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立,江苏省的整体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镇江作为承接苏南核心地区与长三角腹地地区的枢纽城市,其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着江苏省整体产业转型工作的有序推进,因此有必要对镇江市现有产业状况进行梳理,并针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企业创新”展开研究。在这种宏观背景之下,将镇江市较为丰富的侨务资源纳入到镇江市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制定之中,在梳理镇江市现有产业发展状况的同时,尝试寻找一条适合于镇江市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路径,并据此为镇江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多元时空交流域;侨务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集群;镇江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02
1镇江市产业发展及侨务资源现状
1.1镇江市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镇江市目前拥有10个已经成规模的“产业集聚园区”,分别是: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扬中市新坝科技园区、丹阳兴新汽配产业集聚区、丹阳市后巷五金工具产业集聚区、镇江特种船舶及海工配套(润州)产业集聚区、丹阳市家纺产业集聚区、扬中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句容市光电子产业集聚区、丹徒区轴承产业集聚区、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可以看到目前镇江市的产业集聚情况基本是在一个较小地理范围内,如扬中(县级市)、后巷镇,且每一个产业集聚区均以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少數大企业的形式形成针对一个具体产业的企业集聚模式,如丹阳眼镜产业园共拥有20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以及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四个江苏省驰名商标和一个镇江市驰名商标,而万新光学集团就拥有除一个镇江市驰名商标和一个江苏省驰名商标之外的其他大部分知名品牌,是整个丹阳眼镜产业的绝对核心企业。
依据波特关于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可知这些产业集聚特征证明镇江市目前的产业发展还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型的时期,镇江市的产业结构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在产业集群结构方面就是镇江的产业集群结构更类似于企业集群模式,还未达到严格的产业集群的标准,因此在寻找政策指导模型时需要能够指导企业集群的理论模型,而非用于产业集群分析的模型。
1.2镇江市侨务资源现状
在侨务资源方面,镇江市具有较为丰富的侨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正常运营的侨港资企业972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65.6%;全市45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引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有101家。这些侨资企业的所有人或主要管理者主要由拥有较高专业背景和较强专业知识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群体所组成,其居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其中美国比例最高,占35%;行业分布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为主。随着形势变化,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见占有镇江市外资企业“半壁江山”的侨资企业不仅在过去为镇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未来镇江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专业知识。
2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社会陷入普遍衰退危机的背景下,一些产业集中地区却保持着难以理解的高速增长。对此,德国区位学派、美国新经济地理学派、欧洲创新研究学派均对其从企业内部联系、企业间联系以及企业创新行为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20世纪90年代波特“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标志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产业创新及升级研究正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研究领域。
波特认为在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企业集群中成员的关系更多的集中在竞争联系,而不是生产联系之上,认为集群式产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集群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零部件供应商等,企业集群会自发的向下游拓展客户,同时也会进行横向拓展,与处于其他企业集群中的企业形成合作,以获得互补的技术与技能。
波特的企业集群及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在创新方面,企业集群内的企业还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专门化教育研究机构形成合作,以获取创新资源。而这种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组织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吸收与融合,具体而言就是对集群外资金、人才和知识的吸取,尤其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集群内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均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就更加需要通过吸取外部资源来达到企业集群内部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具体到镇江市,产业发展水平依据波特的标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末期,企业集群的内生性创新和升级动力略显不足,因此非常需要从集群外部吸收资源与创新能力,但从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镇江产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区域“苏锡常”区域处于由中级发展阶段向高级发展阶段转变的时间段,因此镇江想要从苏锡常地区直接吸取高级产业技术相对较难,只能承接由这些地区淘汰的相对落后的产业,因此镇江市必须从现有资源与渠道入手,以“弯道超车”的方式获取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源,而丰富的侨务资源正好为镇江市提供了这一可能。
