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泰和县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在泰和县开展了17个早稻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的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及中熟组的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等7个新品种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强,其他相关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泰和县的早稻主导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早稻;新品种;农艺性状;产量;江西泰和;2016年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3-0034-02
  水稻作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种植的一种粮食作物,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泰和县是江西省的粮食生产大县。筛选出丰产性、抗性、适应性等特性均較好,适宜在泰和县种植的水稻优良新品种进行推广,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2]。为大面积地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适合在泰和县种植的水稻主导品种,安排了17个早稻新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粮食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江西省泰和县冠朝镇社下村。试验点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灌溉条件适宜,交通便利,试验田块形状呈较规则的长方形,前作为水稻,土壤类型为壤土。
  1.2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新品种共17个(均已通过审定),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组和中熟组。其中,早熟组9个,分别为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陵两优722、仁两优26、中早35、江早361、荣优286;中熟组8个,分别为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荣优463、潭原优4903、五优463、荣优585、早优9号。
  1.3 试验设计
  所有参试品种放在同一田块的同一排,共设17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早熟组以中早35作对照(CK1),中熟组以荣优463作对照(CK2)。本次试验按熟期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4],不设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66.7 m2,对照品种放在对应熟期的中间小区,田块四周设对应品种保护行,保护行不少于5行,各小区间留30 cm的工作行,以便观察记载。
  1.4 试验实施
  早熟组和中熟组品种均于2016年3月22日播种,并统一于4月17日移栽,均采用人工栽插方式,栽插规格为16.5 cm×20.0 cm,每穴栽插2~3粒谷秧苗。各试验小区的田间管理均在相同条件下统一进行。水分管理采用湿润灌溉和间歇灌溉方式进行。移栽前,施足基肥;进入分蘖期和抽穗期,分别施适量的分蘖肥和穗肥。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病虫情报》的预测预报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
  1.5 调查内容与方法
  各品种按熟期收割前1 d采用五点取样法对每个品种取样,再进行室内考种[3]。早熟组和中熟组按熟期先后进行收割。分小区单收、单打、单晒、称干重[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的17个新品种中,较对照中早35(CK1)增产的品种有11个,分别为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陵两优722、仁两优26、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荣优463(CK2)、潭原优4903。其中,陵两优22产量为8 430.9 kg/hm2列第1位,较对照中早35(CK1)的7 535.5 kg/hm2增产11.9%;排名第2位的是陵两优7717,产量为8 320.5 kg/hm2,较对照中早35(CK1)的增产10.4%;列第3位的是潭两优83,产量为8 181.6 kg/hm2,较对照中早35(CK1)增产8.6%;其余品种增产幅度为1.5%~7.7%。较对照中早35(CK1)减产的品种有5个,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早优9号,较对照中早35(CK1)减产3.0%,其余品种减产幅度为0.7%~2.4%。
  参试的17个新品种中,较对照荣优463(CK2)增产的品种共有7个,分别为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其中增产幅度排前3位的为陵两优22、陵两优7717和潭两优83,分别较对照荣优463(CK2)的7 915.6 kg/hm2增产6.5%、5.1%和3.4%。较对照荣优463(CK2)减产的品种有9个,减产幅度为1.3%~7.7%,其中早优9号的减产幅度最大,达7.7%。
  所有参试的新品种综合比较,产量排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陵两优22、陵两优7717和潭两优83,排末尾3位的为五优463、荣优585、早优9号。排首位的陵两优22较排末位的早优9号增产15.4%。
  2.2 全生育期
  2.2.1 早熟组。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的9个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中早35(CK1)的107 d长的品种有7个。其中陵两优722全生育期为113 d,较对照中早35(CK1)的长6 d;荣优286为112 d,较对照中早35(CK1)长5 d;较对照中早35(CK1)长3 d的品种是仁两优26;较对照中早35(CK1)长2 d的品种是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和株两优171的全生育期均为108 d,较对照中早35(CK1)长1 d。而江早361的全生育期与对照中早35(CK1)相同。
  2.2.2 中熟组。参试的中熟组8个新品种,全生育期较对照荣优463(CK2)的114 d长的品种只有荣优585,为115 d。欣荣优5号、潭原优4903、五优463和早优9号的全生育期均与对照荣优463(CK2)的相同。较对照荣优463(CK2)的短2 d的品种是陵两优22和陵两优611。   2.3 主要农艺性状
  2.3.1 早熟组。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的9个早熟组品种中,株高列早熟组第1位的是对照中早35(CK1),为94.4 cm;江早361为81.2 cm,列早熟组之尾;其余品种在84.5~92.8 cm之间。有效穗数较对照中早35(CK1)的297.0万穗/hm2多的品种有7个,其中最多的是株两优171,为382.5万穗/hm2,较对照中早35(CK1)增加28.8%;较对照中早35(CK1)少的品种是陵两优722,仅为285.0万穗/hm2,减幅为4.0%。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陵两优722,为126.3粒,较对照中早35(CK1)增加0.3%;最少的是株两优171,为111.3粒,較对照中早35(CK1)减少11.6%;其余品种在113.4~125.9粒之间。穗实粒数最多的是陵两优722,为111.1粒,最少的是株两优171,为95.0粒,其余品种在96.2~106.6粒之间。结实率最高的是江早361,为90.8%,最低的是荣优286,为81.2%,其余的品种在81.7%~88.0%之间。千粒重最大的是陵两优722,为27.5 g,最小的是株两优171和仁两优26,均为24.5 g,其余品种的千粒重在25.5~26.5 g之间。
