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做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对小麦获得高产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分析小麦全蚀病、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为确保小麦稳产高产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117-01
春季小麦返青后,做好中后期管理对小麦获得高产至关重要。小麦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是防治病虫害,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终确保小麦稳产高产。
1 小麦条锈病
1.1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有别于叶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2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1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1.2 防治方法
当田间病叶率达0.5%~1.0%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12.5%禾果可湿性粉剂450~525 g/hm2,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防治,7~10 d喷药1次,连喷2~3次。
2 小麦赤霉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1-3]。
2.2 防治方法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药剂持续期为7~10 d,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率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也可用0.05%多菌灵与尿素混用,比单用多菌灵防病效果好。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但注意用药量不可过大,浓度不可过高。
3 小麦全蚀病
3.1 危害症状
小麦染病后,幼苗瘦弱,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麦田一旦染病,扩散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一般只需3年时间,而且发病田较难彻底根除。
3.2 防治方法
用12%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02%~0.03%拌种,防病效果较好。也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按1∶1 000包衣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防效。苗期可用12.5%禾果利300~450 g/hm2或50%多菌灵7.5 kg/hm2,对水3 t/hm2,沿垄喷茎基部。
4 小麦白粉病
4.1 危害症状
小麦被侵染后,叶片正面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也危害叶梢、茎秆和穗部。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或灰色的霉层。一般叶下面的病斑比叶背面多,下部叶比上部叶症状重[4-5]。
4.2 防治方法
播种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还可兼治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等;成株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禾果利拌种或喷雾。
5 小麦纹枯病
5.1 危害症状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①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②病苗枯死:发生在三至四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③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④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6-7]。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5.2 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地区,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 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1 500~2 250 kg/hm2喷雾,或机动喷雾器对水225~375 kg/hm2喷雾,也可对水4.50~6.75 t/hm2泼浇。
6 小麦蚜虫
6.1 危害症状
麦蚜前期集中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穗上刺吸汁液致使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间接危害是指麦蚜在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6.2 防治方法
当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时应立即进行防治,麦二叉蚜要抓好秋苗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可用2.5%辉丰菊酯375~450 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225~450 mL/hm2,或25%辉丰快克600 mL/hm2对水900~1 125 kg/hm2喷雾。
7 小麦麦蜘蛛
7.1 危害症状
麦蜘蛛于春、秋2个季节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8]。
7.2 防治方法
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喷施麦种,对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或田间喷雾40%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1 500倍液、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药液用量1 125 kg/hm2 [9-10]。
8 参考文献
[1] 宋玉立.搞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小麦丰产增收[J].种业导刊,2007(6):21-22.
[2]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等.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8(9):122.
[3] 刘万华,于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于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9(2):15-16.
[4] 張兴德,王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4):21.
[5] 陈国峰.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机防队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1(1):33.
[6] 李德奇,李向东.小麦播种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2(10):23.
[7] 朱素娟,张存山.小麦吸浆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家之友,2011(7):20-21.
[8] 杜景学.小麦吸浆病中后期防治技术示范效果[J].种业导刊,2008(7):77-78.
[9] 郭金花.优质小麦中后期技术[J].种业导刊,2006(3):27.
[10] 张国虎,潘丽.2004年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河南科技,2008(2):39.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117-01
春季小麦返青后,做好中后期管理对小麦获得高产至关重要。小麦中后期管理的关键是防治病虫害,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品种抗性,确定防治对象和时期,注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防治,提倡综合防治,推广杀虫剂、杀菌剂混合使用,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用药成本,达到最佳防治效果,最终确保小麦稳产高产。
1 小麦条锈病
1.1 危害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有别于叶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2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1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1.2 防治方法
当田间病叶率达0.5%~1.0%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12.5%禾果可湿性粉剂450~525 g/hm2,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防治,7~10 d喷药1次,连喷2~3次。
2 小麦赤霉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1-3]。
2.2 防治方法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药剂持续期为7~10 d,对麦株无药害,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率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也可用0.05%多菌灵与尿素混用,比单用多菌灵防病效果好。防治赤霉病的时间正好也是防治吸浆虫、蚜虫、白粉病、锈病的时间,杀菌剂、杀虫剂、腐植酸微肥、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实现一喷多防。但注意用药量不可过大,浓度不可过高。
3 小麦全蚀病
3.1 危害症状
小麦染病后,幼苗瘦弱,分蘖减少,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麦田一旦染病,扩散蔓延较快,由零星发病到大发生一般只需3年时间,而且发病田较难彻底根除。
3.2 防治方法
用12%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02%~0.03%拌种,防病效果较好。也可用2.5%适乐时种衣剂按1∶1 000包衣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防效。苗期可用12.5%禾果利300~450 g/hm2或50%多菌灵7.5 kg/hm2,对水3 t/hm2,沿垄喷茎基部。
4 小麦白粉病
4.1 危害症状
小麦被侵染后,叶片正面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也危害叶梢、茎秆和穗部。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或灰色的霉层。一般叶下面的病斑比叶背面多,下部叶比上部叶症状重[4-5]。
4.2 防治方法
播种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还可兼治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等;成株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禾果利拌种或喷雾。
5 小麦纹枯病
5.1 危害症状
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①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②病苗枯死:发生在三至四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③花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④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6-7]。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5.2 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地区,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 g/hm2,手动喷雾器对水1 500~2 250 kg/hm2喷雾,或机动喷雾器对水225~375 kg/hm2喷雾,也可对水4.50~6.75 t/hm2泼浇。
6 小麦蚜虫
6.1 危害症状
麦蚜前期集中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穗上刺吸汁液致使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间接危害是指麦蚜在危害的同时还能传播病毒,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6.2 防治方法
当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时应立即进行防治,麦二叉蚜要抓好秋苗期、返青期和拔节期的防治,麦长管蚜以扬花末期防治最佳。可用2.5%辉丰菊酯375~450 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225~450 mL/hm2,或25%辉丰快克600 mL/hm2对水900~1 125 kg/hm2喷雾。
7 小麦麦蜘蛛
7.1 危害症状
麦蜘蛛于春、秋2个季节吸取麦株汁液,被害麦叶先呈白斑,后变黄,轻则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矮小,穗少粒轻,重则整株干枯死亡。株苗严重被害后,抗害力显著降低[8]。
7.2 防治方法
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喷施麦种,对麦蜘蛛防效均较理想;或田间喷雾40%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1 500倍液、50%马拉硫磷2 000倍液,药液用量1 125 kg/hm2 [9-10]。
8 参考文献
[1] 宋玉立.搞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小麦丰产增收[J].种业导刊,2007(6):21-22.
[2]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等.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J].农技服务,2008(9):122.
[3] 刘万华,于杰.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于防治[J].天津农林科技,2009(2):15-16.
[4] 張兴德,王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8(4):21.
[5] 陈国峰.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机防队的思考[J].种业导刊,2011(1):33.
[6] 李德奇,李向东.小麦播种期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02(10):23.
[7] 朱素娟,张存山.小麦吸浆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家之友,2011(7):20-21.
[8] 杜景学.小麦吸浆病中后期防治技术示范效果[J].种业导刊,2008(7):77-78.
[9] 郭金花.优质小麦中后期技术[J].种业导刊,2006(3):27.
[10] 张国虎,潘丽.2004年河南省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河南科技,200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