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及行为的价值取向研究

来源 :现代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an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意义]新媒体的移动性、社交性以及其时空的不断丰富和延展,激发着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变革和信息行为的演进。原有的机械式交互获取信息方式逐渐被情感式交互和智慧式交互所取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远的变革。[方法/过程]为了有效地把握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价值取向的变革趋势,本研究运用演绎归纳的方法挖掘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探究信息行为的新变化,并对其归总。[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呈现为多维度、立体化演进的态势,用户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趋于场景化的交互体验。
  〔關键词〕新媒体;信息需求;信息行为;价值取向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12.022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7)12-0126-05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 process of new media,social,mobility and the enrich and extend for time and space constantly inspired the evolution of user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The original mechanical interaction to obtain information gradually by the emotional interactive and interactive wisdom replaced by the profound change of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users information needs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Method/proces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grasp the change trend of users information demand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new features,this study used the deductive and inductive method min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users,the new changes of information inquiry behavior,and the concept of it.[Result/conclusion]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the users information demand presented a multi-dimensional and muti-dimensional evolution,and the value of user information behavior tended to the scen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Key words〕new media;information demand;information behavior;value orientation
  新媒体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戈尔德马克(P.Goldmark)于1967 年提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1]。一般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数字和网络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种类众多,目前主要有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社交新媒体以及其他新媒体等[2]。由于新媒体具有移动性、交互性、社交性和分享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利用新媒体拓展业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新媒体已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趋势[3]。通过对现有相关研究梳理,总结出目前关于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推广。成爱萍[4]对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的推广路径进行了研究,构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苑世芬[5]考察了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开展的现状,提出高校图书馆开展新媒体阅读推广的4个策略。
  2)移动服务。郑成铭、詹庆东[6]指出新媒体具有移动性和交互性两个显著特性,但是目前移动图书馆服务尚未突出体现这两个特性,提出了图书馆应加强与Web2.0的结合、构建新媒体服务平台是移动图书馆的开展带来新的思路。陈安子[7]指出,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应向面向用户需求的、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趋势发展。
  3)立体营销。马江宝[8]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各种新的营销技术手段,加强硬件、软件系统建设,构建更加人性化的图书馆立体营销模式。陈凤娟[9]分析了图书馆现有可用的大数据,构建了图书馆新媒体营销的运作模式,提出了图书馆新媒体营销策略。
  4)服务创新。鲁新明[10]指出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图书馆应适时摒弃传统图书馆中的服务缺点和服务诟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当代读者需求进行全面且准确的了解。金泽龙[11]以社会信息服务发展趋势为着眼点,以国内外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领域的成功案例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统计数据为理论支撑,分析在新技术和新理念的驱动下,如何实现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以上是对新媒体在图书馆的典型应用研究,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其他应用研究比较零散,分布在图书馆服务的方方面面,但是总体而言,目前对于新媒体下的用户信息需求[12-13]研究较少 ,对用户利用新媒体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新媒体已逐渐嵌入到图书馆的应用之中,影响着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为此,有必要从本质上挖掘新媒体下的用户信息需求信息行为及其价值取向,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思路。   1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变革
