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传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创“‘砖’为你读诗”工地朗诵,用“播音腔”朗诵诗歌的,是农民工李小刚;写出“忙个小营生,写诗几小令。粗食小浊酒,平头小百姓”这首略微押韵的《四小歌》的,是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生活的物质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会遭遇艰难时刻,也都会发现诗意存在。
有人感慨,艰难生活让诗意显得珍贵;有人感叹,诗意让艰难生活变得美好……
关于“艰难生活和诗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列举,列举农民工李小刚和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的事迹,然后由一句话提升为普遍性,再明确两个关键词“艰难生活”和“诗意”。第二部分是对现象的讨论,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侧重于肯定艰难生活对于诗意的价值;一种是肯定诗意对于艰难生活的意义。考生需要围绕两者关系,进一步明确观点,从艰难生活与诗意相结合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具体深入地展开。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同意其中的一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或看法。但无论如何都要从材料出发,围绕话题展开论述。写作时一定要从材料所蕴含的内涵出发,尽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来。主要立意方向有:
(1)在艰难生活中寻找诗意;(2)以诗意的眼光观照生活;(3)生活因诗意而变得美好;(4)用心创造生活的诗意;(5)诗意生活,多彩人生。等等。
【佳作示例1】
无畏艰难,诗意栖居
蔡 越
“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千百年前诗人苏轼曾这样畅想生活,但生活常遇艰难,或遭坎坷,在磨难的裹挟之下,我们常常疲于奔命,忘却生活中诗意的存在。而在我看来,无论生活怎样的艰难,都应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之上,这才是生命的本义,诗意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在世,苦难常有,但何妨苦中作乐,在艰难生活中增添一些诗意,让生命不再苦涩,让人生不再空虚。农民工李小刚自创工地朗诵,在艰难谋生中觅得甘泉;豆花店老板邱建厂写出押韵《四小歌》,在苦心经营下寻找创作的灵感和乐趣。这些都是平凡生活中诗意的力量,它让人活得清澈而纯真。而诗意不只在于简单的补充,更在于创造生活本身。李大钊有言:“人类真正的欲求,在于创造生活。”有了诗意的滋润,便有了创造的源泉,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即使身处底层,仍然心怀热爱,创造诗意;不管物质条件有多艰苦,仍坚持守住诗意之心,拥抱生活。诗意的生活是时时有创作,处处有幸福,在诗意中忘却艰难,奔赴美好生活。
诗意更是超越苦难的追求,是人格的独立,生命的张扬。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反对沙皇的革命中被捕,险遭枪杀。但苦难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将他推上文学创作的巅峰。“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他如是说道。尽管历经磨难,他仍不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因为他深谙诗意之力量。让艰难生话更美好,是支撑他克服苦难的力量之源,信念之柱。文化大师陈寅恪先生也是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苦难面前,仍有保持精神独立的自由,这也是人性之高贵所在。在艰难生活中追求诗意,更是与苦难的和解,是超越它、克服它的正确解法。
诗之于叶老如水之于鱼,不只是一种救赎,更是一种滋养。叶嘉莹先生不论生活何其艰难,都始终坚守一方诗意,这样何尝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在苦难之下,诗意显得弥足珍贵,它是一个人人格的写照,更是其不屈灵魂的外在表现。
人生多坎坷,生命常与苦难相伴。愿每个人都能与艰难生活和解,在诗意中追寻自我,创造生活。无畏艰难,诗意栖居。
【名师点评】
(1)审题准确,围绕中心。文章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围绕“艰难生活与诗意”展开议论,标题“不畏艰难,诗意栖居”,就是作文主题,表明了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鲜明主旨。
(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本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材料,文中引用了苏轼、李大钊、陈寅恪等人的名言等,加强了理论深度。二是事实材料,如材料中的李小刚和邱建厂的事迹,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陈寅恪、叶嘉莹等人的事例等,这些材料的运用,都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佳作示例2】
种一株净植青莲
陶彭龙
半亩方塘,几许淤泥,一株青莲玉立,素雅自持,净而无泥,暗香浮动,月影黄昏。莲生泥中而不染,养的是莲心;生活艰难而读诗,寻的是诗意。不如做一个王尔德口中的人,“总有人在阴沟里仰望星空”,在艰难生活里,种一株净植青莲,养一颗灵动诗心。
自古皆如此,“仓廪实而知廉耻”。当温饱尚未解决时,许多人都去奋力找寻口腹食粮,很少人能够在途中停下,去看新土嫩叶中的春天,去寻浩荡繁星中的道德律。他们忘记了精神食粮,也失去了和山川日月窃窃私语的机会。正所谓“家国不幸诗家幸”,艰难岁月中的诗意总是难能可贵,可也总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水去养一株净植青莲。一如简媜枕眠在山中,啜饮月光,且听风吟。她让山川铺成纸,让日月掌燈伴读。这样的日子清贫且快乐,这样的诗意简单而美好。她给刘禹锡写文章,去回应那篇千百年前的《陋室铭》,轻轻地问出:“何陋之有?”