3模型建立
目前常见的几种用以分析企业集群创新的模型主要有“企业集群创新传染模型”,“群内企业间合作关系模型”以及“企业集群内外环境间协同创新关系模型”,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以“企业集群创新传染模型”为思路,利用“群内企业间合作创新关系模型”进行研究。
仇保兴博士的“传染模型”主要探讨了创新行为在企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方式,也阐明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中创新产生的根本动力,仇保兴将这一动力总结为以下四点:(1)集群内企业地理空间上的接近,能在最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驱动中小企业形成信息反馈回路;(2)大量中小企业的细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了中小企业间的有序竞争;(3)基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企业间信任,使得企业间的协作创新和创新结果分享成为可能,极大的加快了企业间创新流转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4)企业集群化使得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 仇保兴博士的传染模型虽然解释了企业集群内创新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但却没有能完全解释集群内部创新产生的具体过程和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之后,刘友金的“群内企业间合作关系模型”弥补了仇保兴博士传染模型的不足,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关系流程化,认为企业间合作创新关系可以依次通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完成一个循环,并在完成循环后会自动进入下一阶段循环,而且这种合作创新关系可以进行定量化的描述。
对此,可以利用Schweitzer与Zimmermann所提出的“企业间相互作用最小化方法”进行量化模型的构建。在这个量化模型中,企业集群所存在的地域被视作为一个二维平面,这个平面的面积为A,每一个企业被视作为这个平面上的一个点,用i表示,在A面积内的二维平面中共有N个代表企业的点,其中A与N均为可变量。
对于代表企业的点有两个参数:ri与θi,ri为连续变量,表示企业在二维平面中的位置,θi表示该企业对于创新合作的态度,θi∈{-1,1},这一态度的形成除了依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之外,还会收到其他关系最为紧密企业的影响。
针对其他企业决策对本企业决策的影响,还需要使用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
hθ(r,t)=∑Ni-1Siδθ,θiδ(r-ri)-kθhθ(r,t)+DθΔhθ(r,t)(1)
此模型中,Si表示企业i在整个企业集群创新中所能产生的影响;δθ,θi是一个克罗内克函数,当信息发出企业与信息接收企业对于创新态度一致时δθ,θi值为1,否则值为0,其含义是企业只向自身观点一致的信息交流域做创新贡献;δ(r-ri)表示企业i产生的影响与其他企业与其关系距离有关;kθ表示企业i创新出的信息所保留的时间,时间越长则影响力越弱;Dθ表示信息扩散常数。
由于时空存在连续性,因此此模型使用微分方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角度反映了企业集群内信息流动的过程:在时间方面,信息的传递具有时间约束,依据关系强度的大小,不同的企业将在不同的时间先后获取创新信息,且越晚获得则创新信息的价值越低;在空间方面,核心企业可以对距离其相对较近的企业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
4政策建议
从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来看,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和整体创新结果会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域内企业的创新认可度;(2)企业间的关系强度;(3)企业空间距离;(4)信息传输速度。当域内企业达到如下状态时,企业集群将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域内企业认可创新行为,企业间具有较强的关系,企业间具有较短的空间距离以及拥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度。
因此镇江市推动企业集群内创新与产业升级,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政策:
(1)提升企业创新认可度:虽然创新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已经被普遍认可,但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创新依旧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经营战略,因此常对创新不抱有很高的认可度。通常而言影响企业创新认可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和可能遇到基础理论或基础应用的颠覆性革新;其次,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资金的投入并没有上限,很可能让企业遇到短期的资金压力,从而丧失一些可能的发展机遇;第三,市场定位于市场前景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创新在开始研发时并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市场前景,如果创新结果并不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的所有创新投入将变成无法收回的沉默成本。
基于上述阻碍中小企业认同创新行为的原因,政府可以考虑结合现有侨务资源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对于创新行为的认同度:
首先,加大针对侨资企业集群的在研发指导,利用政府所掌握的较侨资企业更加全面的本土宏观环境数据,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或相关高校,为企业所在行业提供行业发展展望,帮助企业制定创新计划;
其次,在资金方面为侨资及海归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为进行创新的侨资及海归企业提供政策性贴息或低息贷款,也可对其进行税务优惠;
最后,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违法侵犯先导研发企业利益的行为要给予最为严苛的处罚。
(2)提高企业间关系强度:在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中,企业间的关系强度是指企业间的信任强度,通常这种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受到企业间的非正式交往关系的影响,但正式的商业关系是企业间信任的基础。因此镇江市政府在保证实行严苛的商业合同制度的同时,在侨资企业之间以及侨资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更为紧密的非正式联系,以增进企业间的信任程度。
(3)拉近企业间的空间距离并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企业间的空间距离对于创新信息的传输已经不存在太多的影响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中拉近与其他企业的距离,在这一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解决企业间空间距离和信息传輸速度这两个问题。
同时,政府可以尝试在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更加有效并带有类金融功能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这类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以现货的形式交易已有专利,也可以期货的形式交易正在研发的知识产权产品,加快各类型企业之间的创新成果交易速度,让企业的创新能更快的变为可以盈利的产品。
5结论
总的来说,镇江市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汇总可以利用侨务资源先天的知识产权禀赋一方面扶持侨务资源成立侨资企业,使侨资企业成为镇江市整体创新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侨务资源创新的经济外溢性帮助现有企业完成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此,镇江市政府需要在创新及市场引导、融资、知识产权交易、企业间非正式交往平台等方面为侨务资源融入镇江市产业升级转型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ecattini G.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serial online]. Spring91,1991;21(1):8390.
[2]Capello R. Spati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High Technology Milieux[J].Learning versus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1999,33(4).
[3]Keeble D,Wilkinson F. Collec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Clusters of High[J].Regional Studies [serial online]. June,1999,33(4):295.
[4]Porter M.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rial online]. November,1998,76(6):7790.
[5]Schweitzer F.Communic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complex systems:a basic approach,knowledge complexity and innovation systems,2001,(2):231245.
[6]刘友金.论集群式创新组织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2):3540.
[7]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多元时空交流域;侨务资源;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集群;镇江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7.002
1镇江市产业发展及侨务资源现状
1.1镇江市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镇江市目前拥有10个已经成规模的“产业集聚园区”,分别是:中国(丹阳)眼镜产业园、扬中市新坝科技园区、丹阳兴新汽配产业集聚区、丹阳市后巷五金工具产业集聚区、镇江特种船舶及海工配套(润州)产业集聚区、丹阳市家纺产业集聚区、扬中市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句容市光电子产业集聚区、丹徒区轴承产业集聚区、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可以看到目前镇江市的产业集聚情况基本是在一个较小地理范围内,如扬中(县级市)、后巷镇,且每一个产业集聚区均以大量中小企业围绕少數大企业的形式形成针对一个具体产业的企业集聚模式,如丹阳眼镜产业园共拥有20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以及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四个江苏省驰名商标和一个镇江市驰名商标,而万新光学集团就拥有除一个镇江市驰名商标和一个江苏省驰名商标之外的其他大部分知名品牌,是整个丹阳眼镜产业的绝对核心企业。
依据波特关于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可知这些产业集聚特征证明镇江市目前的产业发展还处于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型的时期,镇江市的产业结构虽然具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苏锡常等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反映在产业集群结构方面就是镇江的产业集群结构更类似于企业集群模式,还未达到严格的产业集群的标准,因此在寻找政策指导模型时需要能够指导企业集群的理论模型,而非用于产业集群分析的模型。
1.2镇江市侨务资源现状
