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神话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它是一个民族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言。在中国的神话体系中,神话昆仑山被称为东方的“奥林匹斯山”,在这些神祗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西王母。在长期的流传演变中昆仑山和西王母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神话;昆仑山;西王母;象征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03-02
有关昆仑山的神话在长时间的演变中逐渐丰富形成昆仑山神话体系。如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赤松行雨、白蛇盗草等,这些故事以天地为场景,视万物为雏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①
一、西王母形象在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小说中的变化
神话本身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古代居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的众多民族的频繁接触,使得各个民族固有的神话总是在不断地彼此吸收着和改变着。加之神话记录的时间相当长,从东周到魏晋六朝,经过了一千几百年,又盖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记录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1、自然神向人格神的演变
西王母之名,始见于“古之巫书”《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大荒西经》曰:“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海内北经》又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山海经》中描述的西王母,显然带有野蛮时代的氏族神或部落神的特点,基本上是一位近似野兽的神人。除《山海经》以外,还有一些先秦古籍,也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可见最初的西王母,在传说中呈现着比较纷繁的面貌。
《穆天子传》比较详细记载了周穆王从洛阳出发,沿着今晋、陕、甘、青进入新疆以远,到西王母之邦,与女首领西王母相见的情景。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相互对歌述志。《穆传》中的西王母彬彬有礼,应酬自如,是一位具有君王气象的妇人。在神格上,她自称是“嘉命不迁”的“帝女”。
2、道教化的倾向
汉末魏晋以来,随着道教的出现和发展,西王母神话进一步出现道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汉武帝内传》《搜神记》等著作中已十分明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将西王母说成是长生不老药的持有者,并且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搜神记》进一步记载:“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到了托名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竟成了“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女仙了,她的妆饰和随行仪仗皆酷似人间的帝后。亦有汉武帝拜请西王母授长生之道及西王母传道授书之故事。以后,西王母主持天上的蟠桃盛会,会上用这种食之长生不老的仙桃宴请群仙的神话广为流传。
在这个神话的流传过程中,西王母的神性进一步扩大,逐渐女性化和温和化,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她不但是仙界管理众女仙的领袖,民间祈求长寿和平安的对象,也在民间信仰上成为男女婚配,妇女祈求授子的信仰对象。从汉末以来的一千多年中,随着道教的传播和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西王母在民间受到广泛信仰。西王母作为生殖和长寿的庇护神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
二、昆仑山和西王母在中国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中认为:“各民族原始神话向体系神话的演化形态说明,传统有强大的惰性。而一个民族在其凝成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早期阶段,所遇命运的浮沉和挑战的性质,左右此后传统的定势发展,难以根本逆转。”②对于昆仑神话和西王母传说,以及她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沿袭和演变,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或从历史、民俗的角度,或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角度,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昆仑神话以及西王母的传说不仅其本身源远流长,同时也由于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流传和不断发展、丰富以及东向传播的过程中,显现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1、昆仑山的象征意义
昆仑山位于远离中原的西北,至高至大,是飘渺神思的向往之所,是神秘和高洁的象征。屈原的《离骚》《九章》,取材于西王母和昆仑山神话,其中“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镶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深深表达了他对中华万山之祖昆仑的神往,这儿的昆仑山象征了神秘与高洁,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的理想的最高处。这是一片净土,是神人和圣人出现的地方。??
鲁迅的小说《奔月》取材于嫦娥神话。鲁迅对《山海经》《西南荒经》多有研究。先生的《古小说钩沉》评析了《汉武故事》等有关西王母的文学题材。西王母被塑造成高贵尊荣的女神,拥有至高的地位和无边的法力,是不老药的持有者。
2、西王母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在很多的诗词歌赋小说传奇中西王母形象都出现过,本文中举过的李商隐无题诗以及多首无题诗都涉及到西王母和青鸟意象。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中的西王母俨然是美丽高贵的女神形象,以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比王母,王母化身为爱神和美神。
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一段,可谓写的精彩绝伦。西王母和千年难得的蟠桃一样成为了长寿与和平的象征。嫦娥奔月神话和《白蛇传》中的白蛇盗草救许仙故事中的西王母是长生不老药的拥有者,也象征了长寿和安乐,是众生求福求寿的神。《天仙配》《七仙女下凡》中的西王母是封建家长权威的象征,是不可动摇的力量。其形象被塑造成了威严独裁的老妇,当然这是作家的改造。
西王母神话成了影响古今和未来的神话原型,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不死之木,在中国各民族的神话中,在中国各地的原始崇拜中,都有它的影响。古代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以及无法统计清的典籍中都可发现有关它的记述。因此可以说,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本身就是东方的美神,是中国人想象中成熟女性最美的形象,她集中了中国人理想中的女性美,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对母亲美、对女性美的追求。
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话,是一个民族的文明之源。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瑰丽多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但是丰富多彩的神话如散珠碎片迷失在浩瀚的经史子集等古籍资料中。昆仑山西王母神话流传很久,是中华文化灿烂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渐趋发达,很多地区为吸引游客目光,不惜费力深度挖掘景点和古典文化之间的关系,哪怕有蛛丝马迹的牵连也要拿来大肆宣扬为我所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历史,关注古典文化,不盲目追随,听信误解曲解。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3.
②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397—398.
