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为目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一定的人格。要摒弃那种将学生物化的教学活动,坚定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试图从阐述语文教学中人格构建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问题的根源,并对如何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建构独立人格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更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更要注重学生“人”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物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一、 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构建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语文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主要突出人文性,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以前是单纯强调工具性, 现在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这种转变体现了人们对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独立人格重要性这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且现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人格是否健全首先体现在人格的独立性上。因此,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国民的素质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力的增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基本因素。学者研究表明,如果学生不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空谈。然而, “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才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 因此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时代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而独立的人格的培养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是具有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语文教学应强化“立人”的教学目的观。所谓“立人”就是培养独具个性的、富有创造的、在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这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的构建很有必要。
二、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构建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 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造活动。教师在传授课本所要学习的意义的同时, 学生必有所思, 必有所问, 继而便会有所发挥与创造。”然而事实上,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以及人生态度的不同, 对课文的理解也不会相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思维差异。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后,老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诸葛亮。有个学生说:“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聪明绝顶的人。”另外也有学生说:“诸葛亮耍阴谋诡计,不够光明磊落,不是大丈夫所为。”虽然这两种观点截然相反, 但都有其合理之处, 那我们就不能轻易地去否定他,不然会阻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应该遵循“看法应该是多样化的, 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当鼓励”的原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对独立人格的构建大有裨益。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讯息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不能立刻辨别其真伪,这时学生就需要有批判地接受新事物的心态。而且学生更要学会批判地接受前人或他人的意见和成果,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批判精神, 让他们学会反思, 学会自我审判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同时, 不至于偏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般而言,师生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传统教师的权威观念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当代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敬,还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在这样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教学评价的突破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开放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评价应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应以积极评价、正面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语文教学力求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鼓励独立自主的思考,不以固定的标准答案衡量学习的成败, 关注精神的成长,重视求索真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的不断完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勇.学生独立人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J].科教文汇,2008(5)
[2]张少华.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构建[J].科教园地,2009(6)
[3]唐寿春.语文教学呼唤“以生为本”[J].四川教育,2011(6)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语文教学;独立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更应该进行理性的思考,更要注重学生“人”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物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身体健康,心理健全的人。所谓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于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在政治的参与中具有独立自主精神。
一、 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构建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语文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主要突出人文性,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以前是单纯强调工具性, 现在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这种转变体现了人们对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独立人格重要性这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而且现在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人格是否健全首先体现在人格的独立性上。因此,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的,这样才能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二)时代的要求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国民的素质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力的增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素质的基本因素。学者研究表明,如果学生不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成为空谈。然而, “自由而充分发展的人”才是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 因此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时代对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而独立的人格的培养更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人是具有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的,语文教学应强化“立人”的教学目的观。所谓“立人”就是培养独具个性的、富有创造的、在精神上充分发展的有理想有信念的人。这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在21世纪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的构建很有必要。
二、语文教学中独立人格构建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
“教学就其本质来说, 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创造活动。教师在传授课本所要学习的意义的同时, 学生必有所思, 必有所问, 继而便会有所发挥与创造。”然而事实上, 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以及人生态度的不同, 对课文的理解也不会相同。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思维差异。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后,老师让学生评价一下诸葛亮。有个学生说:“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聪明绝顶的人。”另外也有学生说:“诸葛亮耍阴谋诡计,不够光明磊落,不是大丈夫所为。”虽然这两种观点截然相反, 但都有其合理之处, 那我们就不能轻易地去否定他,不然会阻碍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我们应该遵循“看法应该是多样化的, 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当鼓励”的原则。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对独立人格的构建大有裨益。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种讯息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不能立刻辨别其真伪,这时学生就需要有批判地接受新事物的心态。而且学生更要学会批判地接受前人或他人的意见和成果,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批判精神, 让他们学会反思, 学会自我审判和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彰显个性的同时, 不至于偏狭。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对于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般而言,师生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传统教师的权威观念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因此,当代教师就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由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人格,又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尊敬,还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在这样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对于独立人格的培养也是大有帮助的。
(四)教学评价的突破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开放而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评价应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应以积极评价、正面鼓励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语文教学力求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鼓励独立自主的思考,不以固定的标准答案衡量学习的成败, 关注精神的成长,重视求索真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独立人格的不断完善,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赵勇.学生独立人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J].科教文汇,2008(5)
[2]张少华.论语文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构建[J].科教园地,2009(6)
[3]唐寿春.语文教学呼唤“以生为本”[J].四川教育,2011(6)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