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其方圆探诗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CADC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诗宋词选读》在致同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阅读诗歌是探寻美的过程”。是的,诗歌美的探寻需要我们沉进去,沉潜玩味;需要我们读出来,高声吟哦;更需要我们拓展眼界,比较同与异,鉴别优与劣,探寻每首诗歌的独特魅力,体会每个专题的深刻内涵,领略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如何进行文本、专题的拓展阅读呢?我想教师的课前设计引导和课堂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的题目为“‘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在进行这一专题的学习之前有同学问道:什么是“风神初振”?“风神”指的是什么?初唐诗为何会被称为“风神初振”?专题序言这样说道:“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然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同学们在读过这句话之后,更摸不着头脑,究竟齐梁的绮靡婉媚诗风是怎样的呢?教材没有给出诗歌来诠释。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种诗风的特点,我首先向他们介绍了梁简文帝萧纲的一首诗歌《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这首诗歌是齐梁宫体诗歌的代表,描写的是萧刚的一位“内人”中午睡觉的情形,这首诗歌极尽描摹之能事,用工笔画的手法,细致地将宫闱女子慵懒柔媚的姿态展露出来,同学们在欣赏过这首诗歌之后对绮靡婉媚的诗风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向同学们介绍了齐梁宫体诗的发展概况和一些代表人物,这样“绮靡婉媚的诗风”也就容易理解了:“绮”,绮丽;“靡”,颓靡;“婉媚”,柔婉妩媚。这也就是“初唐四杰”力图要突破的依然笼罩在初唐诗歌上空的所谓“绮靡婉媚”的“宫廷诗风”。
  那么究竟什么是“风神初振”呢?序言提到的初唐诗人的诗歌特点和创作主张正是对“风神”一词的注解和诠释,“风”即风骨或风貌,就是陈子昂所提倡的“风骨兴寄”的传统和刚健飞动的诗风,是对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风的继承和创新。“神”即精神或神韵,是唐人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浓郁情感和壮大意象,是生活在强大的唐王朝的诗人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有的自信昂扬的精神风貌。专题为何会选取杜审言的诗歌呢?序言中并未提及此人,但杜审言和序言中所提到的沈佺期、宋之问等人一样为律诗的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杜审言的这首诗歌也让同学们对律诗成熟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属联工整,格律谨严和炼字精妙的诗歌风貌窥见一斑。
  专题教学需要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具体到单篇诗歌的教学中更应该如此,同学们在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只有在多首诗歌的比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每首诗歌的独特性。
  在和同学们学习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这首诗歌之前,我仔细阅读了参考书,参考书给出的教学建议是:“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如何让同学们体会到这种“沉静中又饱含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呢?这也是这首诗歌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之处。教参建议将这首诗歌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还补充了另一首诗歌,梁代徐陵的乐府诗《长相思》: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三首诗都是写离情别绪。我们可从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首先,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将陈子昂的诗歌与徐陵和王勃的诗歌进行比较。有同学说徐诗写得露骨,特别是“谁为抱腰看”这句,感觉很轻浮,像是靡靡之音。这种感觉是对的,徐诗抒情的直露和情感上的柔媚正对比出陈诗的深挚雄大。有同学说从王诗的最后一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以看出王勃抒发离别之情也是比较直白的,但好像他抒发的情感中没有离别的惆怅和伤感。这种感觉也是对的,王诗的直白豁达也正对比出陈诗的内敛沉静。
  如果从诗歌风貌的角度,将南朝诗人徐陵的离别诗与初唐诗人王勃和陈子昂的诗歌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徐诗以女子口吻写出,直白,多哀婉之语,哀怨柔婉,代表了齐梁的婉媚诗风,而王勃和陈子昂的这两首离别诗突破了这种柔婉的诗歌风貌,正体现出初唐诗歌“风神初振”这一专题的内涵。
  这样的拓展比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歌的独特性,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专题内涵的理解。
  教师如果想让学生从不同侧面领会《唐诗宋词选读》这本选修教材的独特之处,就应该花心思去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加深对单篇诗歌文本内涵和多篇整合后的专题内涵的深度理解,就能从多角度探究发掘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学生这种多维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选修课能力培养的要义。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唐诗宋词选读》序言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表达出编者的良苦用心——若要领会天地之美,与诗歌相邀,与诗歌结伴,我们的心灵因其充实,为之充盈,散发着日月天地的光辉。诗歌的美不仅需要诗歌本身的意义呈现,更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开拓,去发掘,只有沉浸其中,比较延伸,拓其方圆,才能真正领略到唐宋诗词的美,真正进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浑融艺术之境!
其他文献
【摘要】怎么样做好课堂管理,怎么样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怎么样把握好师生关系,这是课堂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的几个问题。把这些问题处理好了,就不会出现陈最良式的尴尬,从而能够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并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管理教学内容师生关系    陈最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文《闺塾》中人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没能完成教学任务,反而被学生弄得灰头土脸。他遭遇了太
作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在平时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会把我对美的感受告诉他们,我也会利用一星半点的时间把我喜欢的文章介绍给大家。经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在粗犷的外表下已经有了一颗细腻的灵魂。在这样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再进行课堂作文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似乎更垂青于话题作文。写好话题作文首先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这就是同学们平时的功力了。当然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
【摘要】“作文升格”是近几年来的一种作文评改方式,即让学生通过交互点评、精心修改,从而获得作文等级的提升。本文以几次课堂教学为例,分析了不同教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的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作文升格 作文评改 交互评改 精心修改    作文升格似乎是近几年作文教学的热点,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作文评改形式,让学生通过交互点评,精心修改,获得作文等级的提升。它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强调
【摘 要】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脱离、缺乏写作兴趣、作文水平差参不齐的现状,笔者以为应该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 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多数教师已经转变了教学观念,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些年在高考中涌现出了许多文辞兼美的高分作文。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
读刘再复《回归古典,回归我的六经》,获益良多。其中一篇,是他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题为《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演讲开宗明义,问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仔细往下读,就发现刚才的认识大谬不然,这是拷问我们是否应该回归教育的原始目的。这对我们这些成天被教育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的教师们,无异于当头棒喝,振聋发聩,拨云见日,直达要旨。刘再复先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我校80年代初期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五步教学法”的优缺点,尝试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五步教学法”,即:自学——发现(质疑)——探究——训练——总结。  【关键词】五步法 新课程 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
【摘 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领域。在品味到诗歌学习乐趣的心理体验中,真正进入诗歌营造的美妙世界,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引发对中国古典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  【关键词】古代诗歌 赏析 写作    既然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上的个性提升,那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完成了选修课程的提升任务,这是选修课程的
【摘 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是语文人文教育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感 意境 想象 比较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
【摘 要】《短文三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三篇短文的作者不同,作者国籍不同,写作的时代也不同,内容似乎也无甚关联,但不能把它们作为三篇不同的哲学小品文割裂开来分别解读,而应该用有关生命哲学的探讨为主线,将之作为一篇文章来领悟三个思想家对生命的理解。  【关键词】生命 热爱 思想 信条  “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  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