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以往教学实践,参照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不难发现,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有利条件。通过阅读理解,帮助学生加强分析、判断与推理,解题思路豁然开朗。然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阅读环节常被忽视,实际上这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因之一。本文基于笔者实际教学经验,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运用数学语言是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落脚点,符合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方向。以下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如何加强学生理解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一、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关注如何指导学生练习计算、如何启发抽象思维,如何建立数量关系,如何认识几何图形,而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重视度不足。实际上,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不难发现,其中包含很多有关文字描述的内容,包括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应用题等等,如何建立数学与文本的转化途径,指导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加深理解、正确审题,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非常重要,通过有效阅读,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点,理解题目含义,找准解题切入点,提高解题效率与认知水平。另外,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学科素养的必备技能。通过阅读,迅速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精准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使得学习过程更有目标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启发,形成“我要学”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图文结合,指引阅读理解方向
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涉及各种各样的数字、图形和符号,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与记忆难度。指导数学阅读,教师应做到图文结合,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引阅读理解方向。以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为例:已知从甲地到乙地约有500km水路路程,两条货船分别从两地港口同时出发且相对而行,甲地出发的货船速度为30km/h,乙地出发的货船速度为35km/h,两条船出发之后多长时间能相遇?理解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运用发散思维来转化相关元素,建立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逻辑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转化,指导基于画图策略直观体现两条货船的运行轨迹,列出二者数量关系,再结合文字描述,获得解题的关键信息,问题迎刃而解。
(二)整合资源,激活阅读理解兴趣
加强学生数学理解能力训练,应引导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整合更多有趣的学习资源,融入数学史内容,成功激活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数学史也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建立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态度。例如,学习“负数”相关内容,教师提前上网整理学习资料,课上设计分组学习方案,各小组自行阅读和讨论阅读内容,了解产生负数的历史、理解负数的概念、探讨负数的应用意义等等。通过系统性学习,学生对数学史产生浓厚兴趣,也在阅读中实现思维发散与思维创新,梳理知识脉络,为更深层次学习负数知识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强化阅读理解方法
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在数学课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向学生渗透阅读理解方法,培养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学习“正方体表面积”时阅读问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礼物盒,长、宽、高均为20cm。现在需要给这个礼物盒包上彩纸,如果礼物盒没有盖,那么需要包上多少面积的卡纸?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正方体”、“20cm”、“没有盖”等等。解题时发现,很多学生容易忽略“没有盖”这一重要条件,结果按照正方体的6个面进行计算,结果得出错误结论。只有认真阅读抓住要点,打破定势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只计算正方体的5个面即可。
(四)预设问题,调动阅读理解思维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中预设问题,为强化学生阅读思维提供依据,突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特征。例如,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原则,创设“分蛋糕”的生活场景,出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如:“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题目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道题目怎样列式?”通过设计“问题串”,帮助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形成感性认知,再逐渐上升至理性认知,了解不同分数在不同题目中代表的意义,结合题目记住计算法则,指导正确计算方法,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阅读理解思维发展。
(五)课外延伸,培养阅读理解习惯
锻炼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还要延伸课外阅读,锻炼学生良好思维,培养阅读理解习惯。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教材中列出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圆形,通过拓展阅读,导入更多有趣的史料,也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圆形,总结圆的特征。如古人使用圆木搬运重物、半坡人建造圆形的房子等等,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要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交流;完成阅读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用语言复述内容,这样既深化阅读理解,也锻炼数学语言应用与数学思维创新,提高数学阅读有效性。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本质就是夯实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根基,指导学生把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数学阅读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種解题思路,通过精准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迅速获取数量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扫除认知障碍,则解决问题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罗兴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20(9):606-607.
