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考察自我价值定位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与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4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获得可靠的材料和数据。其结果显示: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及人际行为、体型外表、家庭条件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自我价值定位及体型外表和家庭条件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心理健康
自我价值定位是指个体自我价值感的来源领域,反映各来源领域内的事件对个体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的影响程度,自我价值感对某一来源领域的依赖程度即为领域定位性。Crocker等人的研究发现:第一,自我价值定位能够调节事件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其次,自我价值定位可以调节总体自我价值感对个体动机的影响;最后,自我价值定位对个体的目标设置、人际行为、努力程度和行为选择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发现自我价值定位能够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能够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并可以有效预测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而且不同领域的自我价值定位对个体自我和谐有不同性质的影响。当下,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素质、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在纷繁复杂生存环境中,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来源于何处,他们的自我价值定位在什么领域,其自我价值定位成为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两个变量,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就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引导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自我价值定位,通过干预学生的自我价值定位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可以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分别选取邯郸市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6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45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300份有效问卷进入数据处理,有效利用率为87%。被试的学校、年级、性别类别的分布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与材料
(1)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Adolescent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Scale,ACSW)
采用胡军生教授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Adolescent 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Scale,ACSW),可测量自我价值感在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5个领域的定位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级记分(记为“1-5”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
使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10个分量表。分量表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该量表要求被试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采用从“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计分。量表60个项目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0.76之间,表明各项目区分度良好;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
1.自我价值定位的现状分析
对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进行描述分析。各因子按得分高低排序为能力知识、家庭关系、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
2.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价值定位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与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各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除适应不良维度外,自我价值定位与其他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总体来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价值定位呈现正相关关系,在自我价值定位中除了能力知识以外,其他各维度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强迫症状除了与家庭关系之外,与自我价值定位其他维度均为显著正相关。偏执、敌对、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只与自我价值定位的体形外表、家庭条件两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维度与除能力知识以外的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家庭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焦虑与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只与自我价值定位中的家庭条件呈显著正相关。
3.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關系,先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自我价值定位总分、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为预测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其次,以心理健康各维度为因变量,以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为预测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以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为自变量,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的回归分析可知,体形外表与家庭条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且预测力较好,对心理健康的贡献率达到了10.2%。而自我价值定位总分与能力知识、人际行为、家庭关系由于不能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预测,因此被剔除。
由表5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强迫症状的分量表上,人际行为、家庭条件预测作用显著。在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的分量表上,体形外表预测作用显著。在抑郁分量表上,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对其预测作用显著。在焦虑分量表上,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对其预测作用显著。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上,家庭条件对其预测作用显著。 三、讨论
1.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的现状特点
从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的描述统计显示,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于各领域的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能力知识、家庭关系、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结果可以说明当前高中生的价值感的最重要来源是能力知识领域,符合高中生的学生身份。当下,高中生评价标准较单一,高考仍然是最关键的指挥棒,学生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各科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所以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他们能力知识的高低。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当高中生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预期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低自我价值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相应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2.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与心理症状表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该结果符合本研究的预先假设,自我价值感领域定位性对讨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之路起着积极地意义。自我价值定位在能力知识领域的高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这类学生的价值感主要通过能力知识来获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在班上属于比较好学的,他们一般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认真、谨慎所以可能会出现强迫症状,也可能更多体验到来自学校、家长和自己给予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焦虑;自我价值定位的人际行为领域与心理健康水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呈现出正相关,这类学生容易受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遇到事情情绪容易波动,并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更多可能会表现出人际紧张与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紧张与焦虑;自我价值定位及体形外表领域与心理健康水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价值感若过多的来源于体型外表,这类学生的价值感来源于自己的外貌,在意外部对自己的评价,情绪易受到外部评价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一些症状;家庭条件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
3.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状况的预测作用
通过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自我价值定位中的体形外表、家庭条件这两个维度共同进入了回归方程,二者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水平的10.2%。对于高中生而言,自我价值感定位在体形外表和家庭条件的程度越高,其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等症状,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除此之外,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人际行为得分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有较高的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在家庭条件得分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有较高的强迫、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的症状表现,在体形外表上得分较高的学生倾向于有较高的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的心理症状表现。
Crocker等人认为,自我价值定位的外部领域如体形外表、社会接纳等,由于建立在他人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比较难以控制、难以获得满足,可能会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本研究体形外表和家庭条件领域定位程度越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越低的结论是对于这一推论的实证支持。表明高中生的自我价值如果定位在像体形外表、家庭条件等个体难以控制的领域,会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Crocker等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自我价值定位的依赖程度越高,个体的情绪在其成功时就越积极,在其失败时就越消极。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他们经历的的事件的成功与失败必将会影响到其情绪,而此时,自我价值定位将会成为調节个体情绪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心理健康
