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iao1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技能;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 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2.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导。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强化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增加学生实验的探究成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谁认真谁就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反之将得到错误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态度。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的实验不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去重复实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3)开设课外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5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做吗?”在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和十一单元盐 化肥后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厨房食品,开展“厨房中的化学”,让学生利用厨房里的酸——食醋与鸡蛋壳、食醋与纯碱的反应来验证酸与盐的性质。当“你”看到有锈斑的铁锅、菜刀或热水瓶胆和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应该如何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
  3.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感是兴趣最基本的基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情感因素,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喜欢不喜欢学习数学,相信不相信能学好数学。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爱上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情趣,从而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期刊
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小学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必须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打好思想品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充分利用学科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实施素质教育,则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目标教学正是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教材要: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三、把握度量,适当提示学法。四、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关键词】设计问题;转变观念;探索  新课程教学要求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教
期刊
物理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到处都有物理知识。物理学是青少年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域,它能吸引广大学生动手动脑去验证和探索身边的世界。很多历史上的物理学家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对物理现象产生乐趣从而成就了一生的事业。但是现在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得不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枯燥的理论练习,因而,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望而生畏,加上学习压力重,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刻意去增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学习化学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灵活自如的学习。  1. 关于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一般应注意:  1.1 弄清概念的内涵。所谓概念的内涵是指一个化学概念所包含的主要因素或关键点,弄清了这些关键点,就能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例如,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现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作文选》的翻版,假话、空话、套话普遍存在,缺乏创意,没有生气和灵性。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评价难逃其咎:  片段一: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作文课,我们学习《习作四》。请翻开书,把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或老师指名读。)  师:这次作文给我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沟通公共关系的工具。自有文字以来,写作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凡有文化的人都离不开写作。当今中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尤其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恐怕是语文素质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就几点肤浅的看法,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授业解惑的最好的方法是运用好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那么,课堂提问应注意哪些技巧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和连贯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下面,本人就这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启发性  就是教师要有目的设疑,激起学生思
期刊
【摘要】“活”是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要把语文教好,必须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把新理论带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变教师单一讲解、发问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使学生焕发出他们勃勃的生命力,才能获得健康优化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期刊
随着高考“3+X”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在向“广”“宽”、“综”的发展,对高中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培养学生自身能力的目的就在于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那么,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手段来让学生学好高中政治课呢?  1. 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观念 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就是从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