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以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社会需求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方面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知识经济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
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有那些呢?
2 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制约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能教育的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在2l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现如今课堂教学仍然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应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职责。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高职院校一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检查制度,中层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学成绩达标制度等,这些制度存在刚性化,过于量化的缺点,这些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模式不但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目标,反而进一步僵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新世纪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彻底转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
3.1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开发学生智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那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教学,真正地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以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求取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此外,知识经济靠的是智慧创新,教师也要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在课堂上要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等,在教学中,及时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2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十一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研究总体水平,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要求。
3.3 实施柔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教师转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管理监督方面光靠刚性的教师管理监督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还需采取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更能奏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成为解决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把滿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呼唤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如果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淡化量化,侧重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学生的智能参与,能够把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热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作系统的考虑,教学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致。
参考文献:
[1]吴振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北京.施工企业管理.1999.9.
[2]李铁林.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职教三人行[J].南昌:职教论坛.2003.11.
[3]赵林轩.现代课堂教学探究[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6.
关键词:知识经济 高职院校 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
1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价的,它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有那些呢?
2 制约教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首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制约了课堂教学对学生智能教育的培养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高职教育在2l世纪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还很不适应,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专职与兼职的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许多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现如今课堂教学仍然只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应是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应有职责。可以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僵化。高职院校一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比如教案检查制度,中层领导定期听课制度,教学成绩达标制度等,这些制度存在刚性化,过于量化的缺点,这些刚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模式不但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目标,反而进一步僵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面对新世纪企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管理方式都必须有一个彻底转变,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
3.1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职教育,重要的不是教会学生什么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要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开发学生智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那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教学,真正地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人,以主动的精神、创造的态度去求取智慧,培养创新能力。此外,知识经济靠的是智慧创新,教师也要实现由体力消耗型到智慧创新型的转变。在课堂上要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等,在教学中,及时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3.2 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落实《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进国家“十一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和研究总体水平,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因此,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师资队伍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出这支队伍应有的素质要求——具有敬业精神;扎实的知识功底;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懂得教育基本规律;具有职业课程开发能力;适应专业教学任务转移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专业智能的要求。
3.3 实施柔性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制度,引导教师转变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管理监督方面光靠刚性的教师管理监督制度是无能为力的,还需采取一些柔性的管理方式更能奏效。
进入21世纪以来,柔性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成为解决高校教师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把滿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呼唤和激发教职工的工作内驱力作为出发点。如果管理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监督淡化量化,侧重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是否有学生的智能参与,能够把数量与质量、数量与热情、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作系统的考虑,教学效果将是另一番景致。
参考文献:
[1]吴振坤.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J].北京.施工企业管理.1999.9.
[2]李铁林.职教师资队伍应具备怎样的要求和特色?职教三人行[J].南昌:职教论坛.2003.11.
[3]赵林轩.现代课堂教学探究[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0.10.
[4]郑其绪.《柔性管理》[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