  1.1 新媒体环境下情境的变革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改变了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究其本质是改变了用户信息利用的情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资源情境
  新媒体的资源情境摒弃了数字图书馆的大颗粒、粗粒度的资源组织方式,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源聚合[14]的方法,将同一主题的不同类型、不同语种的资源细化[15]为知识单元,运用语义技术、关联数据技术等方法精细化组织,并通过多种途径可视化呈现,如专题呈现、分组呈现、分面呈现及计量呈现等方法,从本质上提升了服务的粘度,迎合了用户信息需求。
  1.1.2 技术情境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增设了移动情境、社交情境以及由此衍生的时空情境和终端情境,情境的不断丰富和其功能的不断强大,使用户不满足原有的信息接受期望,通过运用新媒体并实际感受和体验后,用户对原有信息服务方式难以容忍和接受,他们期望图书馆能借助于新媒体提供更加符合其信息需求[16]的服务形式。
  1.1.3 服务情境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用户对原有的静态互联的服务模式的看法,面对资源情境和技术情境的变革,他们急需要有配套的服务情境与之相适应,使其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17]。面对现有信息需求期望和信息接受现实的不匹配,图书馆很难激发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用户很可能放弃使用现有服务,转而需求替代产品。在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许多专家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如吉林大学的毕强教授多年来在研究资源聚合[18-23]的同时,也在研究用户信息接受[24-25],并在新的成果中将这两个方面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2 新媒体环境下场景的变革
  场景作为用户信息检索、筛选、分析、获取、评价和利用的场所,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用户摆脱了以往桌面获取信息的固定场所的束缚,使用户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享受到其期望的泛在化服务。罗伯特·斯考伯和谢尔·伊斯莱尔在《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传感器、社交媒体、移动设备和定位系统是场景的五种原力[26],称为场景五要素,而中国人民大学的彭兰教授则指出,未来争夺的是场景,谁占有了场景,谁就获得了先机,取得了主动[27]。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要想取得决胜就需要将这5种原力应用到其信息服务中,并实现这五种原力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场景化信息需求情境适配,才能切实地满足用户日益变革的信息需求期望。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表明,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场景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情境感知
  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依托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感器可以感知用户情境,了解用户信息需求期望、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通过分析用户历史场景信息行为,借助于用户此前场景与此时场景以及此时场景与此后场景的关系,挖掘用户信息需求链、信息需求树以及信息需求网[28],预测用户场景偏好,为用户做好提前配置情境的准备。
  1.2.2 情境配置
  借助于用户信息需求的情境感知,可聚合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当用户处于某个场景时,借助于历史数据为用户配置相应的情境。通过用户的实时反馈,并对情境配置予以动态修正[29],使用户在整个场景的信息行为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愉悦的感知,增强用户与平台的粘性,从而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1.2.3 用户调控
  一个阶段的用户信息需求是与这个阶段场景化情境配置密切相关的。一方面,如果用户的信息需求期望超过了现有情境的配置,而且现有情境配置目前还不能也无需进行改造和优化时,需要调节用户信息行为,引导其降低信息需求期望。另一方面,如果用户的信息需求期望远远达不到场景的配置所预期的,也需要激发用户信息需求,使其行为尽可能与情境相适配[30],从而不至于情境不足,也不至于情境浪费,实现情境配置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2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属性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利用情境及信息接受场景的变化,使得用户信息需求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2.1 多元化融合
  相对于传统的媒介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不仅仅体现在資源需求的多元、还体现在技术需求的多元和服务需求的多元方面。
  2.1.1 资源需求多元化
  资源需求多元化包括资源类型需求多元化、资源粒度需求多元化、资源语种需求多元化以及资源主题需求多元化。图书馆要提升自身的服务不仅需要丰富资源的类型,也要分层次、分粒度的组织现有文献,使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献类型再组织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期望,以及满足同一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这样才能增加用户体验的愉悦度[31],提升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2.1.2 技术需求的多元化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不仅仅需要传统服务的技术,更需要将新媒体特有的移动技术、社交技术和时空场景技术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有机融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碎片化、泛在化的服务,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交互的入口,将自己的原创信息进行发布,拓宽了资源来源的渠道。
  2.1.3 服务需求的多元化
