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征精神的哲学底蕴

来源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征是在世界反侵略历史背景下发生于中国大地上的一场艰苦卓绝的远征,长征精神则是在这次征途中经千锤百炼而铸就的伟大精神,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作为精神层面的力量,长征精神具有丰富的哲学底蕴.它既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沃土,又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结晶.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长征精神的直接哲学源头,在长征的具体实践中交融会通,锻造形成为长征将士的精神指引.因此,长征精神是会通的典范,此会通体现为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两个面向,呈现出“一体两面”的态势.其中“两面”作为“反应物”,在长征实践的“反应条件”下,化合而产生了作为“新物质”的长征精神.
其他文献
理论科学、价值正确、发展前沿、实践有效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所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才能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的理论源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其中,长征精神就其内涵与历史意义而言,不仅发扬了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也锻造了革命勇气,凝聚共识,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飞跃与实践的新探索.就其时代价值而言,长征精神为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动力之源;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直面问题、自我革命的理论品格;也昭示了新时代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梦想与成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意蕴.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之国内外新的风险挑战,多重压力聚集.而要化解经济压力,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通过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和重大问题的认识,引领化解深层次矛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创造了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可以视为以下三重逻辑的有机统一,从理论溯源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过程;从内容创新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过程:主要包括尝试探索阶段(1921-1949)、自主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