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哪种方法,都应立足于启发并引导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科学、系统的联系这一基点之上,紧紧抓住表意文字是因义构形这一核心问题来教学。
1.依据汉字特点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汉字的构型单位是部件。汉字的基础部件大多为象形字。基础部件添加指示符号,或会意生成或拼合生成,从而创造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其中存储的大量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
直观演示,区分字形。“日”和“目”是低年级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两个象形字,也是学生在使用时错误率较高的两个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甲骨文的“”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的,从而更好地区分形近字的音形义。
形义结合,认识事物。教学中,有学生问:为什么“轰隆隆”的“轰”字下面是“双”字?于是,教师出示了图片和“轰”的演变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轰”是会意字,原本是由三个车字组成的,表示群车过处轰然作响之意,如今简写为“轰”。学生通过古今汉字的比较,轻松地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义。
利用特点,提高效率。形声字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汉字的难点。教师利用儿歌创设的语境(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让学生了解“泡”“饱”等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和字音有关,形旁和字义有关。之后,出示“兆”字,请小组合作创编儿歌。学生们陆续说出了“有手能挑选”“有足能逃跑”“有木桃花开”……在稚嫩而又充满智慧的创编中,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了生字。
2.依据儿童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中国儿童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建立汉字音义间的联系并不难,难的是建立音形、义形之间的联系。所以,字形教学是汉语识字教学的关键。儿童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是:整体感知字形,字形拆分,字形重组,再次整体感知,达到记忆。其中,拆分与重组的过程需要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的参与,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
加一加的方法。“加一加”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例如,“人”加上两笔可以变成“太”“天”。
减一减的方法。“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另外一个新的生字。例如,“语”去掉言字旁就成了“吾”了。
换一换的方法。“换一换”就是把现有的偏旁换成其它偏旁。例如,“摸”字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变成了“模”。
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变成游戏的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加上、去掉或者交换哪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这样学生學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3.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由于儿童各具不同的认知方式,因此,他们回应不同种类信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利用肢体语言识记生字。例如,有一个学生双手侧平举,两脚分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的字形。
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识字。例如,学生一边观察毛笔一边思考“为什么笔字的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毛”,看着实物,字形和字义的学习水到渠成。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生字。例如,有学生说:“我看到建国门桥,就认识了‘桥’字。”
4.依据不同学段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学生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学习“瓶”这个字时可以先出示瓶子的图片,让学生反复地和“瓶”见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瓶子的用途和制作材料方面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瓶子,学生陆续说出“酒瓶、花瓶、水瓶……”“塑料瓶、玻璃瓶……”。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瓶”这个字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扎根。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遇到难记的字形、難懂的字义时,可以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等解决疑问。
总之,识字教学有法可依,又教无定法。教师需要遵循汉字的基本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结合教材、学生的需求,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使枯燥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识字教学就会变得趣味丛生。以此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提升识字教学的品味,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依据汉字特点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汉字的构型单位是部件。汉字的基础部件大多为象形字。基础部件添加指示符号,或会意生成或拼合生成,从而创造了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其中存储的大量意义信息,使汉字的表意性不断得到彰显和强化。
直观演示,区分字形。“日”和“目”是低年级学生较早接触到的两个象形字,也是学生在使用时错误率较高的两个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展示甲骨文的“”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了解每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的,从而更好地区分形近字的音形义。
形义结合,认识事物。教学中,有学生问:为什么“轰隆隆”的“轰”字下面是“双”字?于是,教师出示了图片和“轰”的演变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轰”是会意字,原本是由三个车字组成的,表示群车过处轰然作响之意,如今简写为“轰”。学生通过古今汉字的比较,轻松地记住了字形,了解了字义。
利用特点,提高效率。形声字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汉字的难点。教师利用儿歌创设的语境(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让学生了解“泡”“饱”等都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和字音有关,形旁和字义有关。之后,出示“兆”字,请小组合作创编儿歌。学生们陆续说出了“有手能挑选”“有足能逃跑”“有木桃花开”……在稚嫩而又充满智慧的创编中,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了生字。
2.依据儿童识记汉字的心理过程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中国儿童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建立汉字音义间的联系并不难,难的是建立音形、义形之间的联系。所以,字形教学是汉语识字教学的关键。儿童掌握字形的心理过程大致是:整体感知字形,字形拆分,字形重组,再次整体感知,达到记忆。其中,拆分与重组的过程需要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的参与,同时也是记忆的过程。
加一加的方法。“加一加”就是用熟悉的字加上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例如,“人”加上两笔可以变成“太”“天”。
减一减的方法。“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另外一个新的生字。例如,“语”去掉言字旁就成了“吾”了。
换一换的方法。“换一换”就是把现有的偏旁换成其它偏旁。例如,“摸”字的提手旁换成木字旁就变成了“模”。
其实,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变成游戏的过程,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生字,让他们说加上、去掉或者交换哪个部分就可以变成新的生字,这样学生學起来就会兴趣盎然。
3.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由于儿童各具不同的认知方式,因此,他们回应不同种类信息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不同。
利用肢体语言识记生字。例如,有一个学生双手侧平举,两脚分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的字形。
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识字。例如,学生一边观察毛笔一边思考“为什么笔字的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毛”,看着实物,字形和字义的学习水到渠成。
结合生活实际识记生字。例如,有学生说:“我看到建国门桥,就认识了‘桥’字。”
4.依据不同学段选择相应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学生擅长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学习“瓶”这个字时可以先出示瓶子的图片,让学生反复地和“瓶”见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瓶子的用途和制作材料方面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瓶子,学生陆续说出“酒瓶、花瓶、水瓶……”“塑料瓶、玻璃瓶……”。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瓶”这个字一定会在学生心中扎根。
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遇到难记的字形、難懂的字义时,可以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等解决疑问。
总之,识字教学有法可依,又教无定法。教师需要遵循汉字的基本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结合教材、学生的需求,选择并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使枯燥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识字教学就会变得趣味丛生。以此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提升识字教学的品味,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