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真人秀节目多集中于歌舞、厨艺、职场等内容,对于模特这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领域的栏目并不多见。旅游卫视瞄准国内模特选秀的空白市场、实施收视蓝海战略,将美国原版《全美第一超模》引进,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求同存异,加以本土化创新,成就了中国版《第一超模》。本文以《第一超模》为例,从栏目背景、栏目设计等方面对比中外超模大赛、类比同为版权引进类的真人秀节目,研究这种真人秀“嫁接”栏目背后的制胜因素,为今后更多同类型电视栏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一超模 本土化 真人秀
一个借鉴的外来节目模式要迎合受众的口味才是节目口碑、社会效益双赢的关键,本土化改变的重点,就是在于让其他国家的节目模式契合本国的文化,即让国外的节目模式适应本国的文化背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西方节目形态的感召下,旨在冲破“洋化”的固有模式,寻求一种符合国情,有“本土化”特征的“真人秀”节目形态。“真人秀”集新闻性、戏剧化、竞技感、事件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唯有与“本土化”的社会现实相贴近,才能符合本土观众的口味,“外在形式”背后的“内在审美结构”上更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挖掘审美价值,才会在我国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超模》由旅游卫视主办,引进美国《全美超模大赛》版权,由美版制作人全程担当顾问,全新制作后的节目明星云集,各路跨界明星均有加盟。作为一档大型时尚真人秀节目,《第一超模》节目组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赛事全程,采用全纪实模式,24小时严密监控还原一个多面体的“超模”成长之路。
一、栏目背景:开拓收视蓝海,构建新型审美
几年前,我国也曾尝试举办过《CCTV模特电视大赛》,但是参与者从自我介绍到才艺展示,几乎都是侧重表现光彩的一面,表演成分浓厚。高大上的模特纯表演、观众纯欣赏,看点仅仅停留在“美色经济”上,与观众互动的粘合度较低。加之那时我国时尚产业基础薄弱,节目所需很难在短时间内配备到位,模特、服装设计师等新型职业在那时都是民众较少关注、投身的,还没有形成强烈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根据市场调查,2010年起,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支出从上年的75亿元提高到90亿元。中国模特在纽约、巴黎以及中国等地的时装展上出现,已经逐步孕育发生了市场效应。中国逐渐开放对外交流的窗口,世界也不断向东方投来驻足的目光,洋为中用、西风东渐搭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得以提升,种种因素催生了旅游卫视此类特色频道的出现。抓准目标群体,是立足本土、另辟蹊径实施特色频道蓝海战略的不二法门。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存有明显差异。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欲念、性格、种族、理念的冲突成了推动真人秀节目剧情发展的催化剂。为了强化人际冲突,常会暴露人性阴暗面,选手穷其所能的张扬个性,成为节目精彩的重要砝码。国内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志趣、道德衡量、人性展露方面都会受到特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制约,如果一味的照搬照抄版权节目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在节目编排策划的过程中应偏重人文精神的表达,提高审美趣味,在上层舆论把控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找契合与平衡点,在制造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创收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一超模》淡化了竞争的残酷性和赤裸裸的金钱欲与成名欲,力图表现竞争、和谐并存的娱乐品位,主打励志牌也是同类型版权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拍摄一则关爱女性健康的公益广告,选手们用她们充满正能量的身影,呼吁社会关爱女性尤其是对身患疾病的女性。为了分组策划脚本并齐心拍摄一则正能量的广告,她们大胆地选择了为公益半裸,既展现了女性坚毅柔美并存的一面,也为社会带来了栏目想要推崇的新女性新风气的正能量传达,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达到了社会责任感、栏目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三赢,不失为同类型节目本土化创作的蓝本。
二、栏目设计:戏剧性加巧抓受众,人物任务设计推动剧情
