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硼溶液黏/密度及比定压热容实验研究

来源 :化学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o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振动管法、毛细管法以及流动型量热法分别测量了温度在10-90℃内、压力为0.1 MPa时,含硼质量浓度分别为5000 mg/L和1300 mg/L时含硼溶液的液相密度、黏度、比定压热容,获得了高精度的实验数据.经过分析,密度、黏度和比定压热容的测量扩展不确定度分别小于1.5%,3%和3%(k=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含硼量的增加,溶液的密度和黏度是增加的,而溶液的比定压热容降低.此外,文中还将获得的密度、黏度和比定压热容实验数据拟合成了温度的多项式,其相关系数R均超过0.99,可以满足工程需求.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防空导弹引信的起爆控制精度,即得到更为准确的起爆延迟时间,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以及激光测距仪测量数据的一体化信息融合方法.在对多模信息进行处理时,由于不同传感器的开机时间和采样频率的不同造成了两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不在同一个时间基准上,所以,选择在典型弹目交会的环境下,针对激光测距仪的高频采样与红外导引头的低频采样,使用了一种基于线性插值法的量测数据的时间对准方法,从而将传感器测量所得数据应用到延迟时间模型的计算中去.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一体化传感器集中式数据滤
大功率纳秒脉冲激光辐照金属膜层时会发生热力损伤,产生的高温和高压会引起金属膜层的热蒸发,从而向外喷射颗粒,大多数喷射粒子处于原子和离子状态.在能量色散光谱分析测试中,文中使用多组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实验,校准测试结果,并给出了一种根据结果计算沉积原子数的估计方法.此外,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真空度的真空环境和大气环境下铝膜喷发的差异,并且对比了不同熔点的金属膜的喷发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结合泵探测技术捕获的瞬态图像,进一步分析和解释了实验结果.“,”Thermo-mechanical damage occurs
正丁烷异构化对烷基化单元的原料供给以及碳四资源高效利用的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正丁烷异构反应机理、工业应用技术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正丁烷异构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功能异构化催化剂,通过不断探究金属活性中心与酸性中心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烷烃异构化反应机理进而达到催化剂的精准设计,而降低贵金属的含量或寻找可代替贵金属的其他助剂组分则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为提高微波能量利用效率,研究干燥过程中淀粉的动态吸波性能尤为重要.文中以玉米淀粉为例,根据电磁波传输线理论,计算了不同温度、含水量及料层厚度影响下玉米淀粉的反射损耗系数.研究表明:随着料层厚度的增加,反射损耗曲线出现较大波动,存在多个吸波峰,波峰位置所对应厚度为最佳吸波厚度,该厚度可由1/4波长模型测算得出;随着温度、含水量的增加,波峰位置会出现较大的偏移,为使淀粉获得更强的吸波性能,应适当减小料层厚度以匹配更强的微波吸收;最后给出了不同温度、含水量下优选吸波厚度范围.本研究对微波干燥过程中料层厚度的优化
为了研究不同换热管对超临界CO2在螺旋槽管内的流动与换热特性,使用ANSYS Fluent 19.0软件建立了不同凹槽数螺旋槽管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个模型情况下的换热系数与摩擦系数.同时分析了湍流强度与浮升力对螺旋槽管内超临界CO2的流动与换热产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螺旋槽管凹槽数越多整体换热系数就越大,摩擦系数也越大.随着凹槽数的增加,螺旋槽管截面结构发生变化,截面面积增加,导致流体平均速度减小,湍流动能越大.随着凹槽数的增加,超临界CO2径向密度差增大,导致浮升力作
随着高超声速武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战化部署,美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国防太空架构跟踪层计划的设想.首先,介绍了跟踪层卫星主要设计性能参数;其次,建立了跟踪层星座覆盖性能分析模型、探测能力分析模型和跟踪性能分析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对跟踪层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推断了系统全星座最小卫星数量、探测灵敏度和全球目标最优跟踪精度等核心能力.分析结果对相关系统信息处理算法研究、载荷与星座方案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辐射空调系统冷辐射板夏季运行极易发生结露现象,严重影响其工程应用,对冷辐射板表面结露时液滴生长过程的研究十分必要.基于传热学与分子动力学建立液滴生长模型,通过MATLAB迭代运算,得到液滴半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冷辐射板材料特性、工作条件以及空气环境变化对液滴生长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液滴的曲率半径主要受环境温湿度、冷辐射板基底温度的影响,其次受表观接触角的影响;冷辐射板材料的导热系数范围在155-393 W/(m·K)、冷辐射板基底厚度小于2 mm、冷辐射板表面微结构高度在5 nm-50 μm范围内
矿石自动筛选是提高矿产资源加工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针对矿石开采现场光照复杂多变,传送带矿石难以实时自动检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红外线结构光的现场矿石3D视觉实时筛选方法.为了解决复杂光照条件下太阳辐射对矿石表面结构光成像干扰的问题,提出采用800 nm附近红外线结构光作为成像主动光源,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获取稳定的矿石表面结构光图像;提出邻域累积差分特征分析方法,通过快速定位光条边界点来提取结构光光条中心,实时获取矿石3D坐标数据.对复杂光照条件下的大量现场矿石表面结构光图像采用多线程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出口尺寸为500 μm×500 μm的圆和椭圆弧波浪形微通道的混合特性.受离心力影响波浪形通道在较低雷诺数下(Re=10)可产生二次流漩涡,随着雷诺数增大二次流漩涡逐步由两涡结构过渡到四涡及多涡结构,混合强度急剧增加.通过改变圆的曲率R,发现二次流漩涡及混合强度随迪恩数的增大而增强,且在中等雷诺数下(Re≈ 100)曲率R对混合的影响最为明显;在所考察范围内,曲率半径最小的圆波浪形通道混合效果最好,同时压降也最大.改变椭圆半轴长度比,发现通道压降随着半轴长度比的减小而降低,而混合强度和
为了研究胶体颗粒在液滴凝固中的作用,实验制备了不同浓度、颗粒性质的纳米流体溶液,基于低温台装置,文中实验观察到的纳米流体液滴的凝固形状不再带有尖端,而是在顶部形成了一个平台结构,并且该平台的面积随着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变大.文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并通过Hele-Shaw装置对凝固过程观察分析,将平台的形成归因于沿凝固锋面推移的颗粒堆积层引起的补偿流.实验相关研究同时表明纳米流体液滴凝固时的形状变化与接触角、液滴体积、颗粒大小以及颗粒材料无关,有较强的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