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数学学科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在学生进入小学后,教师应当留给学生一定的缓冲时间,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避免学生畏惧数学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数学素养。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24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是当下小学生们所需要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与自主并存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如果依然按照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授课,会使得自控力不足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缺乏学习该科目的兴趣,达不到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记忆力、判断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起到设计、引导、监督、指导的作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力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为小组的合作贡献力量,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也不可只关注整体成绩,要将小组成绩分割落实在具体学生身上,强调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策略,强调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得和成长。小组合作学习在规模上通常为3~6人,人数少于3人,单个学生需要承担的任务较重,人数超过6人,学生之间协调难度过大,责任和实践不易划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在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或多或少的涉及心理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无可避免的展开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与心理学方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划分小组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只是单纯的按照学生成绩或者按照学生座位的远近进行划分。同时,在划分完学生小组后,倘若教师不辅助其做好内部的任务划分,而是任由其自由发挥,那么小学生也很容易因为自身不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站在心理学角度上,合理的划分学生小组,安排合作对象分配学习任务。一方面,教师需要控制好小组的人数。一般来说,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比较合适.人数过多,会导致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无法在小组中展现自己。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贯彻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能力差异处于合理范围。防止差异过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划分好小组后,教师还需要辅助学生做好任务分配与角色分配。例如由谁担任组长,由谁担任记录员,由谁担任汇报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限制学生的分工或固定分工,而是需要随着任务的变化及学生能力的变化,合理的做出调整,让学生丰富自己对于小组学习的体验,并能够习惯小组合作学习。
2.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师生授课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不再是管理者、命令者一般的存在,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整个活动的辅助者,旁观者。此时,如果教师单纯要求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与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很容易会使其陷入迷茫,或者由于能力的限制而产生学习抵触感。对此,教师需要贯彻授人以渔的原则,传授给学生一些合适的合作技巧,并能够及时在学生产生合作问题时提供帮助。
例如,在合作学习时,通过观察,教师会发现,在一个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有较高的控制欲。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等待其他同学的发言,而自主的说出答案。如此一来,小组内比较落后的同学便只能够人云亦云,由于他人思维的干扰,没有得到自主思考的机会。在这一状态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荡然无存。对此,教师需要做好指导,辅助学生拟定合作规则。以4的加减法教学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创设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什么3+1=4?明确任务后,小组组长可先带领组内成员展开自主分析,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要求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a同学可能会说,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1=4;b同学可能会直接拿出辅助工具,为其他伙伴展示3+1=4的过程。在这一状态下,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小组组长可以辅助记录员共同梳理其他组员的想法,并做成完整汇报。在这一状态下,即便没有教师的過多干扰,学生也能自主的完成任务,自主的理解知识,加强学习有效性。
3.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并不代表学生要在一整堂课上从头到尾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任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穿插时机,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整合,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生个人思考出现障碍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在数学问题的答案或解题思路存在多样性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见时,也可引入小组合作。例如,在讲解笔算加法时,很多学生会由于想法不同,习惯不同,所呈现出的板演也不同。此时,教师便可以入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同组同学一同分析,进行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哪些点,避免哪些错误;讲解完长度单位后,有些学生可能会想测量一些长度较大的物体,单凭个人能力无法完成。那么便可以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有合理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整体价值,而不会产生适得其反的问题。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都紧密相连在一起。在当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带领农村孩子提高数学成绩和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骆筱玲.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00(021):P.111-111.
[2]卢少文.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000(005):34-36.
[3]高定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2018,000(018):67.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0-324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不是当下小学生们所需要的了,取而代之的是合作与自主并存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模式。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如果依然按照陈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授课,会使得自控力不足的小学生感到枯燥,从而缺乏学习该科目的兴趣,达不到包括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记忆力、判断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起到设计、引导、监督、指导的作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力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要为小组的合作贡献力量,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也不可只关注整体成绩,要将小组成绩分割落实在具体学生身上,强调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策略,强调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得和成长。小组合作学习在规模上通常为3~6人,人数少于3人,单个学生需要承担的任务较重,人数超过6人,学生之间协调难度过大,责任和实践不易划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1.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在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或多或少的涉及心理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无可避免的展开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与心理学方面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划分小组时没有过多的考虑,只是单纯的按照学生成绩或者按照学生座位的远近进行划分。同时,在划分完学生小组后,倘若教师不辅助其做好内部的任务划分,而是任由其自由发挥,那么小学生也很容易因为自身不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站在心理学角度上,合理的划分学生小组,安排合作对象分配学习任务。一方面,教师需要控制好小组的人数。一般来说,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比较合适.人数过多,会导致部分比较内向的学生无法在小组中展现自己。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贯彻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保证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能力差异处于合理范围。防止差异过大,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划分好小组后,教师还需要辅助学生做好任务分配与角色分配。例如由谁担任组长,由谁担任记录员,由谁担任汇报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绝对不能限制学生的分工或固定分工,而是需要随着任务的变化及学生能力的变化,合理的做出调整,让学生丰富自己对于小组学习的体验,并能够习惯小组合作学习。
2.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师生授课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对于学生不再是管理者、命令者一般的存在,而是摇身一变,变成了整个活动的辅助者,旁观者。此时,如果教师单纯要求学生自主展开学习活动,与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很容易会使其陷入迷茫,或者由于能力的限制而产生学习抵触感。对此,教师需要贯彻授人以渔的原则,传授给学生一些合适的合作技巧,并能够及时在学生产生合作问题时提供帮助。
例如,在合作学习时,通过观察,教师会发现,在一个小组内,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有较高的控制欲。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等待其他同学的发言,而自主的说出答案。如此一来,小组内比较落后的同学便只能够人云亦云,由于他人思维的干扰,没有得到自主思考的机会。在这一状态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荡然无存。对此,教师需要做好指导,辅助学生拟定合作规则。以4的加减法教学为例。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教师可创设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为什么3+1=4?明确任务后,小组组长可先带领组内成员展开自主分析,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要求成员表达自己的看法。例如a同学可能会说,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1=4;b同学可能会直接拿出辅助工具,为其他伙伴展示3+1=4的过程。在这一状态下,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讨论结束后,小组组长可以辅助记录员共同梳理其他组员的想法,并做成完整汇报。在这一状态下,即便没有教师的過多干扰,学生也能自主的完成任务,自主的理解知识,加强学习有效性。
3.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并不代表学生要在一整堂课上从头到尾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任务。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穿插时机,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整合,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生个人思考出现障碍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在数学问题的答案或解题思路存在多样性时,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见时,也可引入小组合作。例如,在讲解笔算加法时,很多学生会由于想法不同,习惯不同,所呈现出的板演也不同。此时,教师便可以入小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同组同学一同分析,进行笔算加法时应该注意哪些点,避免哪些错误;讲解完长度单位后,有些学生可能会想测量一些长度较大的物体,单凭个人能力无法完成。那么便可以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有合理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整体价值,而不会产生适得其反的问题。
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取得发展,成员间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小组目标与全班目标都紧密相连在一起。在当下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小组内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带领农村孩子提高数学成绩和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骆筱玲.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00(021):P.111-111.
[2]卢少文.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分析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000(005):34-36.
[3]高定然.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2018,000(01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