  2.3.2 中熟组。参试的8个新品种,株高超过100 cm的品种有潭原优4903和欣荣优5号,分别为101.5、100.1 cm;其余品种均低于100 cm,列中熟组之尾的品种是陵两优611,为85.2 cm。有效穗数较对照荣优463(CK2)的337.5万穗/hm2更多的品种有6个,分别是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潭原优4903、五优463和早优9号,其中最多的是陵两优611,为381.0万穗/hm2,较对照荣优463(CK2)增加12.9%,较对照荣优463(CK2)更少的品种是荣优585,有效穗数为322.5万穗/hm2,较对照荣优463(CK2)减少4.4%。穗总粒数最多的品种是陵两优611,为118.4粒,较对照荣优463(CK2)增加1.0%;最少的是潭原优4903,为98.5粒,较对照荣优463(CK2)减少16.0%;其余品种在111.3~117.2粒之间。穗实粒数最多的是陵两优611,为97.5粒,最少的是潭原优4903,为81.8粒,其余品种在90.8~96.8粒之间。结实率最高的是陵两优22,为85.4%,最低的是早优9号,为81.3%,其余品种在81.5%~82.9%之间。千粒重最大的是潭原优4903,为28.2 g,最小的是陵两优611,为23.7 g,其余品种的千粒重在24.6~26.8 g之间。
  2.4 抗性及外观米质
  参试的新品种中,陵两优22、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欣荣优5号、陵两优7717、陵两优611、仁两优26、潭原优4903、中早35、江早361和早优9号等12个品种的适应性和抗性较强,未出现病虫害和倒伏现象;陵两优722、荣优585和荣优286等3个品种的抗性较弱,少量植株出现穗颈瘟现象;荣优463和五优463等2个品种抗性弱,出现穗颈瘟的植株比例超过10%。
  17个参试新品种中,外观米质优良的品种是荣优585;比较优良的品种有陵两优22、仁两优26、潭原优4903和五优463;潭两优83、陆两优35、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荣优463、陵两优722、荣优286和早优9号等8个品种的外观米质中等;其余品种的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的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中熟组的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等7个新品种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强,其他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泰和县的早稻主导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仁两优26、中早35、江早361和潭原优4903等4个新品种的产量较高,抗性强,可在泰和县适度推广种植;荣优585的产量一般,抗性较弱,但外观米质优良,可根据粮食加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稻瘟病轻发区适度规模种植;其他品种则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4 参考文献
  [1] 王德煌,刘会荣.乐平市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116-117.
  [2] 邱建东,曾胜根,章兴发,等.2012年南城县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53-54.
  [3] 蒋达钜,温庆锟,刘荣华,等.2012年泰和县晚稻新品种对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4):51-53.
  [4] 陈一丰,王春猜,苏加前.早稻新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3(5):3-5.
  [5] 黄冰煌,陈明章.2014年常规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福建农业科技,2015(10):16-19.
  [6] 闭祖金.2015年灵山县早稻新品种试验初报[J].广西农学报,2016,31(1):1-3.
其他文献
10月31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鲜为人知的是,钱老还是我国“沙产业之父”。20世纪60~70年代,他在西北沙漠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下工
"乌托邦"一直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所描述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理想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基础和条件,所宣扬的平等、自由、以
摘要 如何利用农科教一体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关系到“三农”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科研促专业,以专业促教育,以教育促人才,不断探索新型农民培育模式、优化培育体系、补强培育师资、深化培育内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率先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福建模式”。本文阐述了农科教一体化的内涵、农科教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农科教一体化模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以期为农科教一体
4月19日,10余所北京高校的志愿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开展了“微笑北京、绿色长征”首都大学生世界地球日绿色咨询活动。活动旨在宣传绿色奥运,传播绿色文化,倡导绿色生活,为北京奥
本文在分析DES密算法原理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一种基于VHDL语言的DES加密算法的IP-CORE实现方法该系统采用流水线技术与模块化设计,具有资源占用较少,处理速度适中.稳定性、重用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导向的不断深入,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返乡创业养鸡。然而,雏鸡前期的幼雏鸡难养、死亡率较高让不少养殖户不
摘要 阐述了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在苍南县的示范情况,针对甬优17号的特征特性,总结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搁田、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甬优17号;示范情况;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浙江苍南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存环境,而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显突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在不断增强,法学界和环境伦
企业作为创造经济效益、吸纳就业的主体,同时也是节能减排的主体。适度而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可以促使企业节能降耗、增产减污,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其应有的贡献。郑州市
摘要 介绍水稻无盘旱地育秧轻简栽培技术,包括旱地育秧技术、起苗移栽、本田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内容,对于缓解大春生产期间农村人工和水源紧张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无盘;旱地育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33-01  西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偏北部,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66万hm2,大面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水稻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