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技能;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 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2.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导。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强化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增加学生实验的探究成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谁认真谁就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反之将得到错误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态度。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的实验不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去重复实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3)开设课外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5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做吗?”在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和十一单元盐 化肥后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厨房食品,开展“厨房中的化学”,让学生利用厨房里的酸——食醋与鸡蛋壳、食醋与纯碱的反应来验证酸与盐的性质。当“你”看到有锈斑的铁锅、菜刀或热水瓶胆和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应该如何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3.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技能;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1. 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大纲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2.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1)注重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力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导。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强化实验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增加学生实验的探究成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谁认真谁就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反之将得到错误的信息,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态度。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
探究性的实验不再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去重复实验,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3)开设课外实验,开展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5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的作用。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做吗?”在学习第十单元酸和碱和十一单元盐 化肥后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厨房食品,开展“厨房中的化学”,让学生利用厨房里的酸——食醋与鸡蛋壳、食醋与纯碱的反应来验证酸与盐的性质。当“你”看到有锈斑的铁锅、菜刀或热水瓶胆和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应该如何用所学化学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
3. 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八: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就实验教学而言,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