  新媒体环境下,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景,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到任何场景的服务。为此,需要图书馆通过定位系统确定用户所处的时空[32],借助传感器感知用户情境,挖掘用户信息需求期望,为其动态配置适当的情境,提供附加值高的信息服务。
  2.2 个性化挖掘
  新媒体环境下,场景要素不断丰富,且应用不断深入,为图书馆有效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偏好提供了可能。对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挖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信息需求的个性化
  信息需求个性化主要通过日志分析、用户情境聚类[33]等方法挖掘用户历史信息需求,掌握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期望,并进行反复迭代,掌握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从根本上挖掘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
  2.2.2 用户搜索的个性化
  个性化信息需求反映在其信息搜索方面,通过对用户信息搜索的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可以获得用户信息搜索的习惯,掌握用户信息素养的具体情况。一方面,可以为其量身定制搜索方案;另一方面可以为其适时推送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训信息,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2.2.3 个性化信息接受
  个性化的信息接受反映了用户信息接受的偏好,体现了用户信息接受的信息域,通过把握用户信息接受的信息域,可以精准地为其提供域内的相关信息,以强化其体验和感知效果,从而提升服务的综合绩效。
  2.3 新颖性保障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存在着信息迷航和信息缺失的矛盾。一方面各类信息,新闻资讯、娱乐信息、图书荐读、心灵鸡汤、保健养生的信息源源不断。但是另一方面用户切实需要的信息却很难获取,垃圾信息、信息污染时时刻刻地充斥在用户周围,用户感到无所适从。图书馆所需要解决的就是要为用户过滤掉那些无关的信息、无效的信息和污染的信息[34],为用户推送新颖的信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信息主题的新颖性
  信息主题的新颖性是指摆脱同一主题的重复观点和重复思维,而另辟蹊径为用户解决问题或进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35]、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用户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会耳目一新,却又非常实用,用户的体验愉悦度会大大增强。
  2.3.2 信息内容的新颖性
  除了主题新颖外,其内容也必须新颖,包括论题的提出、论点的陈述和结论的得出,每一个环节都承上启下,整个内容既有清晰的逻辑,又具有严密的推理[36],为用户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核心观点和核心论据,参考价值极高。
  2.3.3 信息时效的新颖
  新颖性的另一个方面是以其时效性作为保障的,一条信息、一篇文献即使再新颖,一旦超过了时效则会使其价值大打折扣,所以在为用户推动新颖信息的同时,要保障信息的时效性也是非常关键的。
  2.4 交互性演进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满足是通过多维度交互实现的,一方面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可以让系统感知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用户间的交互,可以实现用户间信息的互通有无,增强其情感交流,实现线下与线下交互的无缝连接。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交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 链式交互
  用户信息需求存在着需求链,当前一级别的需求被满足后,用户不再重复同一级别需求,而是向更高级的需求不断演进,于是就形成了信息需求链[37],信息需求链的形成过程也代表了用户与图书馆以及用户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2.4.2 树式交互
  用户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就是说在信息需求链的形成并不一定是单链的形式,随着链条的生长,会生长出许多分支,于是就形成了信息需求支链,再随着支链的进一步生长,彼此之间盘根错节,会形成信息需求树[38]。同理,信息需求树的形成过程也正是用户与图书馆以及用户间复杂交互的结果。
  2.4.3 网状交互
  随着交互的不断演进,由最初的交互结点逐渐演变为交互链,再从交互链演变为交互树,直至交互网的形成。交互网体现了用户信息需求的多维度、立体化的生态演进[39]过程。
  3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属性特征较之于传统媒体发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变化,信息需求作为信息行为的驱动,也必然会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变革。在用户信息行为的变革中体现了用户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
  3.1 最小努力原则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满足寄希望于通过最小努力原则实现,也就是希望图书馆能通过定位系统实时感知其所处的位置,通过移动终端切实感知用户情境,包括用户的运动方式、体位等,运用大数据挖掘其历史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并进行聚类,通过用户信息搜索对用户信息需求期望进行预测,从而在历史情境的配置基础上优化其情境配置方式,实现基于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场景—用户—情境”的精细化和个性化适配,使用户在完成具体任务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愉悦的感知,使用户感到自己最小努力[40]就可可以獲得其所需要的信息,强化系统与用户的亲近感,增强用户与系统的粘性,从而增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
  3.2 层次递进原则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期望其信息需求的满足是可以被层次递进的。也就是用户期望系统能感知其在不同场景的现有信息接受期望,同时用户也不期望系统一直为其提供同一层次的服务。当用户的自身信息素养提升后,其信息接受期望也会发生变化,而用户希望这种变化能被系统切实感知到,并且可以动态地调整为其适配[41]相应的场景化情境。这就需要利用场景五力中的大数据要素,通过大数据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的信息需求期望的变化,为其调整情境配置,使其具有良好的体验和感知。
  3.3 生态演进原则