每个时代都会建立自己的“白日梦生产机制”,受众希望在角色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在美好的剧目里找寻心理慰藉。《第一超模》里有其貌不扬的俞安琦、为模特梦想而参赛的辣妈李乔丹、山村出来的倔强女孩呼唤,栏目本身营造了一个充满认同感的环境,无论兴趣多么迥异、品位多么独特的受众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契合点。大家都将自己的角色代入,从一开始的丑小鸭通过一步步的拼搏最终登顶封王,观众在幻想带入的世界里乐此不疲。栏目力求把这种心理上的投射在节目中进行有意的强化,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使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抓准当下本国受众的观影心理也是做好本土化节目的敲门砖,T台真人秀节目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一种猎奇、窥私心理,通过“眼球经济”来获得收视率。24小时都在监控着他们的所有生活,参与者的一切隐私被暴露传播,让身体消费成为最具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的电视领域,观众则充当着隐私的偷窥者,体验着偷窥的快感。这种身体被偷窥的叙事逻辑,使得“偷窥他人和破坏正常生活秩序的欲望得到正常化,而这种人性本身具有的欲念,一般在道德尺度的压抑下,是收敛而混沌的。当它们被激发后,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释放感而使人获得轻松,这也是许多人对这类节目乐此不疲的最大原因。”通过网络数据的调查,《第一超模》不同于以往的T台秀场,以男性观众居多,它的男女受众比率几乎平分秋色,女性在节目中找到新时期女性坚强独立的标杆,男性则贡献视觉收视。
唱歌跳舞本身就很有共鸣,但T台选秀难免会遭遇曲高和寡的窘境,如何在原版基础上做到有本土特色?必须从人物人手。《第一超模》首次在一档模特选秀节目里对身材不设限,缺陷美也可以变得很吸引人,只要能完美的诠释时尚就是赢家。它摒弃了以往T台节目中规中矩唯身材论的选美标准,大胆创新,挑选了14位符合各类受众品位的个性女孩,无论是从外在还是性格,都胆大搏出位。这些不同出身不同个性的选手在朝夕相处中不断上演着一幕幕喜怒哀乐的小故事:宗一童和晨岚可谓快人快语金句频出的典型,调笑队友走秀时僵硬“完全不知道她是在走秀还是在走人生”;谈及被摄影师要求刻意摆姿势拍封面“我又不是木偶、超模也是有生命”,一句句犀利无比的话,更是让观众看得过瘾。李乔丹在赛中接到家人电话说宝宝发烧三天,止不住的眼泪;解舒雅违规私藏手机被室友告发,导致小集体现象越发严重;俞安琦从开始的自卑腼腆,到后来夺冠前夕的亢奋异常引来队友反感。国外的后期剪辑,注重放大细节、不怀好意地用剪接令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而国内的节目虽然也会在参赛者中留下个别性格突出的,以此来推进剧情,却不会把某个“不合群”一棒子打死,一味的添油加醋抹黑嘉宾,而是更注重于立体展示每个女孩的多面性,基于本国特色的中庸论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旅游卫视频道总监罗国辉在采访中表示,这个节目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因为它是真人秀,这个与国际接轨、开放包容的年代,你不一定要是乖乖女、三好学生,这个年代需要的是有个性的女孩,她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又怎么跟这个社会和大家一起相处。这些女孩的群像,是当下中国90后女孩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该节目经过本土化制作后让人关注的原因。
模式搭建规则和框架,具体的内核当然需要本土化的内容来加以填充,这一点在任务设计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版《第一超模》也在硬照拍摄地点上花了许多心思,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第二集中群模穿梭胡同与陌生外国人合照,很好的将胡同这一北京地域标志融人节目,而外国友人元素的加入也让节目更加与国际接轨。在苏州园林,将《游园惊梦》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经典桥段作为拍摄主题,在吴侬软语的人间天堂——苏州,体会着吴文化的魅力,并自己参与赞助商的内衣设计,融人苏绣等中国元素,这些极具东方标志的任务设计,无不体现着《第一超模》创作团队立足本土文化,努力打造带有中国标签T台真人秀的决心。作为一档鼓励追梦的正能量选秀节目,应该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蕴藏其中,带给本国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是栏目扩大影响力的噱头,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感。
《第一超模》每集的任务都会设计得充满意外性和高难度,来营造一些出人意料的戏剧化效果,并达到给观众以启迪的目的(水下拍摄、冰窖拍摄、沙漠拍摄、与宠物合拍)。拍摄场地常设于极限的气候下,不仅对专业水平有要求,还对选手的胆量、气度、诚意、品性各方面都有所考量。它不是一个通过摆布选手弄虚作假编造故事来娱乐大众的节目;它所要展现的是模特行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努力与投人才能获得成功;它鼓励时尚、有品位有个性的选手、倡导诚实的品质和自我实现的精神。
