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入园焦虑症”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l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园,是宝宝成长的里程碑,妈妈们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但是用不了多久,接蹱而至的焦虑便让妈妈们苦不堪言:宝宝不肯去幼儿园、宝宝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打了、宝宝今天没有得到小红花、老师说宝宝不合群、接孩子晚了被老师数落……有的妈妈抱怨,早知上幼儿园这么麻烦,干脆不生孩子了!这是气话,毕竟入园是宝宝第一次过集体生活,遇到的问题多一些也算正常,重要的是,妈妈们要摆正心态,不要被无谓的焦虑扰乱了方寸。
  以下4种妈妈身上常见的焦虑,几乎都是宝宝入园的时候开始出现的,希望引起警觉。
  无法逃避的攀比
  【案例1】 不甘人后的田田妈
  田田妈本来挺有主见的,但自从儿子上了幼儿园,她就不淡定了。“送儿子去幼儿园报到的当天,我就加入了班里家长的微信群。我像找到了组织那样兴奋,和群友们挨个打招呼,交流育儿心得。”田田妈说,微信群里的信息太丰富了,哪里的兴趣班收费合理,哪里的钢琴老师负责任,哪家店的童装正在打折……都能在群里看到。“可是没多久我就吃不消了。班里哪个孩子得了小红花,其家长就在群里发红包,以示庆贺,那没得小红花孩子的家长就只能干着急,即使抢到红包也不开心。”慢慢地,田田妈觉得自己的儿子哪方面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对儿子的脸色难看起来。
  【对策】 赶快找到平常心
  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过上了集体生活,与人比较是难免的,任性地拒绝攀比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关键是赶快找到平常心。以下是找到平常心的三个步骤:
  1.想象一下成人之间的差异。
  想想我们的同学、朋友都过得怎么样吧。他们有的成了厅局级干部,有的成了本地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有的成了书法家,有的天天在微信群里展示烘焙手艺……到了为人父母的年龄,至少要有这样的智慧:成功没有标准,各有各的精彩;与其攀比,不如为对方高兴。
  再回头看看我们的孩子和幼儿园里的小伙伴,他们上同一所幼儿园,学同样的课程,但他们注定是不同的人,他们都会有独一无二的精彩,没有谁比谁好。现在有不少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孩子的成长真的是一场赛跑吗?如果我们能深刻地看到孩子身上独特的价值,那么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都一样优秀,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自己的孩子,更没有理由不给他无条件的爱。
  2.想办法对自己满意。
  对自己满意,能接纳自己的人,就不太会去比孩子;换言之,拿孩子比较,只是想给自己的价值加分。你是否每天都有很多个瞬间觉得自己很差?相反,当你刚刚做成了一件事,对自己很满意时,即使孩子表现不那么如意,你也会变得很能理解和包容,更有耐心地去帮助。不是吗?
  所以,准备两个本,把你和孩子的优点、特长、进步都记录下来吧,每天积累一点。写上几天,或许你看自己和孩子的眼光会悄悄发生改变,变得能看到全景,而不是只盯着问题。
  3.练习广博之爱,养成祝福所有孩子的好习惯。
  不攀比,是因为你迟早都要有能力超越攀比这种本能的恶习,学会爱所有的孩子。他们都是花园里的花朵,不论怎样不同,他们都彼此相连,在同一片蓝天下。所有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也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是所有孩子的家长。我们不是在竞争,而是共生的关系。我们自己的孩子,也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只属于他自己,我们只是恰好有幸、有缘可以抚养他、陪伴他长大……如此去想,又何来比较之心?
