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张预应力孔道压浆的目的是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通过凝结后的浆体将预应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中。为保证孔道压浆的质量和耐久性,新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并规定了压浆设备的性能和压浆施工工艺。
【关键词】新版《桥规》;压浆;专用压浆料;专用压浆剂;压浆设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孔道压浆是指采用专用制浆、压浆设备将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浆液注入后张预应力孔道之中,用于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通过凝结后的浆体将预应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工艺。
孔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粱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多年来,由于孔道压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压浆后的预应力管道浆体不饱满,压浆密实度差,甚至强度不足,构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预应力孔道渗水、附近混凝土碳化程度高等问题。
1、新版《桥规》对后张孔道压浆提出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新版《桥规》对孔道压浆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压浆浆液
传统灌浆材料存在低流动度、高泌水度的缺陷,且灌浆材料进入工程的门槛低,浆液配比时人为影响因素过大,直接影响灌浆质量和灌浆效果。
新版《桥规》对浆液的性能指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浆液性能应该具备:
高流动度
不泌水、不离析、无沉降
适宜的凝结时间
在塑性阶段具有良好的补偿收缩能力,且硬化后产生微膨胀,
具有一定的强度。
鉴于此,新版《桥规》规定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
专用压浆料是指由水泥、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料,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方便快捷,便于控制工程质量。
专用压浆剂是指由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剂,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泥、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
此类专用压浆剂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轻松地配制出满足新版《桥规》要求的、合格的孔道压浆混合液,减少承包商更换水泥的麻烦,合理利用地材,节约运输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一方面,通过密实灌浆,加强预应力钢筋强度,延长桥梁寿命,节省了桥梁维修后养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密实灌浆,对实现桥梁全寿命运营有重要作用,保证了桥梁安全运营,减少了桥梁早期垮塌事件的发生。
1.2、压浆设备
采用性能良好的设备是保证压浆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因此在新版《桥规》中规定施工时应选择满足性能要求的制浆和压浆设备。
①、制浆设备
由于压浆浆液水胶比由老版《桥规》的0.4~0.45减小到新版《桥规》规定的0.26~0.28,即降低了用水量,如果还用普通的搅拌机搅拌压浆浆液容易使浆液搅拌不均匀,影响压浆质量。
因此,新版《桥规》规定用于搅拌浆液的高速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
机械搅拌式制浆机: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宜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限制在20m/s以内,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剪切泵式制浆机:转速宜为1440r/min,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也必须具有搅拌功能,保证在压浆过程中浆液不会离析沉淀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防止未搅拌均匀的颗粒进入孔道中,影响孔道压浆质量。
②、压浆设备
压浆泵有活塞式和风压式两类,风压式压浆泵可能使空气窜入水泥浆中产生气孔。新版《桥规》规定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压浆泵需要的压力,以能将浆液压入并充满孔道空隙为原则,一般在出浆口应先排出空气、水、稀浆、浓浆。
1.3、压浆前准备工作
在工地试验室对压浆材料进行试配,各种材料的称量应精确到±1%。经试配的浆液各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新版《桥规》浆液性能指标后才能用于压浆。
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干净并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或塑料管道在必要时应冲洗清除附着于孔道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已知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冲洗后,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和积水。
1.4、孔道压浆施工技术要求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对结构或构件中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压浆。同一管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依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的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打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
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
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对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外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对于稳压时间,新版《桥规》规定3~5min,当孔道长度小于60m时取下限,大于或等于60m时取上限。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或混凝土的温度及环境温度不小于5oC,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处理,浆液中可掺入适量的引气剂,但不能掺用防冻剂。当环境温度高于35oC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压浆后通过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天,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新规范对浆液试件增加了抗折强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孔道压浆的施工质量。
2、压浆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證孔道压浆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孔道压浆的技术管理,从配合比设计、试验室试配、水泥外加剂选用、制浆压浆设备、施工工艺、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使混凝土结构的孔道压浆密实饱满,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配合比设计
严格按照新版《桥规》规定的浆液性能指标进行浆液配合比设计,在工地试验室试配成功后才能用于施工中;
采用新版《桥规》规定的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作为浆液的制备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压浆的质量,解决管道压浆不饱满、断浆、无浆等质量问题;
采用转速大于1000r/min的高速搅拌机拌制浆液,保证浆液搅拌均匀;要求采用活塞式连续压浆泵进行压浆,保证压力充足,压浆密实、饱满;
