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教育创新?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美国老师在非洲任教,发现本地人盲目悲观,对美国盲目羡慕。他告诉这些本地人,其实他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教育、医疗、收入等,是所有国家都挣扎着要解决的问题。在国计民生一些重大问题上,世界各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同国家可以取长补短,但是有什么样的平台可以让大家展开交流呢?11月上旬,我参加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办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简称WISE),感觉该峰会正在成为这样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交流平台,或者说教育上的“达沃斯论坛”。峰会邀请来自各国的教育人士一起,交流各自的“教育经”。大家求同存异,共同想象未来的教育。此峰会从2009年开始举办,但中国知之甚少。今年的会议,有来自120个国家的代表。峰会今年的主题是教育的“创新”,事实上创新关系到教育的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样的改进,得有人去想,有人去办,这些人是谁?到底谁有能力撼动教育现状,实现教育的革新?
  峰会上我们看到,一些国际组织的作用其实有限。比如联合国的“新千年计划”之二,是截止到2015年,全球实现所有男女儿童都能够完成小学教育,但是随着最后期限的迫近,全球目前仍有5800万儿童失学,可以说联合国和抽象的“国际社会”考试不及格。峰会主持人频频追问参会的联合国和教科文组织官员,可否将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上日程?但从联合国官员的发言看,这些国际组织目标多元,利益各方都希望把自己的目标提到首要位置,真正能实现的只有综合发展。即便联合国可以把教育目标放到首要位置,他们有多大力量改变现状还是疑问。
  多哈教育创新峰会做了一件联合国没有做好的事,那就是常年扶持国际民间社会在教育革新上的努力,并曝光他们的影响。除了提供“加速器”项目和WISE学者项目进行常规扶持之外,该峰会每年颁发类似于教育界“诺贝尔”的WISE大奖(奖金50万美元),产生示范作用。今年获奖的安·考顿(Ann Cotton)长达二十年来一直在扶持非洲贫困地区的女童教育。她告诉我们个人可以组织力量,限定范围,定点突破一些教育难题。而其他的一些奖项,也让人从多个侧面看到哪些人在改变着国际教育的现状。今年获奖的机构中有改进秘鲁乡村教育课程的西班牙组织,有帮助儿童通过阅读改进学习的约旦人士,有通过“虚拟城市”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的芬兰机构。他们对国内民间教育机构都极有启发。在中国,“多背一公斤”、“千千树”等组织,也一样在做类似努力。民间力量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非政府机构的不足,是缺乏资金,缺乏交流平台。峰会也让我们看到,各国政府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可以促进教育的革新。政府发挥的作用,不应只是监管,而应成为平台,协调教育的改进工作,激发民间活力。如果事事抓管得死,不仅抑制教育创新,更会遏制民间潜力,打压教育者积极性,结果有钱办不好事,有力却把力用错地方。
  卡塔尔本身的做法,就是政府高层对教育施加良性影响的极佳案例。该峰会是前埃米尔(埃米尔为卡塔尔元首)夫人、现任埃米尔之母莫扎王妃(Sheikha Mozabint Nasser)领导下的卡塔尔基金会举办的。在国内大家对这位莫扎王妃的认知,是把她视为“甄嬛”般传奇的人物。还有,与其他一些中东国家元首的夫人不同,她生活时尚而高调。这些“八卦”,掩盖了这位福布斯全球影响力排行榜上有名的人物能干的一面。我们在峰会中发现,她极有抱负和远见。目前卡塔尔因为石油和天然气,成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但油和气不可再生,总有采尽的时候,为此她领导下的卡塔尔基金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帮助卡塔尔实现转型,比如通过举办W ISE这样的峰会,让多哈成为国际展会之都。她还创办多哈国际教育城,让国际上著名的大学在多哈办学。她的影响力不是通过政府机构强推某个项目,而是借助她领导下的卡塔尔基金会,让包括卡塔尔石油公司这样的私营机构、卡塔尔政府、民间组织甚至国际机构走到一起来,共同办教育。莫扎王妃不仅敢花钱,花得也有效率。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参观多哈大学城的时候,发现各大学合用一个学生中心,这种合用让不同大学的学生借此空间互动,各大学资源共享。跨国办大学的事很多国家在做,但容易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甚至相互拆墙。
  真正改变教育现状,需要政府、民间、国际社会的多方面合作。大家应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思想出思想,有平台出平台,有组织能力出组织能力。各种影响教育的力量,都应对自我的能力和局限有良好认知,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好自己的事,这是让教育现状发生良性改变的根本。如果各自为政,互相轻视、抵制、压制,则很可能事倍功半。多哈峰会上中国也有教育学者、民间机构、教育官员等多个领域的人士参加。希望他们所代表的各方,能求同存异,多加合作,真正撼动、影响中国的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国财富:能谈谈你对社会企业的理解吗?  郑卫宁:英国首相卡梅伦去年访华,有个活动叫中英社会企业家对话,中方邀请了三个人,一个是南都理事长徐永光老师,一个就是我。邀请我,纯粹是为了讲社会企业的案例。当天,卡梅伦一直和习近平、李克强会谈,我从中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他们把这个归结为社会创新。他们讲到,从2006年开始,世界由技术创新转向社会创新。技术创新,是一个idea,经过一个团队的策划,一个实施