  我的孩子有缺陷
  【案例2】 只看缺点的壮壮妈
  壮壮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只有4斤半,给他取名“壮壮”是图个好兆头,希望他尽快长得壮一些。或许是认为儿子先天不足,壮壮妈总觉得儿子有缺陷,她曾怀疑儿子身高不足、智力低下、说话晚、注意力不集中、胆小、自闭等,都被证实是虚惊一场。“但是我还不放心,总觉得孩子有缺陷。”壮壮妈对自己毫无根据的焦虑很无奈,“其实,我巴不得自己是瞎操心!”事实上,像壮壮妈这样的家长还真不少,说穿了,这是一种焦虑情绪,更是对孩子成长规律的无知,每當幼儿园秋季开园,这样的焦虑就会在新生妈妈群体中发作。
  【对策】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春种秋收,瓜熟蒂落,孩子的成长与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都是有规律的,心急没用,拔苗助长更加有害。妈妈们不妨静下心来,慢慢等待花开。
  1.要对孩子有信心。
  妈妈们要相信孩子的身体有天然的成长机制,他的心理有向善的天性。这些,都是人类经过千万年进化的结果。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首先要提醒自己,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不可能完美。其次要想到,我们也是以这样不完美的方式长大的,我们此刻依然不完美,为什么要苛求孩子完美呢?需要提醒的是,妈妈对孩子要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坚持正确的教养方式,从不泄气,从不放弃,就是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当然也会快乐地成长;相反,如果孩子接受了妈妈负面的心理暗示,或许会出现自卑心理。
  2.设想未来最好的样子。
  总担心孩子有缺陷,其实是对后果的担忧。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把结果想象得圆满一些呢?就算孩子身上有不如意的倾向,也可以一分为二地把它想象成未来的优势。比如,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这个特点其实是中性的,不能算是缺陷。妈妈可以乐观地想,孩子这样的性格,以后往往更能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不会因为太活跃而耽误功课。多有意识地做乐观展望,至少能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成长的信心,总比杞人忧天好吧。
  琐事缠身不得闲
  【案例3】 超级大忙人昊昊妈
  昊昊妈在单位有个雅号叫“超人”,不是说她本领高强,而是“超级大忙人”的简称。“同事们是在挖苦我,因为我为孩子的事忙里忙外,经常迟到早退,耽误了不少工作。”昊昊妈说,“其实我心里也烦着呢!昊昊刚上幼儿园,每天都得我去接送,哪次晚了都不行,每天我都忙得没黑没白,感觉压力很大,可孩子根本不配合,有时候我就难免发火。唉!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孩子刚入园,妈妈忙乱一阵子是正常的,但一直这样下去谁也吃不消。   【对策】只做必须做的事
  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會顾此失彼,所以,要想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必须改变生活方式。
  1.简化生活流程。
  能合并的事情就合并,比如,不要给孩子单独洗头,洗澡时一起洗;带孩子一起去菜场买菜;陪孩子玩时自己运动;等等。
  2.常用物品多备一些。
  湿巾、抽纸、袜子、文具、厨房用品、扎辫子的头绳等,不妨一次多买一些备用,省得用的时候找不到。
  3.琐事记在本子上。
  心理研究发现,把要办的事情记在本子上,大脑就会变得轻松一些,因为如果把琐事都记在脑子里,人就会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办,这些要办的事就像电脑垃圾一样影响电脑的运转速度。所以,给自己的包里放一个小本子,是让自己感觉轻松一些的好办法。
  4.信息“断舍离”。
  人总是觉得忙乱,也可能是因为每天被淹没在信息里。所以,删掉几个公众号,取消几个关注,屏蔽几个朋友圈和家长群不失为明智之举。
  分离焦虑非美德
  【案例4】 母爱泛滥的晴晴妈
  晴晴妈是一位全职妈妈,女儿入园后就像丢了魂似的,每天赖在幼儿园传达室不走,因为那里有监控屏幕,可以隐约看到晴晴在幼儿园的影子。幼儿园老师说,晴晴不怎么黏妈妈,倒是妈妈黏晴晴,实在少见。晴晴妈振振有词地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别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牵挂孩子是妈妈的本能,是伟大的母爱!”
  【对策】放飞孩子,放过自己
  牵挂孩子可以理解为母爱,但这种母爱其实是一种分离焦虑,对母亲来说是痛苦,所以不值得提倡,至少要学会克制。克制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1.把担忧变成信任和祝福。
  这需要一次次地练习。做到几次,就会发现内心强大了许多。祝福,是我们和孩子没在一起时,你能给他增强能量的最好办法。如果你相信它有效,相信孩子可以接收得到,你就会做得到。
  2.放开眼界,扩大关注的领域。