  传统的信息需求期望的满足是通过用户间的机械式交互实现的。在Web1.0时代,用户只能去阅读信息和获取信息,但是无法实现与系统的交互。Web2.0时代,系统的情境不断丰富,用户可以和系统进行交互,但是这种交互的方式是机械性的,系统对用户的信息需求感知性较差。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用户拥有了新的信息利用情境,通过定位系统、移动终端可以定位用户场景和感知用户情境,并嵌入了社交媒体的功能[42],使用户感觉到系统在为自己提供专属的私人定制服务,用户与图书馆以及用户间的交互体现为情感式交互。未来,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情境在系统中的嵌入,将会把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无缝连接,用户在多维情境的交互中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感知和体验,此时用户与图书馆间的交互以及用户间的交互则体现为智慧型的交互。   3.4 场景化融合增值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是通过在对用户所处场景定位以及对用户情境感知的前提下,将不同维度的情境进行按需为用户配置,其配置的过程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期望、信息搜索习惯和信息接受偏好进行语义聚合和场景关联[43],使用户情境、信息需求情境以及用户所处场景以用户信息需求期望为中心,通过纵向语义聚合延伸和横向数据关联拓展进行双路径的有机融合[44],从而实现场景、情境和信息需求融合的价值增值。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期望的发展趋势,更是用户信息需求的价值的最终导向。
  4 结 语
  本研究以新媒体概念为着眼点,对国内新媒体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归总,指出了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及价值取向的意义。面对新媒体逐渐嵌入到图书馆的应用的现状,笔者通过新媒体对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影响,从演绎归纳的视角进行分析和归总,探讨了新媒体的移动性、社交性等情境的不断丰富激发着用户信息需求及行为从机械式到情感式再到智慧式转变。在此情形下,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属性特征及用户信息行为变革的分析,深入地揭示了用户信息行为的最小努力、层次递进、生态演进和场景化融合的价值取向的深远变革。指出用户信息需求属性特征及行为价值取向的研究,可为图书馆建设、重组、改造和优化指明了方向,也为图书馆信息空间再造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1]彭兰.“新媒体”概念界定的三条线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3):120-125.
  [2]李莉.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2(1):91-93.
  [3]王晰巍,曹茹烨,杨梦晴,等.中美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应用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4):40-46.
  [4]成爱萍.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2):57-60.
  [5]苑世芬.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1):74-77,81.
  [6]郑成铭,詹庆东.基于新媒体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5):47-50.
  [7]陳安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新媒体研究,2016,2(19):108-109.
  [8]马江宝.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立体营销模式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44(6):40-43.
  [9]陈凤娟.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新媒体营销策略[J].图书馆学刊,2014,36(11):24-26.
  [10]鲁新明.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前沿,2014,(Z8):163-164.
  [11]金泽龙.新媒体技术视域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33-36,40.
  [12]董霞永.新媒体时代适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7):32-33.
  [13]邓香莲,张卫.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图书阅读需求趋势——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编辑学刊,2013,(6):18-23.
  [14]王福.数字图书馆资源聚合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2):86-90,113.
  [15]王福.基于信息资源组织视觉的新型OPAC系统设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38-40.
  [16]王福,彭正玲.基于情境的移动图书馆信息搜索特征及其规律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7,(8):62-68,73.
  [17]王福,毕强.数字资源组织的柔性化趋势理论体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3):41-45.
  [18]毕强,王传清.超网络视域下的数字资源深度聚合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2):47-52.
  [19]毕强,赵夷平,孙中秋.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聚合的实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5,(5):30-37.
  [20]毕强,李洁.国外数字资源聚合热点与前沿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5,(4):55-61.
  [21]贯君,毕强,赵夷平.基于关联数据的知识聚合与发现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5,(3):15-21.
  [22]毕强,王传清,李洁.基于语义的数字资源超网络聚合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3):8-12.
  [23]毕强,尹长余,滕广青,等.数字资源聚合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体系建构[J].情报科学,2015,33(1):9-14,24.
  [24]毕强,李洁,晁亚男.信息接受视角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9):8-13.
  [25]毕强,李洁,晁亚男.数字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优化路径与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9):26-31.
  [26]罗伯特·斯考伯,谢尔·伊斯雷尔.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7]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20-27.