总之,唯有契合地域文化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节目附带的无形资产,才有可能获得节目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探讨《第一超模》“本土化”的成功个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此类“真人秀”节目,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外来的”和“本土化”方面是如何寻求到一种文化的动态平衡的,希望能够为日后更多同类型“洋为中用”的“嫁接型”真人秀节目提供本土化创新的范本。
【关键词】第一超模 本土化 真人秀
一个借鉴的外来节目模式要迎合受众的口味才是节目口碑、社会效益双赢的关键,本土化改变的重点,就是在于让其他国家的节目模式契合本国的文化,即让国外的节目模式适应本国的文化背景。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在西方节目形态的感召下,旨在冲破“洋化”的固有模式,寻求一种符合国情,有“本土化”特征的“真人秀”节目形态。“真人秀”集新闻性、戏剧化、竞技感、事件性、互动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唯有与“本土化”的社会现实相贴近,才能符合本土观众的口味,“外在形式”背后的“内在审美结构”上更注重人文精神的表达,挖掘审美价值,才会在我国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一超模》由旅游卫视主办,引进美国《全美超模大赛》版权,由美版制作人全程担当顾问,全新制作后的节目明星云集,各路跨界明星均有加盟。作为一档大型时尚真人秀节目,《第一超模》节目组为了给观众呈现最真实的赛事全程,采用全纪实模式,24小时严密监控还原一个多面体的“超模”成长之路。
一、栏目背景:开拓收视蓝海,构建新型审美
几年前,我国也曾尝试举办过《CCTV模特电视大赛》,但是参与者从自我介绍到才艺展示,几乎都是侧重表现光彩的一面,表演成分浓厚。高大上的模特纯表演、观众纯欣赏,看点仅仅停留在“美色经济”上,与观众互动的粘合度较低。加之那时我国时尚产业基础薄弱,节目所需很难在短时间内配备到位,模特、服装设计师等新型职业在那时都是民众较少关注、投身的,还没有形成强烈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根据市场调查,2010年起,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支出从上年的75亿元提高到90亿元。中国模特在纽约、巴黎以及中国等地的时装展上出现,已经逐步孕育发生了市场效应。中国逐渐开放对外交流的窗口,世界也不断向东方投来驻足的目光,洋为中用、西风东渐搭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得以提升,种种因素催生了旅游卫视此类特色频道的出现。抓准目标群体,是立足本土、另辟蹊径实施特色频道蓝海战略的不二法门。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价值观念存有明显差异。美国社会强调个人主义,欲念、性格、种族、理念的冲突成了推动真人秀节目剧情发展的催化剂。为了强化人际冲突,常会暴露人性阴暗面,选手穷其所能的张扬个性,成为节目精彩的重要砝码。国内真人秀节目在娱乐志趣、道德衡量、人性展露方面都会受到特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制约,如果一味的照搬照抄版权节目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在节目编排策划的过程中应偏重人文精神的表达,提高审美趣味,在上层舆论把控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找契合与平衡点,在制造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能创收良好的经济效益。《第一超模》淡化了竞争的残酷性和赤裸裸的金钱欲与成名欲,力图表现竞争、和谐并存的娱乐品位,主打励志牌也是同类型版权引进节目本土化改造过程中可以借鉴的。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拍摄一则关爱女性健康的公益广告,选手们用她们充满正能量的身影,呼吁社会关爱女性尤其是对身患疾病的女性。为了分组策划脚本并齐心拍摄一则正能量的广告,她们大胆地选择了为公益半裸,既展现了女性坚毅柔美并存的一面,也为社会带来了栏目想要推崇的新女性新风气的正能量传达,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达到了社会责任感、栏目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三赢,不失为同类型节目本土化创作的蓝本。
二、栏目设计:戏剧性加巧抓受众,人物任务设计推动剧情