参考文献:
[1]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4]刘向校勘.山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关键词:神话;昆仑山;西王母;象征意义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03-02
有关昆仑山的神话在长时间的演变中逐渐丰富形成昆仑山神话体系。如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嫦娥奔月、赤松行雨、白蛇盗草等,这些故事以天地为场景,视万物为雏形。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①
一、西王母形象在不同时代的神话、传说、小说中的变化
神话本身是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因为古代居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的众多民族的频繁接触,使得各个民族固有的神话总是在不断地彼此吸收着和改变着。加之神话记录的时间相当长,从东周到魏晋六朝,经过了一千几百年,又盖上了时代的烙印,体现了记录者个人的主观意识。
1、自然神向人格神的演变
西王母之名,始见于“古之巫书”《山海经》。《山海经•西山经》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大荒西经》曰:“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海内北经》又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山海经》中描述的西王母,显然带有野蛮时代的氏族神或部落神的特点,基本上是一位近似野兽的神人。除《山海经》以外,还有一些先秦古籍,也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可见最初的西王母,在传说中呈现着比较纷繁的面貌。
《穆天子传》比较详细记载了周穆王从洛阳出发,沿着今晋、陕、甘、青进入新疆以远,到西王母之邦,与女首领西王母相见的情景。西王母与周穆王互赠礼品,相互对歌述志。《穆传》中的西王母彬彬有礼,应酬自如,是一位具有君王气象的妇人。在神格上,她自称是“嘉命不迁”的“帝女”。
2、道教化的倾向
汉末魏晋以来,随着道教的出现和发展,西王母神话进一步出现道教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汉武帝内传》《搜神记》等著作中已十分明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将西王母说成是长生不老药的持有者,并且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联系起来。《搜神记》进一步记载:“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到了托名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竟成了“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女仙了,她的妆饰和随行仪仗皆酷似人间的帝后。亦有汉武帝拜请西王母授长生之道及西王母传道授书之故事。以后,西王母主持天上的蟠桃盛会,会上用这种食之长生不老的仙桃宴请群仙的神话广为流传。
在这个神话的流传过程中,西王母的神性进一步扩大,逐渐女性化和温和化,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她不但是仙界管理众女仙的领袖,民间祈求长寿和平安的对象,也在民间信仰上成为男女婚配,妇女祈求授子的信仰对象。从汉末以来的一千多年中,随着道教的传播和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西王母在民间受到广泛信仰。西王母作为生殖和长寿的庇护神根植于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中。
二、昆仑山和西王母在中国文学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谢选骏的《神话与民族精神》中认为:“各民族原始神话向体系神话的演化形态说明,传统有强大的惰性。而一个民族在其凝成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早期阶段,所遇命运的浮沉和挑战的性质,左右此后传统的定势发展,难以根本逆转。”②对于昆仑神话和西王母传说,以及她在中国文化中的发展、沿袭和演变,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或从历史、民俗的角度,或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角度,得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昆仑神话以及西王母的传说不仅其本身源远流长,同时也由于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流传和不断发展、丰富以及东向传播的过程中,显现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1、昆仑山的象征意义
昆仑山位于远离中原的西北,至高至大,是飘渺神思的向往之所,是神秘和高洁的象征。屈原的《离骚》《九章》,取材于西王母和昆仑山神话,其中“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镶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深深表达了他对中华万山之祖昆仑的神往,这儿的昆仑山象征了神秘与高洁,作者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的理想的最高处。这是一片净土,是神人和圣人出现的地方。??
鲁迅的小说《奔月》取材于嫦娥神话。鲁迅对《山海经》《西南荒经》多有研究。先生的《古小说钩沉》评析了《汉武故事》等有关西王母的文学题材。西王母被塑造成高贵尊荣的女神,拥有至高的地位和无边的法力,是不老药的持有者。
2、西王母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在很多的诗词歌赋小说传奇中西王母形象都出现过,本文中举过的李商隐无题诗以及多首无题诗都涉及到西王母和青鸟意象。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中的西王母俨然是美丽高贵的女神形象,以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比王母,王母化身为爱神和美神。
在《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一段,可谓写的精彩绝伦。西王母和千年难得的蟠桃一样成为了长寿与和平的象征。嫦娥奔月神话和《白蛇传》中的白蛇盗草救许仙故事中的西王母是长生不老药的拥有者,也象征了长寿和安乐,是众生求福求寿的神。《天仙配》《七仙女下凡》中的西王母是封建家长权威的象征,是不可动摇的力量。其形象被塑造成了威严独裁的老妇,当然这是作家的改造。
西王母神话成了影响古今和未来的神话原型,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不死之木,在中国各民族的神话中,在中国各地的原始崇拜中,都有它的影响。古代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以及无法统计清的典籍中都可发现有关它的记述。因此可以说,昆仑神话中的西王母,本身就是东方的美神,是中国人想象中成熟女性最美的形象,她集中了中国人理想中的女性美,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对母亲美、对女性美的追求。
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话,是一个民族的文明之源。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神话瑰丽多姿,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但是丰富多彩的神话如散珠碎片迷失在浩瀚的经史子集等古籍资料中。昆仑山西王母神话流传很久,是中华文化灿烂的一部分。随着旅游业渐趋发达,很多地区为吸引游客目光,不惜费力深度挖掘景点和古典文化之间的关系,哪怕有蛛丝马迹的牵连也要拿来大肆宣扬为我所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历史,关注古典文化,不盲目追随,听信误解曲解。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3.
②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397—398.
参考文献:
[1]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袁珂.中国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
[4]刘向校勘.山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