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新趋势,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风采的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民俗文化不断消失、民俗同化现象愈发严重、民俗旅游环境破坏加剧、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各地区民俗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寻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14-00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迄今为止,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第二代以都市娱乐为特征;第三代是各种模拟、微缩类型的主题公园。这种旅游发展的态势,体现了不断转型、变化的市场形态,及其以时代文化风尚为先导的市场需求。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参与式旅游、感受异文化的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者追逐的焦点。而民俗文化旅游就恰恰适应了这一参与特性。
民俗文化——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文化的重要核心,其旅游的文化性决定了富川应把民俗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的潜在资源。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如何定义民俗文化,迄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对民俗文化的定义多达200多种,基于钟敬文先生对民俗的定义,笔者将民俗文化界定为:作为民俗文化具体事项的民俗的抽象集合。民俗文化并不是某个单一的具体文化事项,而是民俗文化事项的整体体现。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与保护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贯穿着整个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并随着其进一步开发而显得愈发重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如一把双刃剑,对民俗文化既是保护也是破坏。在这个意义上,开发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②其次,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也有矛盾的一面。
由此可见,由旅游产业与民俗文化互动而产生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则必须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而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也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在许多地区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便成了民俗文化旅游接待地关注的焦点。同时,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也同样面临着这份现实的考卷。本文试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某些层面阐述对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探讨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二、富川县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富川丰富的瑶族民俗文化资源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岭和萌诸岭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连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既是广西旅游的交通门户之一,又是桂东旅游圈的一部分。富川县有瑶族人口13.87万,占总人口的47.78%,瑶族人民千余年来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瑶族文化。丰富的瑶族民俗和独具特色的状元文化成为富川旅游开发的重点。富川被誉为小桂林,有风光秀丽的富川八景:被誉为华夏第一瑶族居住地的秀水瑶族状元村:民风浓郁的凤溪民族风情晚会;山水之腴的川岩:古朴雄伟、布局严谨的古明城;饱经沧桑、古色古香的回澜风雨桥和灵溪庙;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碧溪湖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适合开发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富川瑶族民俗文化符合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新、奇、乐、美四个标准的主要有:状元文化、建筑文化、人居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等。
(二)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富川瑶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瑶族民俗文化本身的保护传承,对富川瑶族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瑶族民俗文化具有多维价值,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使得这些价值得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得到进一步实现。民俗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物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五个方面。
其次,民俗旅游的开发较有利于瑶族人民开始使用新的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本土的民族文化。正确的历史、社会、文化定位,使瑶族人民的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随之唤起,从而使得瑶族人民更为积极地恢复和复兴现在逐渐弱化的瑶族民俗文化。
再次,民俗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富川县的经济发展:如增加了外汇收入,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部分居民收入等方面,从而达到了摆脱贫苦走上致富道路的目标。
(三)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富川县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开发必然意味着对原有事物的改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民俗化旅游开发程度低
瑶族民俗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富川县在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应当体现出瑶族民俗文化中独特的民俗韵味,低层次的开发无法完美体现瑶族民俗文化原有的魅力。比如以瑶族刺绣为代表的手工艺品在其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上并不多见。再以目前开发较为成功的秀水状元村为例,其状元文化和建筑文化在旅游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并未把状元文化、建筑文化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体现瑶族人民依山傍水的自然情趣。政府的参与性并不强,没有指定相应的旅游政策和措施,这样对于发展民俗旅游的前瞻性产生一定的阻力。 2.游客参与性不强 富川县的民俗文化旅游主要以静态开发为主,对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直观的展示和再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2004年建成的富川县博物馆,馆藏有瑶族服饰、器皿、生产工具和古奏折等文物,参观者络绎不绝。拥有宋代百住庙的福溪宋寨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海外游客。但其开发都只停留在观光的层面,而缺乏当地的民族特有的民俗活动事项的开展与运做,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性要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 3.宣传力度不够 富川民俗文化旅游以国内客源为主,但是除了秀水状元村、凤溪民族风情园和富阳镇古城池几个主要景点以外,其余景点的知名度相当低。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应当立足于:以国内客源为主,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市场的开拓往往是宣传同步甚至宣传先行,低知名度的民俗旅游资源并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由于富川县对民俗旅游的宣传手段主要是采用印发旅游宣传资料、开促销会、网站宣传等较传统 的,相对较慢的宣传形式,对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程度低,宣传的辐射范围小,且宣传力度不足,故而效果不佳。
