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档案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对档案事业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态的良性发展。因此,本课题随机抽取了上海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97名档案工作人员作为调查样本,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来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状况并对其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档案工作人员心理 调查 措施
  
  1 问题的提出
  
  档案工作人员作为我国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面临诸多挑战,而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解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态的现状,笔者随机在上海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中抽取了97人参与本次调查。
  
  2 有关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况的调查
  
  2.1 调查对象。被试者主要随机在本市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中抽取,总人数为97人,其中男13名,女84人;处于21—30岁年龄区间的有8人,31—40岁34人,41—50岁48人,51岁以上7人:学历为初中或以下的0人,高中或中专的人数3人,大专或本科生73人,研究生或以上21人。
  
  2.2 调查结果
  2.2.1 档案工作目前的人员结构情况
  ①性别比率。档案工作的繁琐、细致,工作的相对稳定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从事者的性别,因此,历来档案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女性组成的。
  在本次调查中,在97人中就有84名女性,男性为13人,女性的比率占到了86.59%,此外,在静安区档案局得到的静安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干部的数据显示,女性占了该区档案工作者总人数的90%左右。当然,调查只是局部的,不能以偏概全地推算所有档案工作人员的性别比率,但是,在这些数据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性别分工上,女性在数量上还是占了绝对的优势。
  ②年龄结构。档案工作除了繁琐外,相比较其他工作,总体来说缺乏变动和挑战,因此往往追求新奇的年轻人无法安于档案工作;而另一方面,确实档案工作需要“老法师”。因此,从以往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年龄来看,大多处于41~50岁之间,很多从事者认为档案工作是一份很适合养老的工作。
  然而,近几年来,社会竞争的越发激烈,一些人开始意识到档案工作的稳定性带来的优势。-很多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会先选择文员、行政诸如此类的文职,而这些职位,在某些企业中通常也兼带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成了很多年轻人用来站稳脚跟的垫脚石。同时,这几年,档案工作人员的新老交替也为档案工作人员的队伍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于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开始往下移,不再停留在塔尖,逐渐开始年轻化,人员的主要年龄区间开始转移到了31-40-岁左右。从调查数据中发现,21-30区间人数比率为8.25%,31-40岁年龄区间的档案工作人员人数占了总数的35.05%,41-50岁这个区间的比率为49.48%,虽然在比率上仍不及,然而,在大趋势下,队伍的年轻化不可避免。
  ③学历层次。在本次调查中, 高中或中专的人数占了3.09%,大专或本科生75.26%,研究生或以上21.64%。
  学历事实上是与年龄相关联的,并且大多数情况呈一定的负相关,即年龄越低,学历相对比较高,由于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学历层次也在升级。
  以往,一个中专生上手一段时间,就可以游刃有余地迈入档案工作人员的队伍,这也是为什么档案工作长期被误认为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工作以及不受待见的主要原因。如今,信息化的大浪潮带来的工作方式的变革使得档案工作也变得“高科技”起来,加上各高校开设的档案学方面的课程,源源不断地为档案岗位输送着高学历的人才,档案工作人员的队伍也开始更专业化,拥有大专或者本科学历者成了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的主流。
  2.2.2 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况呈现出的特点
  ①几乎所有档案工作人员都有工作压力。数据表明,仅有5.15%的被试者表示没有压力,而事实上,“没有压力”也仅仅是自己的一种主观判断,几乎没有人生活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大多数被试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有17.53%的被试者表示自己“压力很大”。“工作压力,也称工作紧张或工作应激,是指与工作相关的不良刺激对个体所引起的负性主观体验和心理、生理反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人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不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带来严重的身心问题。国外有研究发现,压力一旦导致了职业倦怠,档案工作人员很容易对利用者失去耐心,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而适度的压力却能激发动力,形成合力。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压力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调查也表明,大多数档案工作人员面对压力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由工作带来的压力,大部分人能表现出认可、接受的心态。但是,我们还需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寻求必要的心理干预来缓解压力、维护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
  ②压力和职务与年龄呈一定相关。从调查结果看来,大致上压力感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个人的压力感却与其受教育程度即学历、职务和年龄呈一定的相关。在被调查的档案工作人员中,处于31-40岁年龄区间的档案工作人员的压力感最高,他们普遍觉得自己“压力比较大”或者“压力很大”。
  前文提到,年龄一般情况下与学历相关联,而大致上处于21-30年龄区间的档案工作人员多为高学历者,他们年轻,对于新时代、新技术、新环境都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主体处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并处在一个积极探索、勇于承担责任的阶段,各方面的负担也较小;而41-50或者50岁以上的档案工作人员虽然可能没有21-30区间人员的高学历,但是对于档案工作却大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处世能力,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老法师”,处于这时期的他们进取心也开始下降,工作上面临的阻力也相对较小,属于各方面都比较安定的一群人:而31-40年龄区间的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35-40岁之间的人,却身处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职称评定、人才管理制度的改革等让这些身处特殊环境、特殊时期的特殊角色们在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之中渐渐无所适从,在“没有盼头”的日子中,慢慢开始出现“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
  职务或者说是职称,历来这是衡量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更是社会地位高低的主要标准之一。职务或者职称越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待遇以及个人的成就感都会相应的提高。因此,尤其是在档案部门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中,档案工作人员个人的职务 (职称)越高,地位也就越稳定,各方面的心理满足感随之上升,个人的成就感也明显提升,压力感也就自然而然降低了。
  ③心理状况呈现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前文提到由于心理状况的复杂性,需要通过多方面的测试、鉴定才能对此有个较清晰的认识。个体之间的心理状况本身就千差万别,而每个人的心理状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心理状况可以随着时间、条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随时地改变,其难以捕捉的特性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带来了难度。
  档案工作人员如今处于信息化的大浪潮中,各项制度的改革、环境的变动,这些主观、客观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况,因此其心理也呈现出了复杂和不确定的一面。
  ④释放不良情绪的渠道较窄。被调查者中,88.66%的被试者表示他们释放不良情绪的主要渠道还是向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倾诉和自我疏导,69.07%的被试者表示自己所在的单位不重视对员工压力等不良情绪的疏导,“没有任何措施”,23,71%的被试者认为所在单位“比较重视”,但是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找员工谈心”,只有7.22%的被试者表示自己单位“很重视,定期举办相关培训和讲座”。
  总体看来,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在遭遇不良情绪之后,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还是“自救”,单位的沟通渠道还是比较狭窄。在访谈中,我也了解到,很多单位大多数只注重政治思想教育,满足于“大方向”上的不偏离,对手下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基本上止步于“不出岔子”“不捅娄子”“不出乱子”,对于他们的不良情绪通常都是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如此,档案工作人员一旦有了不良情绪,也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的疏导。
  
