生动。昔人称其人物似韩滉,潇洒似王维,若论此卷之妙,韩王避舍矣!”字为行楷,二寸见方,结字以晋唐行楷为底,融入魏碑笔意笔法,苍古坚疏,沉着安详,想见其人,蔼然一德高望重的长者。于是问作者情况,友人说:“马兆麟,字竹坪,号东山里人,南州海客,今东山县人,清末民初诏安
期刊
怀恩乃诏安别称,南濒东海与南海交汇处,拥有海岸线长约88公里,海域面积273平方公里。而雄峙于福建海岸线最南端的梅岭半岛,闽粤交界处的诏安湾,濒临南海,与广东地域山水相连,据传说,它是由于其地貌状如盛开的梅花而得名,志书称之为“闽之尽处”。在这“尽处”的尽头,即半岛的南端的海岸线,是一道集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黄金海岸,有着多处令人流连忘返的观赏佳景和光辉历史的文化积淀,它展现于腊洲祥麟塔、悬钟古城
期刊
当我站在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自然村村口面對连绵起伏的山岭时,竟然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来到八十多年前漳州战役的主战场了。  上个月,我到天宝的古寨农场呼吸新鲜空气。那里四处飘着红旗,五角星衬底镰刀铁锤,“中国工农红军”几个繁体字特别醒目。一个六十来岁的男子穿了一身单薄的灰军装,领章帽徽红彤彤,挺立在红旗底下。细雨霏霏,空气冷得有些咬人,我忍不住把手插到裤袋里贴着大腿取暖。可他挺得像一张绷紧的弓,脸色和
期刊
闽南三月的天气傲娇而随意。明明昨天还是春寒料峭棉衣加身,今天就在日光的加持下把温度飙到30℃,直接把人送进入夏的错觉中,丝毫不顾及早已汗流浃背的保暖内衣。而后天,却又立刻温度骤降,反悔般地落下雨来。一落十几天,天天暗无天日,雨帘绵绵。  这样的阴雨天,欲拒还迎,乍暖还寒,毫无诚意。  我索性背起相机挎包,决绝地跨门而出。我已经在家里躺着发霉了四十八天。一场突临的小疾让我与床朝夕相伴了近两个月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