4.造成部分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变异和消亡
瑶族传统民俗文化是整个瑶族文化整体的历史积淀,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在新时期下赋予了瑶族民俗文化新的元素,瑶族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创新和变化。但是不能说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的,也其中也有着一些消极的影响会使瑶族民俗文化产生质的变异甚至走向消亡。
三、解决对策和开发思
(一)准确定位,设计鲜明的文化形象
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要素。旅游者首先通过媒体或所处社会群体了解到旅游区的相关情况,旅游区的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区感知的基础要素。旅游文化主题是每一个旅游区开发的定位依据,是旅游区建设不可缺少的灵魂,也是旅游区开发成功和富有生命力的保证。因此,旅游文化开发的关键是旅游区主题的提炼、定位和形象的设计。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区应区别对待,不能以整体来替代部份。其中,秀水是以古代状元文化为基调的,辅之以建筑文化。富阳镇古名城是以建筑文化为突出风貌的,而福溪宋寨是以古村落与庙宇文化为主要特点的。这些地区虽同样是瑶族文化的浓缩体现,但各自的特色又有所区别,对其旅游文化形象的定位也有所侧重,如此才能发挥出旅游区民俗文化的特有的优势。
(二)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1.侧重选择动态开发的模式
富川县目前大部分景区的开发都属于静态开发模式,较缺乏参与性。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是节庆文化盘土节、风溪村民族风情园的瑶族婚礼习俗和油茶饮食文化,但其余的参与性民俗活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者希望亲身体验民俗文化事项,而不是走马观化似的观看民俗晚会,因此加强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动态开发,增强民俗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就应当成为日前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让更多的旅游者到当地居民的家里生活体验真实的本原的民俗,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用低成本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收益。
2.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商品的开发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层次的体现。富川瑶族民俗手工艺品的主要有纺织刺绣工艺、银饰工艺、民族日用品工艺、传统节庆活动用品等等,可以将这类手工艺品开发成为旅游商品,或者将商品的制作过程公开化,并可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体验其中的创作乐趣。
总的来说,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应该注重动态开发与静态开发的有机相结合,增加民俗文化旅游的可参与性,同时,还要注重对本土旅游资源的宣传及相应的民俗文化商品的开发,加深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三)结合地方特色,坚持发展品牌营销
富川县瑶族的饮食、节庆、婚俗、建筑等瑶族的民俗文化都极富地方特色,尤其以秀水状元村状元文化、凤溪民族风情园瑶文化、富阳镇古名城建筑文化等最为代表。富川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适合开发成旅游产品,也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民俗文化开发成旅游产品。应该重点开发优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如秀水状元村和凤溪民族风情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旅游区的良好发展带动非品牌的发展。
(四)连点成线,实现网络立体化
民俗文化是将民俗文化整体展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立体化经营不仅可以使旅游者更全面系统地接触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旅游线路中景点的取舍和先后次序的重新调整及整合,达到富川整体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的多元化和销售的整体化,走品牌带动路线。除了富川县内民俗旅游产品的整合,还应该扩大对外的合作。近年来自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建立了营销联动网络体系和促销体系,一举扩大富川瑶乡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后,富川县亦开始陆续接待粤港澳大型旅游团到富川旅游。通过主题网页的网络景点旅游宣传、旅游售票、客房预约等,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相结合,建立起网络立体化的经营推动富川民俗旅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五)保护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尊重富川居民的意愿,选择性的开发
在对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有所选择,剔除民俗文化中的糟粕,挖掘建筑文化、状元文化等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让瑶族民俗文化存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壮大。
2.树立全民保护意识,号召社会参与
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是贯穿在整个开发过程的长期工作,不是由旅游开发者单方面进行的,需要旅游者、接待地居民和当地政府的全面协作。
3.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追求自然、人文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出现短期开发行为,而应做到开发项目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富川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做到可以健康协调发展,并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契机,实现富川瑶族民俗旅游的持续增长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旅游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突显并实现了瑶族民俗文化的多维价值,却也给瑶族民俗文化带来了不好的一些消极的影响,导致现阶段瑶族民俗文化出现了不良变异、甚至走向了消亡。对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弘扬具有富川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富川瑶族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间舞蹈、节庆等宝贵的民俗旅游资源,围绕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性开发,在保护和开发中求得民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护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新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9.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
[3]陆慧,中国民俗旅游[M].科学出版社,2009.3.
