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打好基础的最佳时期。低年级处于小学第一学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这一学段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准备、专心听讲、独立思考、认真检查、书写规范等方面。
关键词:低年级学段习惯数学学习培养
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作为一线教师,我主要围绕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小学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方法。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均需要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从这些方面来看,学好数学是势在必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足以说明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则必须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首先,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通过访谈和观察,我发现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习惯都不差。比如程同学和熊同学,语数都是双优,这两位同学平时学习有计划,上课眼神没有离开过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
其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但是一旦进入高年级,知识变得抽象和复杂,过于依赖教师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低年级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自己产生需求,去自学新知识,使其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想去听教师的课,才会想去学习,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控力不高,玩心比较重,而且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以“认识厘米”这一小节的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教授模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每位学生机会来阐述自己对这一小节知识的理解,当然这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让“小老师”提前准备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课本长是多少厘米?文具盒长多少厘米?粉笔长多少厘米?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小老师”,由他随机指名回答。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对每位“小老师”进行及时点评,也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通过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先预习、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抓住课堂的四十分钟。这样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听课效率也能提高。课后复习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有设计性,既要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能有所掌握,又要拓展学生的能力。在长期的坚持和要求下,学生自然会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据调查,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既能做到课前预习,又能做到课后复习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二分之一。这说明教师平时要求不到位,学生不能够持之以恒。因此,今后的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的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表达不完整或语言啰唆的毛病,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情境图,让他们根据图说明题意(8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再要求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一开始学生不能够完整地表达,语句五花八门。于是我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然后指名回答,再让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完整,给予奖励;最后全班一起说。由个别到集体,虽然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自然而然會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
4.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的习惯包括很多,比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认真检查、理解题意、及时订正等方面。
(1)培养学生端正坐姿的习惯。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教会学生做到“一直”(身要直)、“二平”(肩要平,腿放平)、“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课本一尺远)。一节课的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坐姿端正,但是随着课的推进,学生就慢慢松懈下来。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坐姿正确的学生,来影响那些坐姿不正确的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端正的坐姿。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细心检查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把正确的读题方法教给学生。如边指边读(这里的“读”是在心里默读),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做题前,要看清楚题目意思,再动笔;做题时,要认真思考,争取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都拿下;做题后,要认真检查,检查计算是否有错误,是否有漏题。平时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没有读懂题意就下笔,或者一看到字多的题目就失去了耐心,这时需要鼓励学生“再读一遍你就懂了”。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爱检查,做作业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就撒手不管了。这与平时的要求密切相关,家长不能代替学生检查作业,教师对于平时检查出错误的学生要用及时的奖励来强化他们的检查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首先要交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知道数字要写清楚,字迹要工整、格式要正确。其次要严格要求,对于无法达到标准的,都要要求其重新写直至写规范为止。去年所教的学生中,一个女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根据她的课堂表现以及测试情况,我发现她最近心浮气躁,字迹潦草。于是,我决定找她谈谈心,通过此次的交流,我了解了原因。她的妈妈最近很忙,很少监督她的学习,我将她的问题和她妈妈进行说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女孩的字迹有了质的飞跃,脸上也出现了笑容。其实虽然一个好的结果不会那么快呈现出来,但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下来的,而低年级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4)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人无完人,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出错的时候。但是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错却没有及时纠正。所以在我的班级,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的错题积累在一个本子上,这既能培养他们的条理意识,又方便复习。
(5)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
大部分的数学问题,均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和思维去解决。然而,大部分的小学生思维都存在一定的惰性。比如,需要家长的监督才能去完成作业的学生占多数,能够自主地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的占少数。我时常收到一些家长这样的反馈: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必须坐在旁边看着,稍微有一点动静就无法安心写作业,比如一会儿玩玩橡皮和铅笔、一会儿吃点东西等。其实这都是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造成的,导致他们无法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作业的过程和质量而不是作业的结果;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完成作业。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总而言之,好习惯受益终身。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地训练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温丽丽.好习惯,益终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6(10):234.