在侨务资源方面,镇江市具有较为丰富的侨务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正常运营的侨港资企业972家,占全市外资企业总数的65.6%;全市454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引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有101家。这些侨资企业的所有人或主要管理者主要由拥有较高专业背景和较强专业知识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群体所组成,其居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其中美国比例最高,占35%;行业分布以高新技术、教育、金融等领域为主。随着形势变化,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可见占有镇江市外资企业“半壁江山”的侨资企业不仅在过去为镇江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对未来镇江市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和专业知识。
2相关文献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社会陷入普遍衰退危机的背景下,一些产业集中地区却保持着难以理解的高速增长。对此,德国区位学派、美国新经济地理学派、欧洲创新研究学派均对其从企业内部联系、企业间联系以及企业创新行为方面进行了诸多研究,20世纪90年代波特“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标志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产业创新及升级研究正式成为一个完整的研究领域。
波特认为在产业创新和升级过程中,企业集群中成员的关系更多的集中在竞争联系,而不是生产联系之上,认为集群式产业是获得竞争优势的组织基础,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集群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零部件供应商等,企业集群会自发的向下游拓展客户,同时也会进行横向拓展,与处于其他企业集群中的企业形成合作,以获得互补的技术与技能。
波特的企业集群及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在创新方面,企业集群内的企业还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专门化教育研究机构形成合作,以获取创新资源。而这种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组织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吸收与融合,具体而言就是对集群外资金、人才和知识的吸取,尤其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集群内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均存在着先天的不足,这就更加需要通过吸取外部资源来达到企业集群内部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目的。具体到镇江市,产业发展水平依据波特的标准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末期,企业集群的内生性创新和升级动力略显不足,因此非常需要从集群外部吸收资源与创新能力,但从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镇江产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区域“苏锡常”区域处于由中级发展阶段向高级发展阶段转变的时间段,因此镇江想要从苏锡常地区直接吸取高级产业技术相对较难,只能承接由这些地区淘汰的相对落后的产业,因此镇江市必须从现有资源与渠道入手,以“弯道超车”的方式获取产业升级所需要的资源,而丰富的侨务资源正好为镇江市提供了这一可能。
3模型建立
目前常见的几种用以分析企业集群创新的模型主要有“企业集群创新传染模型”,“群内企业间合作关系模型”以及“企业集群内外环境间协同创新关系模型”,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以“企业集群创新传染模型”为思路,利用“群内企业间合作创新关系模型”进行研究。
仇保兴博士的“传染模型”主要探讨了创新行为在企业集群内部的扩散方式,也阐明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中创新产生的根本动力,仇保兴将这一动力总结为以下四点:(1)集群内企业地理空间上的接近,能在最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前提下驱动中小企业形成信息反馈回路;(2)大量中小企业的细分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关系促进了中小企业间的有序竞争;(3)基于非正式组织关系的企业间信任,使得企业间的协作创新和创新结果分享成为可能,极大的加快了企业间创新流转的效率并降低了成本;(4)企业集群化使得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更加容易且成本更低。 仇保兴博士的传染模型虽然解释了企业集群内创新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但却没有能完全解释集群内部创新产生的具体过程和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之后,刘友金的“群内企业间合作关系模型”弥补了仇保兴博士传染模型的不足,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关系流程化,认为企业间合作创新关系可以依次通过交流、竞争、合作、分享、评价五个基本阶段完成一个循环,并在完成循环后会自动进入下一阶段循环,而且这种合作创新关系可以进行定量化的描述。
对此,可以利用Schweitzer与Zimmermann所提出的“企业间相互作用最小化方法”进行量化模型的构建。在这个量化模型中,企业集群所存在的地域被视作为一个二维平面,这个平面的面积为A,每一个企业被视作为这个平面上的一个点,用i表示,在A面积内的二维平面中共有N个代表企业的点,其中A与N均为可变量。
对于代表企业的点有两个参数:ri与θi,ri为连续变量,表示企业在二维平面中的位置,θi表示该企业对于创新合作的态度,θi∈{-1,1},这一态度的形成除了依据企业自身的状况之外,还会收到其他关系最为紧密企业的影响。
针对其他企业决策对本企业决策的影响,还需要使用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
hθ(r,t)=∑Ni-1Siδθ,θiδ(r-ri)-kθhθ(r,t)+DθΔhθ(r,t)(1)
此模型中,Si表示企业i在整个企业集群创新中所能产生的影响;δθ,θi是一个克罗内克函数,当信息发出企业与信息接收企业对于创新态度一致时δθ,θi值为1,否则值为0,其含义是企业只向自身观点一致的信息交流域做创新贡献;δ(r-ri)表示企业i产生的影响与其他企业与其关系距离有关;kθ表示企业i创新出的信息所保留的时间,时间越长则影响力越弱;Dθ表示信息扩散常数。