  [28]王福,成琳,彭正玲.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要素及其场景化关系构建[J].现代情报,2017,37(9):61-67.
  [29]王福.数字资源聚合误差控制视角下的个性化服务模型构建[J].图书馆杂志2017,36(11):26-35.   [30]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功能适配性机理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9):61-66.
  [31]王福,郭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7,(9):31-38.
  [32]王福,郭红.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模式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7,(9):31-38.
  [33]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计算模式及其细化研究[J].图书馆,2017,(7):99-105,111.
  [34]王福,陈晓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维度融合及服务聚合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6):173-180.
  [35]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融合模式及其机理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26(3):55-64.
  [36]王福,刘川.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跨学科特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3):13-20.
  [37]王福.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要素啮合机理研究[J].图书馆,2016,(8):91-94.
  [38]王福,毕强.不规则知识晶格在知识的多维度柔性组织研究[J].情報理论与实践,2016,39(1):16-23.
  [39]王福,毕强.数字资源组织的柔性化趋势理论体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3):41-45.
  [40]王志军.试论最小努力原则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1,(6):79-81.
  [41]王福.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功能适配性机理模型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9):61-66.
  [42]梁旭艳.场景传播: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变革[J].出版发行研究,2015,(7):53-56.
  [43]李冬冬,宋拓,毕思达.用户信息行为与个性化知识服务关联性分析[J].情报科学,2014,32(8):140-143.
  [44]王福,陈晓华.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情境多维度融合及服务聚合研究[J].情报杂志,2017,36(6):173-180.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其他文献
本文以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小团圆》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涉及对比文本《传奇》,从哥特式人物、哥特式情节和哥特式空间三方面入手,分析《小团圆》“哥特风格”的表现,并探索“哥特风格”形式背后作者创作理念的发展变化。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怪诞与恐怖的人物形象书写:小说运用“动物隐喻”书写怪诞的人物形象,阐述病态的母女关系以及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运用精神分析探究人物的恐怖病态心理——施受虐倾向。
投资要点:1、PPP或交增速不降反升。2、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在50号文严管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违规向融资平台担保背景下,地方政府将更加依赖于PPP来推进基建投资;同时在87号文
近年来我国多个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赴美国上市,主要因为采用了双重股权结构或者类双重股权结构,如何让优质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国内投资者共享,是国内证券市场一直考虑的问题。
8月21日,安徽中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环环保”,代码300692)成功在创业板上市。中环环保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业务及环境工程业务作为一家民营污水处理企业,经过快速稳
专业服务机构德勤中国最新分析显示,今年上半年A股新股发行全速推进,总共有252家企业新上市,募集资金达到1276亿元。这一数量和金额均为2011年同期以来的较高位。德勤同时预计,下
研究目的:弓箭步蹲是发展下肢单侧肌肉力量和稳定性的常用练习,同时对于整体的下肢肌肉围度的增加,以及对下肢肌肉和关节的预防和损伤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不同模式弓箭步蹲时的下肢肌肉生物力学特征,不仅能够丰富相关下肢训练的理论,而且能够对平时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受试者在正弓箭步蹲、前腿抬高弓箭步蹲和后腿抬高弓箭步蹲的三种不同动作模式下,分析和讨论其下肢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学、动力学
随着网络消费形式的普遍化,出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消费形式越来越多,此种消费形式称为O2O商业模式。许多家居建材企业开始通过构建自己的网上商店和线下体验店整合他们的供应链,调整自身商业模式。而对于B建材公司,目前所使用的O2O商业模式在品牌和营销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B建材公司实际经营现状,为其设计科学合理的O2O商业模式。本文以B建材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检索法对O2O商业模式的相
猪伪狂犬病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并破坏猪的免疫系统,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为了查清山西该病流行情况,对山西11个地市58个规模化种猪场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分子流行病
4月后,港股走势持续强于A股,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国内宏观数据走弱,港股低估值具有更高安全边际,资金持续南下进行“估值套利”所致。展望下半年,随着国内库存周期见顶,低估值的港股将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我院老年性肺炎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将54例老年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