[2]周元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0(6):83.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解能力;教学策略
运用数学语言是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是强化数学教学有效性、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落脚点,符合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方向。以下基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案例,对如何加强学生理解能力进行深入分析。
一、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意义
以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更关注如何指导学生练习计算、如何启发抽象思维,如何建立数量关系,如何认识几何图形,而对于阅读理解部分的重视度不足。实际上,从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编排不难发现,其中包含很多有关文字描述的内容,包括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应用题等等,如何建立数学与文本的转化途径,指导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加深理解、正确审题,这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非常重要,通过有效阅读,帮助学生快速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点,理解题目含义,找准解题切入点,提高解题效率与认知水平。另外,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学科素养的必备技能。通过阅读,迅速把握知识重点与难点,精准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法则,使得学习过程更有目标性,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启发,形成“我要学”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中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思考
(一)图文结合,指引阅读理解方向
从数学教材内容来看,涉及各种各样的数字、图形和符号,对于小学生有一定的理解与记忆难度。指导数学阅读,教师应做到图文结合,遵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引阅读理解方向。以关于“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为例:已知从甲地到乙地约有500km水路路程,两条货船分别从两地港口同时出发且相对而行,甲地出发的货船速度为30km/h,乙地出发的货船速度为35km/h,两条船出发之后多长时间能相遇?理解这道题目的关键在于运用发散思维来转化相关元素,建立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的逻辑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转化,指导基于画图策略直观体现两条货船的运行轨迹,列出二者数量关系,再结合文字描述,获得解题的关键信息,问题迎刃而解。
(二)整合资源,激活阅读理解兴趣
加强学生数学理解能力训练,应引导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多实践,整合更多有趣的学习资源,融入数学史内容,成功激活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与此同时,数学史也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建立科学思维、培养严谨态度。例如,学习“负数”相关内容,教师提前上网整理学习资料,课上设计分组学习方案,各小组自行阅读和讨论阅读内容,了解产生负数的历史、理解负数的概念、探讨负数的应用意义等等。通过系统性学习,学生对数学史产生浓厚兴趣,也在阅读中实现思维发散与思维创新,梳理知识脉络,为更深层次学习负数知识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强化阅读理解方法
为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在数学课上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向学生渗透阅读理解方法,培养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学习“正方体表面积”时阅读问题:已知一个正方体的礼物盒,长、宽、高均为20cm。现在需要给这个礼物盒包上彩纸,如果礼物盒没有盖,那么需要包上多少面积的卡纸?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如“正方体”、“20cm”、“没有盖”等等。解题时发现,很多学生容易忽略“没有盖”这一重要条件,结果按照正方体的6个面进行计算,结果得出错误结论。只有认真阅读抓住要点,打破定势思维,才能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只计算正方体的5个面即可。
(四)预设问题,调动阅读理解思维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在小学数学中预设问题,为强化学生阅读思维提供依据,突出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特征。例如,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原则,创设“分蛋糕”的生活场景,出示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如:“题目中有哪些已知条件?”“题目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道题目怎样列式?”通过设计“问题串”,帮助学生对分数加减法形成感性认知,再逐渐上升至理性认知,了解不同分数在不同题目中代表的意义,结合题目记住计算法则,指导正确计算方法,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促进阅读理解思维发展。
(五)课外延伸,培养阅读理解习惯
锻炼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还要延伸课外阅读,锻炼学生良好思维,培养阅读理解习惯。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教材中列出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圆形,通过拓展阅读,导入更多有趣的史料,也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圆形,总结圆的特征。如古人使用圆木搬运重物、半坡人建造圆形的房子等等,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标注要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或者与同学交流;完成阅读之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用语言复述内容,这样既深化阅读理解,也锻炼数学语言应用与数学思维创新,提高数学阅读有效性。
总之,教是为了不教。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本质就是夯实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根基,指导学生把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数学阅读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種解题思路,通过精准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迅速获取数量信息,理清数量关系,扫除认知障碍,则解决问题效率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罗兴义.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文渊(中学版),2020(9):606-607.
[2]周元媛.培养学生理解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2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