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这样的一个从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向工业国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综合收入,改善并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收入能否对我国农村经济增添贡献,是否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农业发展 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轉移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指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以及城镇转移的过程。长期存在的“二元”城乡结构,拉大了城乡差距,广大农民渴望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则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动力。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业部门及农村经济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影响
在已转移的劳动力中,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劳动力,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比较解放的农村知识青年。而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认知和接受能力普遍低下,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有限,导致从事农业技术研究的人员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致使农业生产后备力量严重匮乏,不利于农村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广。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植树造林、修筑公路、整村推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力外流,大量土地让人代耕,有的甚至因找不到人耕管而让土地荒芜,导致了种田质量下降,效益不高,基础设施中部分应由农民承担的义务很难完成。
(二)对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手段带来的影响
大部分农村壮劳力外流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相对于收益较低的农业生产不是特别用心,因此在种植上首选易耕种、少务作的产品。一方面带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发展速度放缓,不利于改善土壤环境的结构,更不能满足如今市场和社会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另一方面,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构成,较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思维,不易接受农业生产手段的更新。而农村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手段更加漠不关心。农业生产结构的单一性,与生产手段传统性使农村发展速度放缓。
(三)对农村家庭基础,农村养老带来的影响
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夫妻长期分居,婚姻问题越来越突出,家庭结构容易动摇。更使“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严重缺位。留守学前儿童未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志趣、心理等造成极大影响。青壮劳动力的外流务工不仅给老人们留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造成了经济活动的匮乏和精神上的孤独,造成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面临家庭与社会均无力承担的两难境地。
(四)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影响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人才缺失,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大量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向各大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从而减缓对于农业技术研究发展的速度,导使农业生产后备力量匮乏,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缺乏,甚至引起“空心村”的现象,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低下,较难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比较好的人力资本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建议
(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思路,抓好“三个转向”
三个转向为从“转移劳动力”转向“转移农民”,从“异地转移”转向“就地转移”,从“农民进城”转向“工业下乡”,“就地转移”是关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产生的大量就业岗位可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就业压力,农村居民既增加了收入,也照顾了家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新农村”建设协调一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按照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标准,对土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实行有偿转让,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使土地向农业生产能手人员集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从而减少撂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惠农政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保障现代农业建设
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投入。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农民实用技术课的同时培养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重点抓好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脑力型、技能型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其就业能力。进而保障现代农业建设
(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老年化现象日趋突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迫切。一方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服务。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合作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就医难的问题。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何促进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势、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人员所研究的方向,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课题有很多,然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还较少,虽然本文试图从该角度分析其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限制,本文只做了较为理论的静态分析,其具体动向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萍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2.5
[2] 李向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5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农业发展 影响
一、农村劳动力轉移的含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它是指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以及城镇转移的过程。长期存在的“二元”城乡结构,拉大了城乡差距,广大农民渴望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则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动力。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整个农业部门及农村经济发展究竟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影响
在已转移的劳动力中,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劳动力,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思想比较解放的农村知识青年。而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认知和接受能力普遍低下,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有限,导致从事农业技术研究的人员缺乏,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致使农业生产后备力量严重匮乏,不利于农村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广。同时也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植树造林、修筑公路、整村推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劳动力外流,大量土地让人代耕,有的甚至因找不到人耕管而让土地荒芜,导致了种田质量下降,效益不高,基础设施中部分应由农民承担的义务很难完成。
(二)对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手段带来的影响
大部分农村壮劳力外流务工以增加家庭收入,相对于收益较低的农业生产不是特别用心,因此在种植上首选易耕种、少务作的产品。一方面带来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发展速度放缓,不利于改善土壤环境的结构,更不能满足如今市场和社会的多方位、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另一方面,专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构成,较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思维,不易接受农业生产手段的更新。而农村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手段更加漠不关心。农业生产结构的单一性,与生产手段传统性使农村发展速度放缓。
(三)对农村家庭基础,农村养老带来的影响
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人外出务工,夫妻长期分居,婚姻问题越来越突出,家庭结构容易动摇。更使“留守子女”教育管理严重缺位。留守学前儿童未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性格、志趣、心理等造成极大影响。青壮劳动力的外流务工不仅给老人们留下了繁重的体力劳动,还造成了经济活动的匮乏和精神上的孤独,造成大部分老人的养老面临家庭与社会均无力承担的两难境地。
(四)对“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影响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人才缺失,减缓了新农村建设的速度。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农村大量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流向各大城市和非农产业就业,从而减缓对于农业技术研究发展的速度,导使农业生产后备力量匮乏,对“新农村”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缺乏,甚至引起“空心村”的现象,留守人口以老人,妇女,儿童为主,文化素质水平普遍低下,较难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比较好的人力资本作用,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建议
(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思路,抓好“三个转向”
三个转向为从“转移劳动力”转向“转移农民”,从“异地转移”转向“就地转移”,从“农民进城”转向“工业下乡”,“就地转移”是关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乡镇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产生的大量就业岗位可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就业压力,农村居民既增加了收入,也照顾了家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促进“新农村”建设协调一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促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
加强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按照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标准,对土地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实行有偿转让,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使土地向农业生产能手人员集中,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从而减少撂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强惠农政策,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保障现代农业建设
切实抓好培训工作,不断增加对农村劳动力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投入。加强基础教育、强化农民实用技术课的同时培养农村青年的自主创业能力。重点抓好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脑力型、技能型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其就业能力。进而保障现代农业建设
(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老年化现象日趋突出,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十分迫切。一方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服务。另一方面,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合作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切实解决农村就医难的问题。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如何促进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优势、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人员所研究的方向,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课题有很多,然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还较少,虽然本文试图从该角度分析其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数据的限制,本文只做了较为理论的静态分析,其具体动向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 唐萍萍,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J],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2.5
[2] 李向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