  把关注点放得开一些:世界政坛、艺术欣赏、大自然和季节的变化……努力在自己的生活里增添一些新鲜元素:读本新书,学做一样美食,了解一个不熟悉的新领域,尝试一种新的运动……当我们过于关注孩子,就搞得好像孩子是个问题、包袱一样;当我们关注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姿态一定就很动人,孩子会乐于跟从这样的家长,兴致勃勃地去一起探索这个世界。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因孩子入园而加剧的焦虑,不仅对妈妈有害,而且有可能被妈妈无意间转嫁给孩子,成为孩子成长的焦虑,甚至可能成为破坏家庭气氛的潜在因素,所以不可掉以轻心。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婴幼儿对妈妈的依恋是天生的。怀胎十月,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住了那么久,感受着妈妈的心跳,熟悉了妈妈的气息。为此,很多孩子表现出特别黏妈妈,一眼看不到妈妈就喊、就哭、就找,有的宝宝甚至黏妈妈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宝宝太黏妈妈到底好不好?面对这样的宝宝,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  妈妈洗个澡,爸爸都得抱着宝宝站门外  昨天,星星妈妈在群里吐槽她家小宝太黏人:“我刚才洗了个澡,小宝就哭着找妈妈。没办法,他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重要部署。教育部随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宣布,中考体育将逐年增加分值,实现与语文、数学、外语同分值。这个重磅消息在教育界和家长圈引起了强烈反响,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忧:体育课真的算主科吗?提高体育考试分值,会不会让体育课陷入应试怪圈?  赞同——身体素质和体育考试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增加体育考试
性格孤僻的孩子会因为不信任而向父母、老师及同学关闭心灵之窗,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纠正孤僻的性格呢?  營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教育,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会变得沉默寡言,从而形成孤僻。因此,家长应给孩子营造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气氛,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家长困惑:  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今,这句口号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之下,不惜血本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成了许多家长的不二选择,于是3岁以下幼儿背着书包去“上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以下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案例一:《广州日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家长的焦虑:李女士的女儿楠楠现在一岁三个多月,可在同事看来,李女士已经快变成“祥林嫂”了。遇见
202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一头2.2米高的机甲牛“憨憨”惊艳亮相。它不仅会跳舞,还会通过眉毛、嘴巴等表达喜怒哀乐。当这头融汇了民族风与高科技的机甲牛在舞台上与明星们共舞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能打造出惊艳全球的中国版“梦幻机甲”,与对女儿的疼爱有很大关系……  他亲手制作“湿背兽”给女儿当生日礼物,模仿机器人的模样送女儿去上幼儿园  和很多“80后”男孩一样,孙世前也酷爱机器人和动漫。从中央美
一切为了孩子  2016年7月12日,谭女士第一次来到我的心理诊所。她35岁,是一位全职妈妈,家住上海徐汇区,丈夫是做餐饮生意的,家境殷实,儿子隆隆12岁,上小学六年级,学习成绩中等。  谭女士告诉我,隆隆1岁半的时候,因为要帮助丈夫经营酒店,她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儿子,没想到保姆心怀歹意,拐跑了隆隆。尽管保姆很快被抓获,但是隆隆已经被她卖掉了,又接连被几位买主转卖,半年后才被警方解救。“那半年,我过
近日,无锡江阴城区出了件大事,惹得网友们议论纷纷。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年轻妈妈下车忘记拔车钥匙,车门自动上锁后,她才发现年幼的儿子被反锁在车内,热得哇哇大哭。让人吃惊的是,民警和消防人员打算破车窗救孩子,却遭到年轻妈妈的拒绝。她想等开锁的人来。大家担心孩子闷在车里会窒息,妈妈却说:“等20分钟左右,应该没事的。”也正是这句话,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征讨。  相信很多妈妈都没这位妈妈心大。为防万一,建议
我要死了儿子怎么办  2008年8月,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高铭远到医院例行B超检查,发现肝硬化、腹水,医生说他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让他一定要高度注意身体。  听了医生的话,时年37岁的高铭远脑袋都大了,陷入深深的恐惧中。24岁那年,他被查出携带有乙肝病毒。从那时起,他就小心翼翼,时刻保护身体,没想到终究还是没能逃脱疾病的魔爪。  正值盛夏,高铭远却如同置身冰窟,脑海里反复出现四个字:我要死了。  
教育孩子时,许多父母习惯于板起面孔讲大道理,效果往往不佳;相反,如果父母有童心,与孩子打成一片,家庭教育通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著名演员黄磊深谙此道,他放下父亲的架子,与女儿多多像伙伴那样相处,轻松把多多培养得既好学又懂事,赢得亲友的一片赞扬。  多多从小喜欢吃萨其马。一天晚上,她把萨其马的碎屑埋在花盆里,声称“要种萨其马!”黄磊没有嘲笑女儿的无知,而是趁女儿睡觉时,在花枝上挂满了萨其马,让多多第二
母亲认为孩子“厌学”  一天,一对母子走进了我的咨询室。母亲40岁左右,着装得体,颇有气质。母亲身后跟着的男孩十分秀气,一头天然卷发,皮肤白皙,五官精致,乍一看颇像个女孩。男孩脸上带着一丝忧郁,看我的眼神有些躲闪。  母子俩在沙发上坐定,母亲自我介绍说姓张。张女士先是叹了口气,接着开了口:“离中考没几个月了,我儿子小宇不知中了哪门子邪,情绪越来越低落,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整天心神不宁。在家里让他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