自我价值定位是指个体自我价值感的来源领域,反映各来源领域内的事件对个体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的影响程度,自我价值感对某一来源领域的依赖程度即为领域定位性。Crocker等人的研究发现:第一,自我价值定位能够调节事件对个体情绪的影响;其次,自我价值定位可以调节总体自我价值感对个体动机的影响;最后,自我价值定位对个体的目标设置、人际行为、努力程度和行为选择具有有效的预测作用。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发现自我价值定位能够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能够影响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并可以有效预测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而且不同领域的自我价值定位对个体自我和谐有不同性质的影响。当下,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与落实阶段,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心理素质、能力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不仅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在纷繁复杂生存环境中,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来源于何处,他们的自我价值定位在什么领域,其自我价值定位成为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选取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两个变量,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就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以引导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自我价值定位,通过干预学生的自我价值定位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可以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分别选取邯郸市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到高三3个年级6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45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得300份有效问卷进入数据处理,有效利用率为87%。被试的学校、年级、性别类别的分布情况见表1。
2.研究工具与材料
(1)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Adolescent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 Scale,ACSW)
采用胡军生教授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定位量表(Adolescent Contingencies of Self-worthScale,ACSW),可测量自我价值感在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5个领域的定位程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5级记分(记为“1-5”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2)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
使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共有60个项目,10个分量表。分量表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该量表要求被试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采用从“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计分。量表60个项目和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4-0.76之间,表明各项目区分度良好;10个分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
1.自我价值定位的现状分析
对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进行描述分析。各因子按得分高低排序为能力知识、家庭关系、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
2.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表3显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价值定位存在显著正相关,并与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各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除适应不良维度外,自我价值定位与其他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总体来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价值定位呈现正相关关系,在自我价值定位中除了能力知识以外,其他各维度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强迫症状除了与家庭关系之外,与自我价值定位其他维度均为显著正相关。偏执、敌对、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维度只与自我价值定位的体形外表、家庭条件两个维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维度与除能力知识以外的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家庭关系呈现显著正相关。焦虑与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适应不良只与自我价值定位中的家庭条件呈显著正相关。
3.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關系,先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自我价值定位总分、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和家庭关系为预测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其次,以心理健康各维度为因变量,以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为预测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以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为自变量,以高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为因变量进行的回归分析可知,体形外表与家庭条件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且预测力较好,对心理健康的贡献率达到了10.2%。而自我价值定位总分与能力知识、人际行为、家庭关系由于不能对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预测,因此被剔除。
由表5可以看出,心理健康强迫症状的分量表上,人际行为、家庭条件预测作用显著。在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的分量表上,体形外表预测作用显著。在抑郁分量表上,能力知识、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对其预测作用显著。在焦虑分量表上,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对其预测作用显著。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上,家庭条件对其预测作用显著。 三、讨论
1.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的现状特点
从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的描述统计显示,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于各领域的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能力知识、家庭关系、人际行为、体形外表、家庭条件。结果可以说明当前高中生的价值感的最重要来源是能力知识领域,符合高中生的学生身份。当下,高中生评价标准较单一,高考仍然是最关键的指挥棒,学生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各科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所以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他们能力知识的高低。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当高中生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预期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低自我价值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相应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2.自我价值定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自我价值定位各维度与心理症状表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该结果符合本研究的预先假设,自我价值感领域定位性对讨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之路起着积极地意义。自我价值定位在能力知识领域的高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这类学生的价值感主要通过能力知识来获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在班上属于比较好学的,他们一般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认真、谨慎所以可能会出现强迫症状,也可能更多体验到来自学校、家长和自己给予的学习压力从而产生焦虑;自我价值定位的人际行为领域与心理健康水平、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呈现出正相关,这类学生容易受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遇到事情情绪容易波动,并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他们更多可能会表现出人际紧张与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紧张与焦虑;自我价值定位及体形外表领域与心理健康水平、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价值感若过多的来源于体型外表,这类学生的价值感来源于自己的外貌,在意外部对自己的评价,情绪易受到外部评价影响,所以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一些症状;家庭条件和心理健康各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呈现显著正相关。
3.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状况的预测作用
通过自我价值定位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自我价值定位中的体形外表、家庭条件这两个维度共同进入了回归方程,二者共同解释了心理健康水平的10.2%。对于高中生而言,自我价值感定位在体形外表和家庭条件的程度越高,其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等症状,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除此之外,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在人际行为得分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有较高的强迫、抑郁、焦虑症状,在家庭条件得分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有较高的强迫、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和心理不平衡的症状表现,在体形外表上得分较高的学生倾向于有较高的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的心理症状表现。
Crocker等人认为,自我价值定位的外部领域如体形外表、社会接纳等,由于建立在他人的评价基础之上,个体比较难以控制、难以获得满足,可能会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本研究体形外表和家庭条件领域定位程度越高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总水平越低的结论是对于这一推论的实证支持。表明高中生的自我价值如果定位在像体形外表、家庭条件等个体难以控制的领域,会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Crocker等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自我价值定位的依赖程度越高,个体的情绪在其成功时就越积极,在其失败时就越消极。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他们经历的的事件的成功与失败必将会影响到其情绪,而此时,自我价值定位将会成为調节个体情绪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