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和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5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活动检测价值及检测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及AK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和符合率。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50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活动检测价值及检测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及AK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补体C3及C4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检测效果显著,能提高检查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参照组,同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分析检验结果。比较两组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检出率,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研究组的RF、抗CCP、AK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00%、6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及公众健康的潜在威胁。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分布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常富集于大气颗粒物在环境中远距离迁移且具有致畸、致癌及致突变的危害性而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以汾渭平原典型城市及西部农村为研究区域,于2018年12月-2019年4月在西安市及宝鸡市某农村地区分别采集了采暖期及非采暖期大气PM2.5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
MicroRNA(MiRNA)是一类单链的非编码小RNA,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它在调控动植物体内的基因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的一些证据表明,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源自饮食中的植物miRNA,这些miRNA可能具有调节动物甚至人类靶基因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miRNA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等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因此,miRNA被视为临床癌症诊断、预后和治疗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所以对miRNA进行
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生产力大量解放,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意识到了随之而来的能源和环境危机趋于严重。基于当今世界化石能源的储备和消耗水平,地球上的能源总量最多只能供人类使用两百年。况且化石能源在使用的同时又会造成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因此寻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由于氢气燃烧唯一的生成物是水,反应的整个过程完全符合绿色、清洁和可持续的要求,是以氢能被认为是应对能源
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敏感区。从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到大坝主体加高,再到中线工程正式输水,丹江口库区的景观生态格局受到很大影响。库区景观生态风险是多源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识别库区的景观生态风险是生态治理的基础,构建生态网络则是降低生态风险的有效措施。以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景观格局3个角度分别对2000年、200
荧光传感器在环境水体检测,生物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荧光传感器是利用荧光受体与待测物质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依据荧光受体的荧光强度变化来实现检测物质。荧光传感技术因其快速,高灵敏,高选择性和制备简便的优势被广泛应用。运用量子点检测金属离子的方法由来已久,但是传统的量子点几乎全部是由重金属制成的。相比较半导体量子点昂贵的合成路线,CQDs不仅可以大规模、廉价的合成,而且具有水溶性、生物相容
近年来,阿尔兹海默综合征、亨廷顿症等老年疾病受到广泛关注,而这些老年疾病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体内蛋白质变性后生成了淀粉样纤维并在人体内沉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虽然建立了许多蛋白质淀粉样纤维的检测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目前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建立新型的蛋白质淀粉样纤维检测方法。人体内存在许多蛋白质和多肽,然而蛋白质或多肽在某些条件下会变性从而丧失其功能,甚至会在人体内聚集引发疾病
桑叶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味传统中草药,而随着对其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炎症等生物学活性的发现,桑叶作为一类营养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桑叶中的酚类化合物是行使这些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物质,而传统加工中的提取工艺会造成酚类化合物的大量损失,故直接使用全桑叶作为原料,省去提取的步骤可以减少酚类化合物的流失。同时酚类化合物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较差,导致其吸收率较低。据报道,热加工处理能够提高酚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