每个时代都会建立自己的“白日梦生产机制”,受众希望在角色上投射出自己的影子,在美好的剧目里找寻心理慰藉。《第一超模》里有其貌不扬的俞安琦、为模特梦想而参赛的辣妈李乔丹、山村出来的倔强女孩呼唤,栏目本身营造了一个充满认同感的环境,无论兴趣多么迥异、品位多么独特的受众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契合点。大家都将自己的角色代入,从一开始的丑小鸭通过一步步的拼搏最终登顶封王,观众在幻想带入的世界里乐此不疲。栏目力求把这种心理上的投射在节目中进行有意的强化,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使每个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抓准当下本国受众的观影心理也是做好本土化节目的敲门砖,T台真人秀节目正是利用了人们的一种猎奇、窥私心理,通过“眼球经济”来获得收视率。24小时都在监控着他们的所有生活,参与者的一切隐私被暴露传播,让身体消费成为最具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的电视领域,观众则充当着隐私的偷窥者,体验着偷窥的快感。这种身体被偷窥的叙事逻辑,使得“偷窥他人和破坏正常生活秩序的欲望得到正常化,而这种人性本身具有的欲念,一般在道德尺度的压抑下,是收敛而混沌的。当它们被激发后,会产生一种本能的释放感而使人获得轻松,这也是许多人对这类节目乐此不疲的最大原因。”通过网络数据的调查,《第一超模》不同于以往的T台秀场,以男性观众居多,它的男女受众比率几乎平分秋色,女性在节目中找到新时期女性坚强独立的标杆,男性则贡献视觉收视。
唱歌跳舞本身就很有共鸣,但T台选秀难免会遭遇曲高和寡的窘境,如何在原版基础上做到有本土特色?必须从人物人手。《第一超模》首次在一档模特选秀节目里对身材不设限,缺陷美也可以变得很吸引人,只要能完美的诠释时尚就是赢家。它摒弃了以往T台节目中规中矩唯身材论的选美标准,大胆创新,挑选了14位符合各类受众品位的个性女孩,无论是从外在还是性格,都胆大搏出位。这些不同出身不同个性的选手在朝夕相处中不断上演着一幕幕喜怒哀乐的小故事:宗一童和晨岚可谓快人快语金句频出的典型,调笑队友走秀时僵硬“完全不知道她是在走秀还是在走人生”;谈及被摄影师要求刻意摆姿势拍封面“我又不是木偶、超模也是有生命”,一句句犀利无比的话,更是让观众看得过瘾。李乔丹在赛中接到家人电话说宝宝发烧三天,止不住的眼泪;解舒雅违规私藏手机被室友告发,导致小集体现象越发严重;俞安琦从开始的自卑腼腆,到后来夺冠前夕的亢奋异常引来队友反感。国外的后期剪辑,注重放大细节、不怀好意地用剪接令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而国内的节目虽然也会在参赛者中留下个别性格突出的,以此来推进剧情,却不会把某个“不合群”一棒子打死,一味的添油加醋抹黑嘉宾,而是更注重于立体展示每个女孩的多面性,基于本国特色的中庸论调在这里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旅游卫视频道总监罗国辉在采访中表示,这个节目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因为它是真人秀,这个与国际接轨、开放包容的年代,你不一定要是乖乖女、三好学生,这个年代需要的是有个性的女孩,她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又怎么跟这个社会和大家一起相处。这些女孩的群像,是当下中国90后女孩的真实写照,这也是该节目经过本土化制作后让人关注的原因。
模式搭建规则和框架,具体的内核当然需要本土化的内容来加以填充,这一点在任务设计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版《第一超模》也在硬照拍摄地点上花了许多心思,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第二集中群模穿梭胡同与陌生外国人合照,很好的将胡同这一北京地域标志融人节目,而外国友人元素的加入也让节目更加与国际接轨。在苏州园林,将《游园惊梦》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经典桥段作为拍摄主题,在吴侬软语的人间天堂——苏州,体会着吴文化的魅力,并自己参与赞助商的内衣设计,融人苏绣等中国元素,这些极具东方标志的任务设计,无不体现着《第一超模》创作团队立足本土文化,努力打造带有中国标签T台真人秀的决心。作为一档鼓励追梦的正能量选秀节目,应该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蕴藏其中,带给本国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是栏目扩大影响力的噱头,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感。
《第一超模》每集的任务都会设计得充满意外性和高难度,来营造一些出人意料的戏剧化效果,并达到给观众以启迪的目的(水下拍摄、冰窖拍摄、沙漠拍摄、与宠物合拍)。拍摄场地常设于极限的气候下,不仅对专业水平有要求,还对选手的胆量、气度、诚意、品性各方面都有所考量。它不是一个通过摆布选手弄虚作假编造故事来娱乐大众的节目;它所要展现的是模特行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需要努力与投人才能获得成功;它鼓励时尚、有品位有个性的选手、倡导诚实的品质和自我实现的精神。
总之,唯有契合地域文化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展现节目附带的无形资产,才有可能获得节目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探讨《第一超模》“本土化”的成功个案,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此类“真人秀”节目,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外来的”和“本土化”方面是如何寻求到一种文化的动态平衡的,希望能够为日后更多同类型“洋为中用”的“嫁接型”真人秀节目提供本土化创新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