淤泥之中开出莲的圣洁,这是何等的珍贵;而这一株青莲,却又把一池淤泥点缀得生机荡漾。
生活之中总有艰难,可也有人用诗把生活装点成春天。脑瘫诗人余秀华在偶然中遇到了文字,便对那些短短的诗心生欢喜。对她而言,诗是她与世界和解的工具。通过诗,她看见了“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看天”。她把月光捧在左手上,通过清亮的月光,她看见和听见山野,她用诗写下对世界的理解, 并以此来回馈自然给予她的诗意。而对于学者叶嘉莹先生来说,诗是抵抗和记录世界的工具,她写诗来悼念母亲,抒解悲痛。同时诗也是她的一切,她将自己的初心奉献于诗,一生写诗、读诗、讲诗。她的诗,装点自己的世界,也点亮我们的春天。
可如今,艰难的可能不再是生活而是“诗”本身。这几乎是一个诗歌消亡的时代。曾经言志抒情的诗歌早已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多少如雪如月的青莲落入泥淖。何其痛哉!或许我们不能如名家那般以灵动之心谱下百世倾城,亦不能“一身诗意千寻瀑”,但我们仍旧可养一株净植青莲,寻一颗百味诗心,去消解漫长岁月中的伤痛与苦难。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看见,半亩方塘间,青莲满池,芬芳氤氲,诗香漫天。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创“‘砖’为你读诗”工地朗诵,用“播音腔”朗诵诗歌的,是农民工李小刚;写出“忙个小营生,写诗几小令。粗食小浊酒,平头小百姓”这首略微押韵的《四小歌》的,是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生活的物质水平可能各不相同,但生活都会遭遇艰难时刻,也都会发现诗意存在。
有人感慨,艰难生活让诗意显得珍贵;有人感叹,诗意让艰难生活变得美好……
关于“艰难生活和诗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现象列举,列举农民工李小刚和豆花店老板邱建厂的事迹,然后由一句话提升为普遍性,再明确两个关键词“艰难生活”和“诗意”。第二部分是对现象的讨论,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侧重于肯定艰难生活对于诗意的价值;一种是肯定诗意对于艰难生活的意义。考生需要围绕两者关系,进一步明确观点,从艰难生活与诗意相结合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具体深入地展开。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同意其中的一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新的观点或看法。但无论如何都要从材料出发,围绕话题展开论述。写作时一定要从材料所蕴含的内涵出发,尽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阐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来。主要立意方向有:
(1)在艰难生活中寻找诗意;(2)以诗意的眼光观照生活;(3)生活因诗意而变得美好;(4)用心创造生活的诗意;(5)诗意生活,多彩人生。等等。
【佳作示例1】
无畏艰难,诗意栖居
蔡 越
“雪沫乳花浮午盛,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千百年前诗人苏轼曾这样畅想生活,但生活常遇艰难,或遭坎坷,在磨难的裹挟之下,我们常常疲于奔命,忘却生活中诗意的存在。而在我看来,无论生活怎样的艰难,都应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土地之上,这才是生命的本义,诗意让生活更美好。
人生在世,苦难常有,但何妨苦中作乐,在艰难生活中增添一些诗意,让生命不再苦涩,让人生不再空虚。农民工李小刚自创工地朗诵,在艰难谋生中觅得甘泉;豆花店老板邱建厂写出押韵《四小歌》,在苦心经营下寻找创作的灵感和乐趣。这些都是平凡生活中诗意的力量,它让人活得清澈而纯真。而诗意不只在于简单的补充,更在于创造生活本身。李大钊有言:“人类真正的欲求,在于创造生活。”有了诗意的滋润,便有了创造的源泉,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即使身处底层,仍然心怀热爱,创造诗意;不管物质条件有多艰苦,仍坚持守住诗意之心,拥抱生活。诗意的生活是时时有创作,处处有幸福,在诗意中忘却艰难,奔赴美好生活。
