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界实施的重大系统工程,从局部试点到全面实施,改革的成果已经初步显现。然而,新课程和高考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笔者认为,高中新课程与高考改革有利有弊,为了变弊为利,下面笔者从两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学习科目增多,高一年级共设14门课程,各科目教学内容也增加。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各科的课时严重不足。学校只能高密度安排各科目的教学时间,甚至加班加点地赶进度。
2.教学实践活动难以落实。
因教学时间紧,对课内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因怕影响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很少进行,对课外实践活动,教师无暇顾及或不能有效指导,学生也因学习任务繁重,不愿投入精力。
3.课程标准、教材、高考落差大。
《课程标准》是各种版本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还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各版本教材的编写,虽然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但仍有较大的弹性,而且远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
4.新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中毕业生落榜——补习——考大学的恶性循环。
由于新课程各科教学内容多,而二本以上计划招收人数基本稳定下来,应届生参加高考的优势明显下降。为了考大学,应届毕业生落榜后不得不进行补习,造成教育利用的不公平,加大了落榜——补习——考大学的恶性循环。
为了稳妥推进新课程实施,着力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变弊为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1.适当降低高考难度,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改革高考应遵循新课程理念,首先改革高考试题的命制,高考试题应该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重点,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综合能力考查应作为考察方向,试题适当简单化,当然试题要有区分度,要有适量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这些题目应倾向于实践、实验、实际应用及探究性方面。学科主干知识应为必考内容,因为这是新老教材相通之处,也体现了继承与摈弃的关系。这方面2008年山东文综卷就做得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也较全国卷简单一些。其次,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高考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使高考既充满活力,又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为国家选拔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2.加强教师实践、实验、探究方面能力的培训。
目前,各地虽然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内容基本上是新课程理念及课程内容的培训,且流于形式,操作性较差,针对性不强。高中教师大多是接受过传统教育的,比较欠缺实践、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所以,加强教师实践、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培训,是新课程正常实施的保证之一。
3.因材施教、因材定位、分类推进。
近年来,各地高中普遍扩招,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为便于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将学生分类编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教学,并设定不同培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学习水平高的,面向高考,教学目标要适当定得高、泛、深;学习水平低的面向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教学目标要定低一些,教学评价要求也应相应降低;对于特长生,应根据其特长另行编班、确定培养目标。这样做,照顾了学习的个体差异,可以极大地提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因材施教、因材定位,分类推进,也应是普及高中教育、选拔多型人才与高中教育现状平衡的途径之一。
4.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分流高中教学压力。
初中毕业生的读书去向无非两条路子,一是上高中,二是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高中因扩招,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成绩优劣不顾,都挤向高中,却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而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难度较大,从初中分流出来的学生学习品质差。同时,职业教育实践环节跟不上,不能为学习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操作机会。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欠缺。所以,适应降低职业教育教材的难度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加强实习场所建设及强化实习力度更是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职业技术教育办好了,高中教育的压力就会减小。
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是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并在教育发展中去解决。(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中学)责任编辑杨博
一、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课业负担加重。
学习科目增多,高一年级共设14门课程,各科目教学内容也增加。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各科的课时严重不足。学校只能高密度安排各科目的教学时间,甚至加班加点地赶进度。
2.教学实践活动难以落实。
因教学时间紧,对课内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因怕影响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而很少进行,对课外实践活动,教师无暇顾及或不能有效指导,学生也因学习任务繁重,不愿投入精力。
3.课程标准、教材、高考落差大。
《课程标准》是各种版本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还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各版本教材的编写,虽然依据《课程标准》编写,但仍有较大的弹性,而且远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
4.新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高中毕业生落榜——补习——考大学的恶性循环。
由于新课程各科教学内容多,而二本以上计划招收人数基本稳定下来,应届生参加高考的优势明显下降。为了考大学,应届毕业生落榜后不得不进行补习,造成教育利用的不公平,加大了落榜——补习——考大学的恶性循环。
为了稳妥推进新课程实施,着力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变弊为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寻找突破口。
1.适当降低高考难度,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放出来。
改革高考应遵循新课程理念,首先改革高考试题的命制,高考试题应该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重点,面向生活、面向实际、面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综合能力考查应作为考察方向,试题适当简单化,当然试题要有区分度,要有适量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这些题目应倾向于实践、实验、实际应用及探究性方面。学科主干知识应为必考内容,因为这是新老教材相通之处,也体现了继承与摈弃的关系。这方面2008年山东文综卷就做得较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试题也较全国卷简单一些。其次,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高考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手段,使高考既充满活力,又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为国家选拔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2.加强教师实践、实验、探究方面能力的培训。
目前,各地虽然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内容基本上是新课程理念及课程内容的培训,且流于形式,操作性较差,针对性不强。高中教师大多是接受过传统教育的,比较欠缺实践、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所以,加强教师实践、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培训,是新课程正常实施的保证之一。
3.因材施教、因材定位、分类推进。
近年来,各地高中普遍扩招,学生个体差异很大,为便于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将学生分类编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级进行教学,并设定不同培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学习水平高的,面向高考,教学目标要适当定得高、泛、深;学习水平低的面向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教学目标要定低一些,教学评价要求也应相应降低;对于特长生,应根据其特长另行编班、确定培养目标。这样做,照顾了学习的个体差异,可以极大地提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因材施教、因材定位,分类推进,也应是普及高中教育、选拔多型人才与高中教育现状平衡的途径之一。
4.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分流高中教学压力。
初中毕业生的读书去向无非两条路子,一是上高中,二是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高中因扩招,加之,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成绩优劣不顾,都挤向高中,却不愿上职业技术学校,而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课程,难度较大,从初中分流出来的学生学习品质差。同时,职业教育实践环节跟不上,不能为学习提供与专业对口的实践操作机会。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欠缺。所以,适应降低职业教育教材的难度也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加强实习场所建设及强化实习力度更是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关键。职业技术教育办好了,高中教育的压力就会减小。
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矛盾,是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需要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并在教育发展中去解决。(作者单位 陕西省咸阳市彬县中学)责任编辑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