  3 影响档案工作人员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任何心理的不适都是由于受到外界或者内部的刺激而获得的,虽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参加调查的档案工作人员总体心理状况水平,宏观上看还是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并非非常态心理的“高发人群”:然而即便是如此,心理不适还是存在的,并且局部看来,针对某部分相对而言的“高发者”,对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因素的探索还是很有必要的。
  
  3.1 档案工作的性质以及要求带来的影响
  3.1.1 档案部门作为“清水衙门”,工资和福利待遇不甚理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基本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是实现其他更高层次需要的基础。然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当人们的追求越来越现实化、功利化的时候,档案工作人员的地位、收益却并无多少变化,依然徘徊在“四苦”中,所谓“四苦”即“辛苦、贫苦、艰苦、清苦”。身边的好友有的升官、有的跳槽……对比自己在“清水衙门”里,待遇、工作条件等等诸方面都比较差,难免觉得档案工作“食之无味”,进而心理失衡。
  而档案工作稳定的另一面,也意味着职业生涯发展的过于“稳定”。档案部门特别强调稳定档案干部队伍,一般不轻易频繁调动人员,即便有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晋升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靠关系,传统的资历观念也依然很重:而在企业中,原本档案工作人员便是众多员工中的“异类”,作为不直接产出者,又大多是“唯一”的,更勿论晋升的可能了。渠道及发展前景的不明朗导致许多档案工作人员不知路在何方,职业目标的遥遥无期,使档案工作渐渐也变得“没有盼头”。
  3.1.2 档案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情况的大量存在,加重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一直以来,档案工作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在企业中尤其如此,多数公司决策者往往看不到档案工作产出的无形效益,认为档案工作谁都能做并且能马上上手,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作用和地位缺乏准确的认识,因此在企业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由文书人员或者相关人员兼管档案工作。
  如此一来,岗位职责突破了明确的界定,开始模糊化,临时性、突发性的任务也相应增多;而档案工作本身就费时费力、繁琐、细致,兼顾着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档案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很容易造成个人的职业角色的模糊和角色冲突,身兼数职往往结果就是几头跑,几头都顾不全,给档案工作兼职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他们的心理也带来了困扰和负担。
  3.1.3 所作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回报。档案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甘为他人“铺路搭桥”的工作。一提到档案工作,人们就会习惯性地认为是借借还还、是谁都能做的工作。在企业中,一旦遭遇机构改革,档案部门大多数时候首当其冲: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不产生经济效益,对于档案工作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或者要求一再以诸多借口回绝:各部门不配合档案工作,或敷衍了事,或拖拖拉拉,或推诿扯皮,使得该收集的文件材料难以及时收集齐全,又或是收上来的材料书写不符合归档要求,还要被人误解为“挑刺”、“苛刻”;社会上,人们又认为档案部门是“养闲人”的地方,上班即看报纸、喝茶、无所事事等等……当档案工作人员所作的工作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回报时,工作的积极性难免会受到打击,反过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单位人际关系的复杂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3.2.1 档案工作人员与领导的工作风格是否适应。