责任编辑:黄大灿
关键词:低年级学段习惯数学学习培养
引言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作为一线教师,我主要围绕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小学生,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方法。
一、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以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均需要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从这些方面来看,学好数学是势在必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足以说明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则必须使其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首先,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通过访谈和观察,我发现班级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习惯都不差。比如程同学和熊同学,语数都是双优,这两位同学平时学习有计划,上课眼神没有离开过老师,积极回答问题,思维活跃。
其次,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益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但是一旦进入高年级,知识变得抽象和复杂,过于依赖教师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低年级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会让学生自己产生需求,去自学新知识,使其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学生才会想去听教师的课,才会想去学习,才会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控力不高,玩心比较重,而且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以“认识厘米”这一小节的内容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的教授模式,让学生充当“小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给予每位学生机会来阐述自己对这一小节知识的理解,当然这需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让“小老师”提前准备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课本长是多少厘米?文具盒长多少厘米?粉笔长多少厘米?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小老师”,由他随机指名回答。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对每位“小老师”进行及时点评,也可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通过教师点评和生生互评,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先预习、后复习的习惯
预习就是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中才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抓住课堂的四十分钟。这样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听课效率也能提高。课后复习不是简单地完成作业,而是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所以,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有设计性,既要保障学生对基础知识能有所掌握,又要拓展学生的能力。在长期的坚持和要求下,学生自然会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据调查,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既能做到课前预习,又能做到课后复习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二分之一。这说明教师平时要求不到位,学生不能够持之以恒。因此,今后的教学要更加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学习习惯的培养。
3.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的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我们就要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及时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表达不完整或语言啰唆的毛病,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一课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情境图,让他们根据图说明题意(8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人?)。通过圈一圈,分一分,再要求学生把这句话说完整。一开始学生不能够完整地表达,语句五花八门。于是我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完整地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然后指名回答,再让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完整,给予奖励;最后全班一起说。由个别到集体,虽然此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会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是我觉得是有必要的,因为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自然而然會养成完整表达的习惯。
4.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作业的习惯包括很多,比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认真检查、理解题意、及时订正等方面。
(1)培养学生端正坐姿的习惯。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教会学生做到“一直”(身要直)、“二平”(肩要平,腿放平)、“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课本一尺远)。一节课的开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坐姿端正,但是随着课的推进,学生就慢慢松懈下来。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表扬那些坐姿正确的学生,来影响那些坐姿不正确的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养成端正的坐姿。
(2)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和细心检查的习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把正确的读题方法教给学生。如边指边读(这里的“读”是在心里默读),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做题前,要看清楚题目意思,再动笔;做题时,要认真思考,争取把自己有把握的题目都拿下;做题后,要认真检查,检查计算是否有错误,是否有漏题。平时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没有读懂题意就下笔,或者一看到字多的题目就失去了耐心,这时需要鼓励学生“再读一遍你就懂了”。我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爱检查,做作业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就撒手不管了。这与平时的要求密切相关,家长不能代替学生检查作业,教师对于平时检查出错误的学生要用及时的奖励来强化他们的检查意识。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首先要交给学生方法,让他们知道数字要写清楚,字迹要工整、格式要正确。其次要严格要求,对于无法达到标准的,都要要求其重新写直至写规范为止。去年所教的学生中,一个女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根据她的课堂表现以及测试情况,我发现她最近心浮气躁,字迹潦草。于是,我决定找她谈谈心,通过此次的交流,我了解了原因。她的妈妈最近很忙,很少监督她的学习,我将她的问题和她妈妈进行说明,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女孩的字迹有了质的飞跃,脸上也出现了笑容。其实虽然一个好的结果不会那么快呈现出来,但是一个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下来的,而低年级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4)培养学生及时订正的习惯。人无完人,每个人肯定都会有出错的时候。但是出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出错却没有及时纠正。所以在我的班级,我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平时的错题积累在一个本子上,这既能培养他们的条理意识,又方便复习。
(5)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
大部分的数学问题,均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和思维去解决。然而,大部分的小学生思维都存在一定的惰性。比如,需要家长的监督才能去完成作业的学生占多数,能够自主地完成作业并认真检查的占少数。我时常收到一些家长这样的反馈: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必须坐在旁边看着,稍微有一点动静就无法安心写作业,比如一会儿玩玩橡皮和铅笔、一会儿吃点东西等。其实这都是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造成的,导致他们无法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作业的过程和质量而不是作业的结果;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地完成作业。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总而言之,好习惯受益终身。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地训练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温丽丽.好习惯,益终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6(10):234.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