由于时空存在连续性,因此此模型使用微分方程从时间和空间的二维角度反映了企业集群内信息流动的过程:在时间方面,信息的传递具有时间约束,依据关系强度的大小,不同的企业将在不同的时间先后获取创新信息,且越晚获得则创新信息的价值越低;在空间方面,核心企业可以对距离其相对较近的企业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
4政策建议
从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来看,企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和整体创新结果会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1)域内企业的创新认可度;(2)企业间的关系强度;(3)企业空间距离;(4)信息传输速度。当域内企业达到如下状态时,企业集群将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域内企业认可创新行为,企业间具有较强的关系,企业间具有较短的空间距离以及拥有较高的信息传输速度。
因此镇江市推动企业集群内创新与产业升级,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政策:
(1)提升企业创新认可度:虽然创新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和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已经被普遍认可,但对于大量的中小企业,创新依旧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经营战略,因此常对创新不抱有很高的认可度。通常而言影响企业创新认可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和可能遇到基础理论或基础应用的颠覆性革新;其次,研发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这种资金的投入并没有上限,很可能让企业遇到短期的资金压力,从而丧失一些可能的发展机遇;第三,市场定位于市场前景问题,由于绝大多数创新在开始研发时并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市场前景,如果创新结果并不受到市场的认可,企业的所有创新投入将变成无法收回的沉默成本。
基于上述阻碍中小企业认同创新行为的原因,政府可以考虑结合现有侨务资源从三个方面提升企业对于创新行为的认同度:
首先,加大针对侨资企业集群的在研发指导,利用政府所掌握的较侨资企业更加全面的本土宏观环境数据,委托专业市场调研公司或相关高校,为企业所在行业提供行业发展展望,帮助企业制定创新计划;
其次,在资金方面为侨资及海归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如为进行创新的侨资及海归企业提供政策性贴息或低息贷款,也可对其进行税务优惠;
最后,需要政府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违法侵犯先导研发企业利益的行为要给予最为严苛的处罚。
(2)提高企业间关系强度:在多元时空交流域模型中,企业间的关系强度是指企业间的信任强度,通常这种企业间的信任关系主要受到企业间的非正式交往关系的影响,但正式的商业关系是企业间信任的基础。因此镇江市政府在保证实行严苛的商业合同制度的同时,在侨资企业之间以及侨资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的,更为紧密的非正式联系,以增进企业间的信任程度。
(3)拉近企业间的空间距离并提升信息传输速度: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企业间的空间距离对于创新信息的传输已经不存在太多的影响力,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中拉近与其他企业的距离,在这一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同时解决企业间空间距离和信息传輸速度这两个问题。
同时,政府可以尝试在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更加有效并带有类金融功能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这类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同于传统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不仅可以以现货的形式交易已有专利,也可以期货的形式交易正在研发的知识产权产品,加快各类型企业之间的创新成果交易速度,让企业的创新能更快的变为可以盈利的产品。
5结论
总的来说,镇江市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汇总可以利用侨务资源先天的知识产权禀赋一方面扶持侨务资源成立侨资企业,使侨资企业成为镇江市整体创新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侨务资源创新的经济外溢性帮助现有企业完成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此,镇江市政府需要在创新及市场引导、融资、知识产权交易、企业间非正式交往平台等方面为侨务资源融入镇江市产业升级转型之中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ecattini G. Ita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J].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serial online]. Spring91,1991;21(1):8390.
[2]Capello R. Spatial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High Technology Milieux[J].Learning versus Collective Learning Processes,1999,33(4).
[3]Keeble D,Wilkinson F. Collective Learning and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Regional Clusters of High[J].Regional Studies [serial online]. June,1999,33(4):295.
[4]Porter M.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rial online]. November,1998,76(6):7790.
[5]Schweitzer F.Communic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complex systems:a basic approach,knowledge complexity and innovation systems,2001,(2):231245.
[6]刘友金.论集群式创新组织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2,(2):3540.
[7]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