关键词: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14-005
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它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迄今为止,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代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第二代以都市娱乐为特征;第三代是各种模拟、微缩类型的主题公园。这种旅游发展的态势,体现了不断转型、变化的市场形态,及其以时代文化风尚为先导的市场需求。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参与式旅游、感受异文化的旅游日益成为旅游者追逐的焦点。而民俗文化旅游就恰恰适应了这一参与特性。
民俗文化——是富川瑶族自治县旅游文化的重要核心,其旅游的文化性决定了富川应把民俗旅游资源作为旅游经济的潜在资源。
一、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如何定义民俗文化,迄今仍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对民俗文化的定义多达200多种,基于钟敬文先生对民俗的定义,笔者将民俗文化界定为:作为民俗文化具体事项的民俗的抽象集合。民俗文化并不是某个单一的具体文化事项,而是民俗文化事项的整体体现。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与保护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及丰富性之间的矛盾关系,贯穿着整个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并随着其进一步开发而显得愈发重要。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有如一把双刃剑,对民俗文化既是保护也是破坏。在这个意义上,开发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②其次,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和保护的也有矛盾的一面。
由此可见,由旅游产业与民俗文化互动而产生的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二者之间的矛盾已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这一矛盾则必须探讨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珍贵旅游资源,而作为旅游的一个分支,民俗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也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在许多地区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如何实现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便成了民俗文化旅游接待地关注的焦点。同时,广西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也同样面临着这份现实的考卷。本文试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某些层面阐述对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性开发,探讨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二、富川县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富川丰富的瑶族民俗文化资源
富川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湘、桂、粤三省交界的都庞岭和萌诸岭两岭余脉之间。东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南连钟山县,西与恭城县接壤,北与湖南省江永县相连,既是广西旅游的交通门户之一,又是桂东旅游圈的一部分。富川县有瑶族人口13.87万,占总人口的47.78%,瑶族人民千余年来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瑶族文化。丰富的瑶族民俗和独具特色的状元文化成为富川旅游开发的重点。富川被誉为小桂林,有风光秀丽的富川八景:被誉为华夏第一瑶族居住地的秀水瑶族状元村:民风浓郁的凤溪民族风情晚会;山水之腴的川岩:古朴雄伟、布局严谨的古明城;饱经沧桑、古色古香的回澜风雨桥和灵溪庙;碧波荡漾、风光旖旎的碧溪湖等。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适合开发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富川瑶族民俗文化符合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新、奇、乐、美四个标准的主要有:状元文化、建筑文化、人居文化、宗教文化和饮食文化等等。
(二)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富川瑶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而独具特色,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瑶族民俗文化本身的保护传承,对富川瑶族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瑶族民俗文化具有多维价值,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使得这些价值得以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得到进一步实现。民俗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物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经济价值五个方面。
其次,民俗旅游的开发较有利于瑶族人民开始使用新的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本土的民族文化。正确的历史、社会、文化定位,使瑶族人民的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也随之唤起,从而使得瑶族人民更为积极地恢复和复兴现在逐渐弱化的瑶族民俗文化。
再次,民俗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富川县的经济发展:如增加了外汇收入,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当地部分居民收入等方面,从而达到了摆脱贫苦走上致富道路的目标。
(三)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富川县民俗文化在旅游业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开发必然意味着对原有事物的改变,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1.民俗化旅游开发程度低
瑶族民俗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系统,富川县在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中应当体现出瑶族民俗文化中独特的民俗韵味,低层次的开发无法完美体现瑶族民俗文化原有的魅力。比如以瑶族刺绣为代表的手工艺品在其民俗文化旅游市场上并不多见。再以目前开发较为成功的秀水状元村为例,其状元文化和建筑文化在旅游中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并未把状元文化、建筑文化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体现瑶族人民依山傍水的自然情趣。政府的参与性并不强,没有指定相应的旅游政策和措施,这样对于发展民俗旅游的前瞻性产生一定的阻力。 2.游客参与性不强 富川县的民俗文化旅游主要以静态开发为主,对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直观的展示和再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2004年建成的富川县博物馆,馆藏有瑶族服饰、器皿、生产工具和古奏折等文物,参观者络绎不绝。拥有宋代百住庙的福溪宋寨更吸引了远道而来的海外游客。但其开发都只停留在观光的层面,而缺乏当地的民族特有的民俗活动事项的开展与运做,游客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性要求没有得到相应的满足。 3.宣传力度不够 富川民俗文化旅游以国内客源为主,但是除了秀水状元村、凤溪民族风情园和富阳镇古城池几个主要景点以外,其余景点的知名度相当低。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应当立足于:以国内客源为主,并逐步拓展海外市场。市场的开拓往往是宣传同步甚至宣传先行,低知名度的民俗旅游资源并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由于富川县对民俗旅游的宣传手段主要是采用印发旅游宣传资料、开促销会、网站宣传等较传统 的,相对较慢的宣传形式,对新闻媒体和网络的利用程度低,宣传的辐射范围小,且宣传力度不足,故而效果不佳。
