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就业与改善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发挥积极影响因素来合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对湖北省通城县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实地调查,分析影响其回乡创业意愿的因素,为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118
一、引言
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发展产物,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就业与改善其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中西部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城乡二元制差异的加剧等变化,农民工受传统就业观念和浓厚家乡情结的影响,在经历数年打工生涯后返回家乡利用打工获得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来创办工商企业。在“返乡潮”的影响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逐渐加快,近800万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发展,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出路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也同样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消费水平提高,有力带动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政府发展农村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尤其是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7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党的十七大在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础上,特别提出了“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与落实农民返乡创业政策,提出“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具体工作方针。
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积极影响因素来合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对湖北省通城县返乡创业情况的实地调查,深入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分析影响其回乡创业意愿的因素,为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选取以湖北省通城县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对象,通城县作为湖北省地方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回归经济的典型代表,其返乡创业的“回归工程”已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1年底,该县外出务工人员累计回归8500人,共引进回归项目780多个,资金达32.5亿元。因此,基于“通城模式”的典型样本,我们针对当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现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80.7%,符合调查需要。其中男性占76.6%,女性占23A%;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占83.5%;年龄构成上以30至50岁居多(73.4%);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学历为主(54.2%),小学学历占13.1%,高中及以上的占32.7%;创业行业共涵盖特色养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原料加工等不同领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问卷共包含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等3方面的11个具体因素指标,所有测量因素均是在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与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其中将所有测量因素按照影响程度赋值,并设定权重值与量表选项对应为0-4,计算得出每项因素内不同类别的影响情况。
(一)个人特征
1年龄因素。根据农民工研究的年龄结构划分,可将40岁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不同代际界限:大于40岁为第一代农民工,小于等于40岁则属第二代农民工。本次调研结果中第一代农民工占43.0%,而第二代农民工则为57.0%,形成以中青年占绝大比重的结构特征。其中第二代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增长趋势,其返乡创业意愿更为突出,凭借自身受教育水平高、自我效能高和风险态度开放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当前返乡创业群体的主要力量。
2.性别因素。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以男性为主且其返乡创业意愿程度是女性农民工的1.42倍。这主要由于女性农民工比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从事创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受限;女性自身的心理承受、思考应变能力在社会行为中不及男性,且其对外联系和交流也较为局限。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女性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导致其创业意愿相对弱化。
3.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关系。以初中学历为主的受访者表现出了整体较高的影响程度,尤其是以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意愿程度最高。这说明农民工受文化程度的影响,自身知识储备、思维视野与接受新鲜事物等能力的不同对其开展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呈明显差异。
(二)家庭特征
1.家庭收入水平。受访农民工的创业意愿与家庭收入水平存在正向关系,较高的家庭收入水平越可以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增强农民工创业的动机与成就感,有利于返乡创业实践的开展。因此,家庭收入水平作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对其创业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关系。
2家庭社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资源对部分农民工的创业动机有一定影响。社会资源是农民工凭借个人身份与家庭关系获得的社交关系网络等资源,返乡农民工的家庭社会资源主要在于其创业过程中是否利用家庭关系获得创业信息、技能培训以及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创业渠道与环境。但调查结果反映出社会资源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农民工的身份地位较低,社会关系范围较为局限,难以获取到真正有用的关系网络与资源条件。
(三)外部环境特征
通过对外部环境特征6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如图1),可以发现经济融资支持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地理位置环境、政府政策支持、当地经济水平以及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具有一定影响,而技能培训指导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较为薄弱。
经济资本作为创业活动的重要支撑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实际上贷款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返乡创业的主要屏障,创业资金严重不足和筹措渠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3.68),这主要体现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创业发展条件,尤其是县域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实际的市场规模和创业机会等;地理位置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则为3.12,因其创业活动受制于区域位置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区位优势突出的位置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扩充盈利空间,而城镇区域正因满足这些基础条件而成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集聚地和枢纽点;政策扶持作为政府主体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了农民工创业活动,特别是实用性、持久性与专门性的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返乡创业者的吸引力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氛围: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是决定农民工选择创业渠道和行业的重要因素,返乡农民工受家乡地域环境的影响,创业活动与其所能获取的当地自然资源联系紧密,因而对其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指导对其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平均得分仅为2.09,这说明农民工参加的技能培训对其创业帮助作用较为有限,一方面由于培训内容难以真正满足其创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创业没有科学成熟的培训管理模式,致使大部分培训效果欠佳,因而其对农民工创业动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同样基础设施条件对返乡创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主要在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扩大原有经营、种植和养殖规模,尚未广泛建立起成型的企业工厂和生产基地,其对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便不会提出较高要求。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为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将政策方向用于改善外部创业环境和引导创业实践等方面。
1.改善外部创业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归属地积极改善创业投资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重视城镇交通、能源、通讯网络和环卫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各类创业基地园区,不断增强创业管理的服务能力与接纳能力。
