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 将在我院确诊为老年血管性痴呆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结果 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等,治疗时用静脉滴注奥拉西坦与神经节苷脂,临床總有效率达到84.6%。结论 要重视引起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治疗时应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奥拉西坦与神经节苷脂联合应用能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老年;危险因素;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确诊患有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为81岁;有17例既往有心脏病史,有3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5例有糖尿病史;1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有23例,2次以上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有30例;受教育程度中有12例为大专,18例为中学,30例为小学,5例为文盲。
1.2 诊断依据 ①患者出现多方面认知缺陷及记忆缺陷式失误、失认、失用及执行管理功能的障碍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确认为痴呆症状。②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放射影像学的检查证实患有脑血管疾病。③两者之间有明确关系,即脑血管疾病是造成痴呆的原因。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60岁以上者,男女均可。③患者及家属同意观察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在脑血管病发生以前已有痴呆症状者。②有痴呆的临床表现但不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局灶体征或影像学检查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病者。③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④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者。⑤患者有偏瘫、各种失语、视听障碍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者。
1.5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①本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计算力及近记忆力障碍,45例有定向力障碍,19例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②有5例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全脑血管流速减慢,频谱异常改变,1例有单支脑血流速度增快;28例做颅脑CT检查,37例做MRI检查,显示有脑梗死灶及脑出血,以脑室系统不对称性扩大为主的脑萎缩,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对称性低密度区的白质疏松等。其中有39例有脑梗死灶,有18例为脑出血,8例为脑梗死并脑出血;有49例为脑萎缩。
1.6 治疗方法 奥拉西坦注射液4g/次加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静脉滴注,1次/d。神经节苷脂液100mg/次静脉注射,1次/d,严重患者2次/d。20天为一个疗程。
1.7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进行对比测评。MMSE评分增分率>20%者为显效;MMSE评分增分率>12%为有效;MMSE评分增分率≤12%者为无效。
2 结 果
2.1 患者年龄与影像学检查的对应分布情况 见表1。
痴呆为一综合症,老年人多见,占60%左右,并且年龄每增加5岁,其发病率增加一倍,而这其中有10-20%是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3个月,大约28.2%的病人可出现痴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患者的智能低下,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减退,精神呆滞,反应迟钝,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基础医学研究表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大脑皮层和皮质下的上行胆碱能神经元和大脑皮层大椎体细胞变性有关,脑血管的功能障碍使脑的能量需求和血流供应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促进痴呆的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1],本组观察病例中,70-79年龄段的多次脑梗死患病率均高,说明老年人的脑重量减少,脑膜增厚,脑回减少及脑室扩大,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加重痴呆的发生。而脑萎缩的严重程度与痴呆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低,长期缺血缺氧,使大脑的神经细胞退变,坏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萎缩的发病率也越高。在本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患者最多,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不畅,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出现痴呆的几率明显升高,因此在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和预防中要尤其重视血压的控制。在本次观察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也是发生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酗酒者在本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临床上应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脑力训练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对于存在着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神或情绪异常,但神经系统无定位损害体征的老年患者,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对于已经出现痴呆症状的患者使用奥拉西坦和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奥拉西坦能够通过脑屏障改善脑循环,提高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的乙酞胆碱水平[2],使痴呆患者的痴呆及认知能力得到改善,能使蛋白质和RNA的合成能力提高,促进智力恢复;神经节苷脂能够经过血脑屏障,使血管扩张,改善血管痉挛,增加大脑组织的血氧供给,加速神经细胞膜修复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奥拉西坦结合使用能促进脑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状态,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蓓.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8):51-52.
[2] 王新占.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90-91.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老年;危险因素;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为2012年6月——2013年8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确诊患有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为81岁;有17例既往有心脏病史,有3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5例有糖尿病史;1次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有23例,2次以上脑血管病后出现痴呆有30例;受教育程度中有12例为大专,18例为中学,30例为小学,5例为文盲。
1.2 诊断依据 ①患者出现多方面认知缺陷及记忆缺陷式失误、失认、失用及执行管理功能的障碍等其中的一项或多项确认为痴呆症状。②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及放射影像学的检查证实患有脑血管疾病。③两者之间有明确关系,即脑血管疾病是造成痴呆的原因。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60岁以上者,男女均可。③患者及家属同意观察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在脑血管病发生以前已有痴呆症状者。②有痴呆的临床表现但不伴有其他脑血管病局灶体征或影像学检查未能证实有脑血管病者。③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④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者。⑤患者有偏瘫、各种失语、视听障碍等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者。
1.5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①本组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计算力及近记忆力障碍,45例有定向力障碍,19例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②有5例做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全脑血管流速减慢,频谱异常改变,1例有单支脑血流速度增快;28例做颅脑CT检查,37例做MRI检查,显示有脑梗死灶及脑出血,以脑室系统不对称性扩大为主的脑萎缩,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对称性低密度区的白质疏松等。其中有39例有脑梗死灶,有18例为脑出血,8例为脑梗死并脑出血;有49例为脑萎缩。
1.6 治疗方法 奥拉西坦注射液4g/次加人0.9%氯化钠注射液100m静脉滴注,1次/d。神经节苷脂液100mg/次静脉注射,1次/d,严重患者2次/d。20天为一个疗程。
1.7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使用简易精神状态MMSE进行对比测评。MMSE评分增分率>20%者为显效;MMSE评分增分率>12%为有效;MMSE评分增分率≤12%者为无效。
2 结 果
2.1 患者年龄与影像学检查的对应分布情况 见表1。
痴呆为一综合症,老年人多见,占60%左右,并且年龄每增加5岁,其发病率增加一倍,而这其中有10-20%是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3个月,大约28.2%的病人可出现痴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亦有上升的趋势。表现为患者的智能低下,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减退,精神呆滞,反应迟钝,生活能力明显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等。基础医学研究表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发病与大脑皮层和皮质下的上行胆碱能神经元和大脑皮层大椎体细胞变性有关,脑血管的功能障碍使脑的能量需求和血流供应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促进痴呆的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1],本组观察病例中,70-79年龄段的多次脑梗死患病率均高,说明老年人的脑重量减少,脑膜增厚,脑回减少及脑室扩大,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加重痴呆的发生。而脑萎缩的严重程度与痴呆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脑组织的血液灌注量低,长期缺血缺氧,使大脑的神经细胞退变,坏死,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萎缩的发病率也越高。在本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患者最多,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流不畅,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出现痴呆的几率明显升高,因此在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和预防中要尤其重视血压的控制。在本次观察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也是发生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和酗酒者在本病中所占的比例也较高,临床上应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时对患者进行脑力训练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等治疗;对于存在着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临床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精神或情绪异常,但神经系统无定位损害体征的老年患者,给予调节脑循环和促进脑代谢的药物,对于已经出现痴呆症状的患者使用奥拉西坦和神经节苷脂注射液。奥拉西坦能够通过脑屏障改善脑循环,提高大脑皮层和海马部位的乙酞胆碱水平[2],使痴呆患者的痴呆及认知能力得到改善,能使蛋白质和RNA的合成能力提高,促进智力恢复;神经节苷脂能够经过血脑屏障,使血管扩张,改善血管痉挛,增加大脑组织的血氧供给,加速神经细胞膜修复神经细胞的恢复,与奥拉西坦结合使用能促进脑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状态,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蓓.老年脑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08,3(18):51-52.
[2] 王新占.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