诗意更是超越苦难的追求,是人格的独立,生命的张扬。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反对沙皇的革命中被捕,险遭枪杀。但苦难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将他推上文学创作的巅峰。“我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难。”他如是说道。尽管历经磨难,他仍不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因为他深谙诗意之力量。让艰难生话更美好,是支撑他克服苦难的力量之源,信念之柱。文化大师陈寅恪先生也是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苦难面前,仍有保持精神独立的自由,这也是人性之高贵所在。在艰难生活中追求诗意,更是与苦难的和解,是超越它、克服它的正确解法。
诗之于叶老如水之于鱼,不只是一种救赎,更是一种滋养。叶嘉莹先生不论生活何其艰难,都始终坚守一方诗意,这样何尝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在苦难之下,诗意显得弥足珍贵,它是一个人人格的写照,更是其不屈灵魂的外在表现。
人生多坎坷,生命常与苦难相伴。愿每个人都能与艰难生活和解,在诗意中追寻自我,创造生活。无畏艰难,诗意栖居。
【名师点评】
(1)审题准确,围绕中心。文章从所供材料的主旨切入,紧紧围绕“艰难生活与诗意”展开议论,标题“不畏艰难,诗意栖居”,就是作文主题,表明了在艰难的生活中寻找诗意的鲜明主旨。
(2)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本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材料,文中引用了苏轼、李大钊、陈寅恪等人的名言等,加强了理论深度。二是事实材料,如材料中的李小刚和邱建厂的事迹,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陈寅恪、叶嘉莹等人的事例等,这些材料的运用,都强化了观点的表达。
【佳作示例2】
种一株净植青莲
陶彭龙
半亩方塘,几许淤泥,一株青莲玉立,素雅自持,净而无泥,暗香浮动,月影黄昏。莲生泥中而不染,养的是莲心;生活艰难而读诗,寻的是诗意。不如做一个王尔德口中的人,“总有人在阴沟里仰望星空”,在艰难生活里,种一株净植青莲,养一颗灵动诗心。
自古皆如此,“仓廪实而知廉耻”。当温饱尚未解决时,许多人都去奋力找寻口腹食粮,很少人能够在途中停下,去看新土嫩叶中的春天,去寻浩荡繁星中的道德律。他们忘记了精神食粮,也失去了和山川日月窃窃私语的机会。正所谓“家国不幸诗家幸”,艰难岁月中的诗意总是难能可贵,可也总有人愿意献出自己的水去养一株净植青莲。一如简媜枕眠在山中,啜饮月光,且听风吟。她让山川铺成纸,让日月掌燈伴读。这样的日子清贫且快乐,这样的诗意简单而美好。她给刘禹锡写文章,去回应那篇千百年前的《陋室铭》,轻轻地问出:“何陋之有?”
淤泥之中开出莲的圣洁,这是何等的珍贵;而这一株青莲,却又把一池淤泥点缀得生机荡漾。
生活之中总有艰难,可也有人用诗把生活装点成春天。脑瘫诗人余秀华在偶然中遇到了文字,便对那些短短的诗心生欢喜。对她而言,诗是她与世界和解的工具。通过诗,她看见了“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看天”。她把月光捧在左手上,通过清亮的月光,她看见和听见山野,她用诗写下对世界的理解, 并以此来回馈自然给予她的诗意。而对于学者叶嘉莹先生来说,诗是抵抗和记录世界的工具,她写诗来悼念母亲,抒解悲痛。同时诗也是她的一切,她将自己的初心奉献于诗,一生写诗、读诗、讲诗。她的诗,装点自己的世界,也点亮我们的春天。
可如今,艰难的可能不再是生活而是“诗”本身。这几乎是一个诗歌消亡的时代。曾经言志抒情的诗歌早已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多少如雪如月的青莲落入泥淖。何其痛哉!或许我们不能如名家那般以灵动之心谱下百世倾城,亦不能“一身诗意千寻瀑”,但我们仍旧可养一株净植青莲,寻一颗百味诗心,去消解漫长岁月中的伤痛与苦难。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看见,半亩方塘间,青莲满池,芬芳氤氲,诗香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