4.造成部分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变异和消亡
瑶族传统民俗文化是整个瑶族文化整体的历史积淀,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在新时期下赋予了瑶族民俗文化新的元素,瑶族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创新和变化。但是不能说所有的变化都是发展的,也其中也有着一些消极的影响会使瑶族民俗文化产生质的变异甚至走向消亡。
三、解决对策和开发思
(一)准确定位,设计鲜明的文化形象
旅游地的形象是旅游者首先接触到的要素。旅游者首先通过媒体或所处社会群体了解到旅游区的相关情况,旅游区的形象是旅游者对旅游区感知的基础要素。旅游文化主题是每一个旅游区开发的定位依据,是旅游区建设不可缺少的灵魂,也是旅游区开发成功和富有生命力的保证。因此,旅游文化开发的关键是旅游区主题的提炼、定位和形象的设计。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区应区别对待,不能以整体来替代部份。其中,秀水是以古代状元文化为基调的,辅之以建筑文化。富阳镇古名城是以建筑文化为突出风貌的,而福溪宋寨是以古村落与庙宇文化为主要特点的。这些地区虽同样是瑶族文化的浓缩体现,但各自的特色又有所区别,对其旅游文化形象的定位也有所侧重,如此才能发挥出旅游区民俗文化的特有的优势。
(二)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
1.侧重选择动态开发的模式
富川县目前大部分景区的开发都属于静态开发模式,较缺乏参与性。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是节庆文化盘土节、风溪村民族风情园的瑶族婚礼习俗和油茶饮食文化,但其余的参与性民俗活动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者希望亲身体验民俗文化事项,而不是走马观化似的观看民俗晚会,因此加强富川民俗文化旅游的动态开发,增强民俗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就应当成为日前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让更多的旅游者到当地居民的家里生活体验真实的本原的民俗,既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又用低成本的投入取得较高的收益。
2.加强民俗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
商品的开发是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层次的体现。富川瑶族民俗手工艺品的主要有纺织刺绣工艺、银饰工艺、民族日用品工艺、传统节庆活动用品等等,可以将这类手工艺品开发成为旅游商品,或者将商品的制作过程公开化,并可让旅游者亲身参与制作过程体验其中的创作乐趣。
总的来说,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应该注重动态开发与静态开发的有机相结合,增加民俗文化旅游的可参与性,同时,还要注重对本土旅游资源的宣传及相应的民俗文化商品的开发,加深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三)结合地方特色,坚持发展品牌营销
富川县瑶族的饮食、节庆、婚俗、建筑等瑶族的民俗文化都极富地方特色,尤其以秀水状元村状元文化、凤溪民族风情园瑶文化、富阳镇古名城建筑文化等最为代表。富川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但并不是所有的民俗文化都适合开发成旅游产品,也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民俗文化开发成旅游产品。应该重点开发优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如秀水状元村和凤溪民族风情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旅游区的良好发展带动非品牌的发展。
(四)连点成线,实现网络立体化
民俗文化是将民俗文化整体展现在旅游者面前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立体化经营不仅可以使旅游者更全面系统地接触民俗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旅游线路中景点的取舍和先后次序的重新调整及整合,达到富川整体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的多元化和销售的整体化,走品牌带动路线。除了富川县内民俗旅游产品的整合,还应该扩大对外的合作。近年来自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及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建立了营销联动网络体系和促销体系,一举扩大富川瑶乡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后,富川县亦开始陆续接待粤港澳大型旅游团到富川旅游。通过主题网页的网络景点旅游宣传、旅游售票、客房预约等,将虚拟技术与现实相结合,建立起网络立体化的经营推动富川民俗旅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
(五)保护性开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尊重富川居民的意愿,选择性的开发
在对富川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有所选择,剔除民俗文化中的糟粕,挖掘建筑文化、状元文化等民俗文化的深层内涵,让瑶族民俗文化存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壮大。
2.树立全民保护意识,号召社会参与
民俗文化旅游的保护是贯穿在整个开发过程的长期工作,不是由旅游开发者单方面进行的,需要旅游者、接待地居民和当地政府的全面协作。
3.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应追求自然、人文和社会的和谐统一,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出现短期开发行为,而应做到开发项目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富川的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做到可以健康协调发展,并以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为契机,实现富川瑶族民俗旅游的持续增长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伴随着富川瑶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旅游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突显并实现了瑶族民俗文化的多维价值,却也给瑶族民俗文化带来了不好的一些消极的影响,导致现阶段瑶族民俗文化出现了不良变异、甚至走向了消亡。对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弘扬具有富川瑶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富川瑶族的风土人情、礼仪习俗、民间舞蹈、节庆等宝贵的民俗旅游资源,围绕瑶族独特的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性开发,在保护和开发中求得民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在保护性开发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新编)[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9.
[2]邓永进,薛群慧,赵伯乐.民俗风情旅游[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8.
[3]陆慧,中国民俗旅游[M].科学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