浆液现场配制,试验工程师及桥梁工程师现场把关,确保配制规范,称量准确,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聘请经验丰富的压浆工作人员施工,他们对整个压浆过程操作娴熟,控制得当,将大大增加优质灌浆的可能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新版《桥规》要求压浆浆液具有高流动度、低泌水度及微膨胀度。同时,新版《桥规》规定了压浆设备的性能和压浆施工工艺,并倡导施工中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压浆料,以保证管道压浆的质量,解决管道压浆不饱满、断浆、无浆等质量问题。只要能够严格执行标准有关要求,杜绝劣质原料进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就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关键词】新版《桥规》;压浆;专用压浆料;专用压浆剂;压浆设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孔道压浆是指采用专用制浆、压浆设备将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浆液注入后张预应力孔道之中,用于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通过凝结后的浆体将预应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中的一种工艺。
孔道压浆是后张法预应力粱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多年来,由于孔道压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压浆后的预应力管道浆体不饱满,压浆密实度差,甚至强度不足,构件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预应力孔道渗水、附近混凝土碳化程度高等问题。
1、新版《桥规》对后张孔道压浆提出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新版《桥规》对孔道压浆施工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压浆浆液
传统灌浆材料存在低流动度、高泌水度的缺陷,且灌浆材料进入工程的门槛低,浆液配比时人为影响因素过大,直接影响灌浆质量和灌浆效果。
新版《桥规》对浆液的性能指标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浆液性能应该具备:
高流动度
不泌水、不离析、无沉降
适宜的凝结时间
在塑性阶段具有良好的补偿收缩能力,且硬化后产生微膨胀,
具有一定的强度。
鉴于此,新版《桥规》规定宜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
专用压浆料是指由水泥、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料,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加水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方便快捷,便于控制工程质量。
专用压浆剂是指由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混合剂,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泥、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后,用于充填后张预应力孔道的压浆材料。
此类专用压浆剂与正规厂家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轻松地配制出满足新版《桥规》要求的、合格的孔道压浆混合液,减少承包商更换水泥的麻烦,合理利用地材,节约运输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采用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配制的浆液进行压浆,一方面,通过密实灌浆,加强预应力钢筋强度,延长桥梁寿命,节省了桥梁维修后养护的费用;另一方面,密实灌浆,对实现桥梁全寿命运营有重要作用,保证了桥梁安全运营,减少了桥梁早期垮塌事件的发生。
1.2、压浆设备
采用性能良好的设备是保证压浆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因此在新版《桥规》中规定施工时应选择满足性能要求的制浆和压浆设备。
①、制浆设备
由于压浆浆液水胶比由老版《桥规》的0.4~0.45减小到新版《桥规》规定的0.26~0.28,即降低了用水量,如果还用普通的搅拌机搅拌压浆浆液容易使浆液搅拌不均匀,影响压浆质量。
因此,新版《桥规》规定用于搅拌浆液的高速搅拌机的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
机械搅拌式制浆机:转速应不低于1000r/min,搅拌叶的形状应与转速相匹配,其叶片的线速度不宜小于10m/s,最高线速度宜限制在20m/s以内,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剪切泵式制浆机:转速宜为1440r/min,且应能满足在规定的时间内搅拌均匀的要求。
用于临时储存浆液的储料罐也必须具有搅拌功能,保证在压浆过程中浆液不会离析沉淀且应设置网格尺寸不大于3mm的过滤网,防止未搅拌均匀的颗粒进入孔道中,影响孔道压浆质量。
②、压浆设备
压浆泵有活塞式和风压式两类,风压式压浆泵可能使空气窜入水泥浆中产生气孔。新版《桥规》规定应使用活塞式压浆泵,其压力表的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0.1MPa,最大量程应使实际工作压力在其25%~75%的量程范围内。压浆泵需要的压力,以能将浆液压入并充满孔道空隙为原则,一般在出浆口应先排出空气、水、稀浆、浓浆。
1.3、压浆前准备工作
在工地试验室对压浆材料进行试配,各种材料的称量应精确到±1%。经试配的浆液各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新版《桥规》浆液性能指标后才能用于压浆。
对孔道进行清洁处理。对抽芯成型的孔道应冲洗干净并使孔壁完全湿润;金属或塑料管道在必要时应冲洗清除附着于孔道壁的有害材料。对孔道内可能存在的油污等,可采用已知对预应力筋和管道无腐蚀作用的中性洗涤剂或皂液,用水稀释后进行冲洗;冲洗后,使用不含油的压缩空气将孔道内的所有积水吹出。
对压浆设备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设备内不应有残渣和积水。
1.4、孔道压浆施工技术要求
压浆时,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对结构或构件中以上下分层设置的孔道,应按先下层后上层的顺序进行压浆。同一管道的压浆应连续进行,依次完成。压浆应缓慢、均匀的进行,不得中断,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打开和关闭,使孔道内排气通畅。
浆液自拌制完成至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不宜超过40min,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连续搅拌,对因延迟使用所致流动度降低的水泥浆,不得通过额外加水增加其流动度。
对水平或曲线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5~0.7MPa;对超长孔道,最大压力不超过1.0MPa;对竖向孔道,压浆的压力宜为0.3~0.4MPa。压浆的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外一端饱满且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水泥浆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稳压期,对于稳压时间,新版《桥规》规定3~5min,当孔道长度小于60m时取下限,大于或等于60m时取上限。
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或混凝土的温度及环境温度不小于5oC,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按冬期施工的要求处理,浆液中可掺入适量的引气剂,但不能掺用防冻剂。当环境温度高于35oC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压浆后通过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进行补压浆处理。
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3组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试件,标准养护28天,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新规范对浆液试件增加了抗折强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孔道压浆的施工质量。
2、压浆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證孔道压浆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孔道压浆的技术管理,从配合比设计、试验室试配、水泥外加剂选用、制浆压浆设备、施工工艺、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使混凝土结构的孔道压浆密实饱满,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配合比设计
严格按照新版《桥规》规定的浆液性能指标进行浆液配合比设计,在工地试验室试配成功后才能用于施工中;
采用新版《桥规》规定的专用压浆料或专用压浆剂作为浆液的制备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压浆的质量,解决管道压浆不饱满、断浆、无浆等质量问题;
采用转速大于1000r/min的高速搅拌机拌制浆液,保证浆液搅拌均匀;要求采用活塞式连续压浆泵进行压浆,保证压力充足,压浆密实、饱满;
浆液现场配制,试验工程师及桥梁工程师现场把关,确保配制规范,称量准确,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聘请经验丰富的压浆工作人员施工,他们对整个压浆过程操作娴熟,控制得当,将大大增加优质灌浆的可能性。
3、总结
综上所述,新版《桥规》要求压浆浆液具有高流动度、低泌水度及微膨胀度。同时,新版《桥规》规定了压浆设备的性能和压浆施工工艺,并倡导施工中采用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压浆料,以保证管道压浆的质量,解决管道压浆不饱满、断浆、无浆等质量问题。只要能够严格执行标准有关要求,杜绝劣质原料进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就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