在访谈中,受访的档案工作人员在上级领导这个因素上大多有这样的顾虑,“领导间的意见不统一,我无所适从”,“我担心我的工作不能令领导满意”,“我的意见得不到领导的采用”等等,这些压力都是由上级领导直接或者间接造成的,领导的工作风格与自己工作方式的冲突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国的公共管理部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起步比较晚,对领导者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领导者权力过大,人治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般工作人员基本上没有机会参与单位的决策活动,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习惯了处于被动领导的位置:而领导间意见的不统一,给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更带来了“多面”的矛盾,他们在工作中更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成为斗争中的“牺牲品”。有的领导对工作限制得太多,下级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自由度很小,自身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有时候想要发挥,却担心与领导的做事风格不适应,产生冲突,因此很多时候,只是做“应声虫”。长期处在小心谨慎的工作环境中,对于个人成就感的压制也是显而易见的。
  3.2.2 同事之间无法很好的沟通。在这个因素上,多数受访者表示,“我得不到同事的理解和支持”,“同事与我竞争激烈”等等。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内部关系比较错综复杂。同事间不敢说真话,人际关系呈现出表现化的功夫,内心很少能得到真正、 有效的交流:岗位的竞争,也是机关、事业单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催化剂,职务的晋升、职称的评定,谁都想挤破了头往上爬,工于心计之余,自然也无心再有很好的沟通。
  在企业中,档案室与其他部门之间在利益的冲突上,相对比较宽松;然而,却由于档案工作的性质,特别是现在提倡“预立卷”,这需要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而多数同事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不理解、不乐意、不配合,能拖就拖,“预立卷”基本上只是走形式而已,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各部门文书人员对于针对他们的相关培训敷衍了事,实际操作中文件的整理又不规范,达不到归档要求,该交的不交,该做的不做,最终,“预立卷”形同虚设,档案工作人员只能自己重新返工,做重复劳动的同时,还要承受人家的敌意和不理解,心里的不平衡便渐渐产生了。
  3.3 从事档案工作的原因在本质上影响着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从职业生涯的角度分析,能够完全依照第一志愿择业的人很少,大部分人从事的是次志愿的职业,有人甚至从事着自己未曾预料的或者一开始并不认同的职业。”其实,工作对于个人的心理具有两种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工作能表现出个人的才能与价值,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第二,能使个人有机会在团体中表现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是如果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就会造成一种心理负担。因此,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心理状态本质上可以追溯到最初选择档案工作的原因这个源头上,性格与档案工作的适合与否是能否以平和心态对待档案工作的关键。
  3.3.1 出于自身兴趣或者工作比较稳定等积极因素。研究表明,当“人们寻求的是这样的职业环境……与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相一致,让他们扮演满足的角色和承担乐意的任务”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积极的一面,而积极代表“喜悦、快乐、福乐、和平、爱、希望、负责任、宁静、谦逊、仁慈、宽容、友谊、同情心、慷慨、真理、忠贞和幸福等”:也就是说,档案工作人员如果最初是出于自身兴趣或者工作比较稳定等积极因素而选择档案工作的,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较其他由于其他原因而选择档案工作的人,更容易拥有职业幸福感。
  在访谈中也发现,那些主观意愿选择档案工作或者认为档案工作比较稳定的被试者大部分表示“对目前工作满意”。
  3.3.2 作为权宜之计,把档案工作作为一个跳板。调查中,50,52%的被试者认为自己“选择档案工作的原因”是“权宜之计,等找到更好的工作再跳槽”,显然他们中的多数人在面对档案工作时,无法做到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他们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时不时地左顾右盼,寻找可以升迁或者跳槽的机会。
  调查结果也表明,选择这一选项的被试者大部分觉得“感觉不到工作的热情”,“我的工作使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他们往往表现出消极的一面,消极往往表现为“压抑、侵犯、恐惧、生气、悲伤、悔恨、贪婪、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消极者往往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满足感,属于不安分的一个群体,而如此消极怠工的行为却是与档案工作的职业要求背道而驰的。
  
