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春梅(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生)
一、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主要有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本文仅对第一类中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它和不安、挫折感、自我怀疑、忧虑等相联系。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它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能是心理素质。面对某一特定情形或事件而产生的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焦虑心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总是经历一种焦虑,那焦虑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心理素质,一旦焦虑形成一种品质,就会对语言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动机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与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因素。语言学习中的动机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态度,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以外语学习的动机为例,B. 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付出的努力。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能使学习者维持、推动学习,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如果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需要如就业,这种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如果学习者学习外语是因为他们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所在文化社团感兴趣,而且向往有朝一日能被该社团接受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与之融合为一体,这种学习动机就是融合型动机。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二、关注学习者情感,全面改进外语教学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尽管情感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学习者应考,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者的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方面发展。而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在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试问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因此,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任何普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一名语言教师所应具备的专门素质外,教师还必须转变观念,在重视学习者知识和智力的同时,关注学习者情感。
2.培养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的理论和有关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一是分析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培养、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需求一般是建立在社会需求上。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学习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比如,为了考试、考级、更好就业等。学习者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白自己的需求后,才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教师只有了解了学习者的需求,才能让学习者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就业,更主要是为了进行交际,提高语言获得最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二是帮助学习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学习有标准,学习者就有学习方向。标准应可望且可及,这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增强。标准定太高,学习者达不到,挫伤学习积极性,会失去学习动机。
3.减少焦虑
减少焦虑可通过以下措施:一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角色上,应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为“帮助者”;变单纯的课堂“组织者”为活动的“交际合作者”;变课堂“控制者”为“学习治疗者”。这样,师生交流中不仅有了认知交流还有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这种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感应能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减少焦虑,促进学习者健康人格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动机。二是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犯各种错误是难免的。教师要学会倾听,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要多鼓励学习者,帮助学习者获得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增强,焦虑程度自然降低了。三是让学习者明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许多如发音、意义等模糊现象是很正常的,对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很重要,否则焦虑感上升。四是采取合作学习,降低焦虑。约翰逊兄弟(D.K Johnson &R.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增加成员之间感情。另外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习者能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习者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且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准备问题,在小组中充分排练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小组成果。通过排练成功的机会增大,这样能增加学习者自信心,降低焦虑,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语言。
4.以真实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促进学习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语言学习的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目前外语课程基本上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期末考试、学年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只看结果,不管学习过程,结果不好,意味着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努力白费,这就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性评价以过程为主,实际上已经构成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者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变得更熟练、更独立、更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并且形成性评价也能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处理信息技能、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习者创造力等多方面情况。而情感语言学习更多的是提倡真实评价。真实评价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习者的真实表现来考察学习者学业进步情况的一系列评价程序。这里面包含交际能力的评估、学习档案和学习者增加的各种自我评价报告。真实评价要求教师与学习者共同管理学习,这就意味着可以增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增强学习者责任感和自尊心。真实评价不仅能全面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就,而且能够评价并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
一、影响语言学习的主要情感因素
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学习者的个别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学习动机等。第二类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因素,主要有移情、课堂交流、跨文化意识等。本文仅对第一类中的几个因素进行探讨。
焦虑可能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情感障碍。它和不安、挫折感、自我怀疑、忧虑等相联系。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它可能是一种心理状态,也可能是心理素质。面对某一特定情形或事件而产生的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焦虑心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但是如果学习者学习语言总是经历一种焦虑,那焦虑有可能会变成一种心理素质,一旦焦虑形成一种品质,就会对语言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动机是指发动、指引和维持躯体与心理活动的内部过程,是决定行为的内在因素。语言学习中的动机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愿望和推动力,它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态度,是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以外语学习的动机为例,B. 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付出的努力。它是直接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能使学习者维持、推动学习,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外语学习动机分为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如果学习外语是为了实际需要如就业,这种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如果学习者学习外语是因为他们对目的语及目的语所在文化社团感兴趣,而且向往有朝一日能被该社团接受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即与之融合为一体,这种学习动机就是融合型动机。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在动机来自于学习者对某一学习内容或学习任务的浓厚兴趣。外在动机则来自于外界影响,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虽然外在动机也有利于外语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持续的时间较长,是语言学习取得长远成就的重要前提。
二、关注学习者情感,全面改进外语教学
1.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尽管情感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当前学校教育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学习者应考,教师往往只重视学习者的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方面发展。而人文主义心理学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强调,在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学习者。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统一起来。试问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因此,语言教学中的情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任何普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一名语言教师所应具备的专门素质外,教师还必须转变观念,在重视学习者知识和智力的同时,关注学习者情感。
2.培养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根据动机的理论和有关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以下措施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一是分析社会需求和学习者个人需求,培养、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学习者个人需求一般是建立在社会需求上。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学习动机属于工具型动机。比如,为了考试、考级、更好就业等。学习者只有在教师的帮助下明白自己的需求后,才能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而教师只有了解了学习者的需求,才能让学习者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就业,更主要是为了进行交际,提高语言获得最新资料和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二是帮助学习者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标准。学习有标准,学习者就有学习方向。标准应可望且可及,这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增强。标准定太高,学习者达不到,挫伤学习积极性,会失去学习动机。
3.减少焦虑
减少焦虑可通过以下措施:一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要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角色上,应做到以下三个转变: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为“帮助者”;变单纯的课堂“组织者”为活动的“交际合作者”;变课堂“控制者”为“学习治疗者”。这样,师生交流中不仅有了认知交流还有情感交流。教师和学生的这种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感应能增强学习者学习兴趣,减少焦虑,促进学习者健康人格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动机。二是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犯各种错误是难免的。教师要学会倾听,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要多鼓励学习者,帮助学习者获得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建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增强,焦虑程度自然降低了。三是让学习者明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许多如发音、意义等模糊现象是很正常的,对这些现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很重要,否则焦虑感上升。四是采取合作学习,降低焦虑。约翰逊兄弟(D.K Johnson &R.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增加成员之间感情。另外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学习者能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习者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且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讨论、准备问题,在小组中充分排练后再在全班面前展示小组成果。通过排练成功的机会增大,这样能增加学习者自信心,降低焦虑,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学习语言。
4.以真实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促进学习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语言学习的评价有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目前外语课程基本上采用终结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期末考试、学年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只看结果,不管学习过程,结果不好,意味着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努力白费,这就极大地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性评价以过程为主,实际上已经构成学习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者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点滴进步,从而变得更熟练、更独立、更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并且形成性评价也能使教师了解学习者处理信息技能、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习者创造力等多方面情况。而情感语言学习更多的是提倡真实评价。真实评价指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习者的真实表现来考察学习者学业进步情况的一系列评价程序。这里面包含交际能力的评估、学习档案和学习者增加的各种自我评价报告。真实评价要求教师与学习者共同管理学习,这就意味着可以增强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增强学习者责任感和自尊心。真实评价不仅能全面评价学习者的学业成就,而且能够评价并促进学习者的情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