2.重视政策吸引效应,增强优惠扶持力度。政府应高度重视地域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切实制定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与鼓励机制,积极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和贷款扶持等优惠措施,强化创业便民服务,为其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创业经营能力。政府应重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创业者定期开展创业管理培训和技术教育,增强其创业动机和自我效能。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注重对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返乡创业;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118
一、引言
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发展产物,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就业与改善其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中西部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城乡二元制差异的加剧等变化,农民工受传统就业观念和浓厚家乡情结的影响,在经历数年打工生涯后返回家乡利用打工获得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来创办工商企业。在“返乡潮”的影响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逐渐加快,近800万农民工选择回乡创业发展,这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出路和吸收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工作,也同样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消费水平提高,有力带动了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
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农民工问题一直是政府发展农村经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尤其是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07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要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党的十七大在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基础上,特别提出了“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201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完善与落实农民返乡创业政策,提出“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民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民创办小微企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具体工作方针。
因此,如何有效地发挥积极影响因素来合理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基于对湖北省通城县返乡创业情况的实地调查,深入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行为,分析影响其回乡创业意愿的因素,为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研选取以湖北省通城县返乡创业农民工为对象,通城县作为湖北省地方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回归经济的典型代表,其返乡创业的“回归工程”已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1年底,该县外出务工人员累计回归8500人,共引进回归项目780多个,资金达32.5亿元。因此,基于“通城模式”的典型样本,我们针对当地的返乡创业农民工现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份,有效率为80.7%,符合调查需要。其中男性占76.6%,女性占23A%;婚姻状况中已婚人数占83.5%;年龄构成上以30至50岁居多(73.4%);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学历为主(54.2%),小学学历占13.1%,高中及以上的占32.7%;创业行业共涵盖特色养殖、交通运输、餐饮服务和原料加工等不同领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问卷共包含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外部环境特征等3方面的11个具体因素指标,所有测量因素均是在对相关文献的研读与选择的基础上形成。其中将所有测量因素按照影响程度赋值,并设定权重值与量表选项对应为0-4,计算得出每项因素内不同类别的影响情况。
(一)个人特征
1年龄因素。根据农民工研究的年龄结构划分,可将40岁作为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不同代际界限:大于40岁为第一代农民工,小于等于40岁则属第二代农民工。本次调研结果中第一代农民工占43.0%,而第二代农民工则为57.0%,形成以中青年占绝大比重的结构特征。其中第二代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增长趋势,其返乡创业意愿更为突出,凭借自身受教育水平高、自我效能高和风险态度开放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当前返乡创业群体的主要力量。
2.性别因素。返乡农民工创业者以男性为主且其返乡创业意愿程度是女性农民工的1.42倍。这主要由于女性农民工比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务责任,从事创业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受限;女性自身的心理承受、思考应变能力在社会行为中不及男性,且其对外联系和交流也较为局限。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女性返乡创业活动的开展,导致其创业意愿相对弱化。
3.受教育程度。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与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关系。以初中学历为主的受访者表现出了整体较高的影响程度,尤其是以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民工意愿程度最高。这说明农民工受文化程度的影响,自身知识储备、思维视野与接受新鲜事物等能力的不同对其开展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呈明显差异。
(二)家庭特征
1.家庭收入水平。受访农民工的创业意愿与家庭收入水平存在正向关系,较高的家庭收入水平越可以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增强农民工创业的动机与成就感,有利于返乡创业实践的开展。因此,家庭收入水平作为重要的经济因素对其创业意愿有较强的影响关系。
2家庭社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资源对部分农民工的创业动机有一定影响。社会资源是农民工凭借个人身份与家庭关系获得的社交关系网络等资源,返乡农民工的家庭社会资源主要在于其创业过程中是否利用家庭关系获得创业信息、技能培训以及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创业渠道与环境。但调查结果反映出社会资源的影响程度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多数农民工的身份地位较低,社会关系范围较为局限,难以获取到真正有用的关系网络与资源条件。
(三)外部环境特征
通过对外部环境特征6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比较(如图1),可以发现经济融资支持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地理位置环境、政府政策支持、当地经济水平以及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具有一定影响,而技能培训指导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影响较为薄弱。
经济资本作为创业活动的重要支撑因素对农民工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性影响,而实际上贷款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返乡创业的主要屏障,创业资金严重不足和筹措渠道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创业意愿存在显著影响(3.68),这主要体现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区域产业结构和创业发展条件,尤其是县域经济环境会影响到实际的市场规模和创业机会等;地理位置对农民工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则为3.12,因其创业活动受制于区域位置和地理空间的限制,区位优势突出的位置可以降低创业成本和扩充盈利空间,而城镇区域正因满足这些基础条件而成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活动的集聚地和枢纽点;政策扶持作为政府主体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效地引导和调控了农民工创业活动,特别是实用性、持久性与专门性的融资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返乡创业者的吸引力大,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与氛围: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是决定农民工选择创业渠道和行业的重要因素,返乡农民工受家乡地域环境的影响,创业活动与其所能获取的当地自然资源联系紧密,因而对其创业意愿影响显著。
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指导对其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平均得分仅为2.09,这说明农民工参加的技能培训对其创业帮助作用较为有限,一方面由于培训内容难以真正满足其创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创业没有科学成熟的培训管理模式,致使大部分培训效果欠佳,因而其对农民工创业动机的影响也十分有限。同样基础设施条件对返乡创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主要在于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创业是扩大原有经营、种植和养殖规模,尚未广泛建立起成型的企业工厂和生产基地,其对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便不会提出较高要求。
四、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为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应将政策方向用于改善外部创业环境和引导创业实践等方面。
1.改善外部创业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归属地积极改善创业投资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设施。重视城镇交通、能源、通讯网络和环卫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各类创业基地园区,不断增强创业管理的服务能力与接纳能力。
2.重视政策吸引效应,增强优惠扶持力度。政府应高度重视地域返乡农民工创业现状,切实制定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与鼓励机制,积极提供一定的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和贷款扶持等优惠措施,强化创业便民服务,为其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创业经营能力。政府应重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经营管理水平,对创业者定期开展创业管理培训和技术教育,增强其创业动机和自我效能。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注重对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培养,从而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