  3.4 新时期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的挑战。当网络化和数字化成为现代档案馆(室)在技术层面上的主要特征时,档案工作人员面对的将是越来越多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他们所从事的档案工作也将更多地与网络有关。
  传统的档案工作是手工收集、整理档案材料,再人工查找、借阅档案,如今这种工作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资源日益增长的共享需要,档案工作的模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大量的电子文件将取代传统的纸质档案,以往贯穿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人的能动性正在逐渐减弱,手动渐渐朝着自动化的方向演变。
  在采用新技术之前,档案工作人员在传统的档案工作岗位上都能较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角色:数字化新技术的引入直接威胁着档案工作人员的角色扮演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其管理和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内容、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习惯了传统工作方式的“老档案们”渐渐开始对档案工作力不从心,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处于不适应、不协调状态,这些“老档案们”中鲜有高学历者,加上年龄大都比较大,新技术、新知识源源不断,对于他们而言即使想学也已力不从心,他们担心赶不上工作的进度,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时常处于患得患失之中;虽然,这些对于年轻的档案工作人员来说,存在的阻碍则相对比较小,而现在档案工作人员也正处于新老交替的时期,但是“老档案们”依然是档案工作岗位的重要组成者,因此信息化带给他们心理的冲击依然是不容忽视的。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化工企业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源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生产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化工设备作为化工企业生
湘钢 750 m3 高炉 3 座热风炉先后存在炉壳表面温度偏高,开裂,热风短管的波纹管膨胀变形并导致热风主管移位等问题,经过采取对 3 座热风炉分段灌浆及对变形波纹管进行换型,并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要求地主、债主适当地减租减息,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必须交租交息。这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