期刊
坐在轮椅上的刘海军动作利索,语速极快,一打开话闸,如同嚼了某个牌子的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每当讲完了一大段,他会习惯性仰天“呵呵”几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叫“无可救药的乐观”。  刘海军,1977年生人,2003年进入残友,追随郑卫宁创业,那时的残友,只有个位数的员工。刘海军从后勤人员起步,一度担任残友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如今他的职务是:郑卫宁慈善基金会秘书长。  “很多媒体老讲残友集团的模式是
期刊
2010年,我接受邀请,为“责任中国·公益盛典”担任评委,没想到一直做了五年。五年来,评委组成的人选有这样那样的变动,我大概是唯一不变、做满了五年的。作为评委,每次评选都要看大量的材料;以这种方式,我也算见证了公益慈善领域的发展。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宝贵的人生经历,令我深感自豪。  最初参加这项评选工作时,我心中是有一点点疑惑的。公益慈善,尽心就好,为什么还要评选呢?但是,进入评选工作流程之后,疑
期刊
沈东曙,头大,目光冷冽,对媒体不假辞色。出现在北京论坛上的沈东曙,西装革履,挂紫色围巾,第二部门属性明显。有记者对他递去名片并表达采访意愿,沈东曙看了一眼,随即转身把名片递给工作人员,丢下一句:“我接受采访得经过他们安排。”说罢,扬长而去。  工作人员尴尬一笑,说:“他得罪过很多媒体。”然而,翻开媒体关于沈东曙的报道,口吻角度却近乎千篇一律——富平模式好,沈东曙能力强。如此姿态,却有如此口碑,唯一
期刊
12月初,一年一度的“志交会”如约在广州举行,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面孔。  “志交会”全称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2011年末于广州诞生,由广州共青团筹办,当时的初衷是,以政府为主导,搭建志愿服务各方共同参与的平台,凝聚、引导、规范社会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共青团的运营思路在不断演化,从倡导志愿精神,到搭建“志愿市场”,再到提前介入对公益组织的培育,现在的“志交会”,已经是一
期刊
关心社会投资的朋友大致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寻求资金支持的,另一种是手头有资本,想要寻找项目投资的。我想为寻求资金的朋友分享一些方式,助其更好地获得投资,同时希望为资方分享一些有关社会投资的方式方法,助其更好地实现想法。  我们对社会企业的投资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新。由个人或机构提出一些想法,这个想法试图给社区或环境带来一些不同。第二阶段,执行。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践。第三个阶段,投资。第四阶
期刊
2014岁末,“责任中国”十年,“公益盛典”五年。这个由媒体人张罗、业内资深专家评选的传媒公益奖项,用以表彰过去一年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而作出努力的个人和组织。十年来,其品牌影响力有了相当程度的增长,而今年主办方计划将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一个被业界广泛认可,并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传媒公益大奖。  在“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评委会主席徐永光看来,要打造具有持久影响力的公益奖项,关键在于保持奖项的公信力。作
期刊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有时候,他只能作用于自己,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有时候,他能影响别人,以行动感染和聚集一群人,协力解决身边的社会问题。  雷闯现在不爱拍砖了,他更希望用徒步上京这样温和的方式为乙肝患者发声;安猪现在将更多精力放在“一公斤盒子”上,他和他的团队正努力让偏远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碧心爸爸开了一家爱心发廊,希望将爱心义剪的薪火传承下去。  他们是公益人,他们也是平凡人,如你我中
期刊
时隔两年后,金华施乐会又将自己摆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2012年,这家曾创造了“12名员工4年筹集2364万元”惊人募款效率的网络慈善平台,因为给社工“最高15%”的筹款报酬而备受质疑。这一次,它又因被曝出向求助者收取“置顶费”招来非议。募捐扣点的做法,在国外并不鲜见,为何一到国内就生发“淮南为枳”的猜疑?关于慈善与商业的边界、捐款人知情权的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胖乎乎的方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
期刊
市场的力量很强大,有时候只要给它一个小小的支点,就能撬动不可估量的资源。  在青年公益市场,广州共青团希望成为这样一个支点,撬动社会各方资源为青年服务、为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从2011年起,广州共青团开始搭建“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简称“志交会”)这个资源平台,试图破解志愿者、项目和资源之间信息不对称的“老大难问题”。  现在的志交会正向一个志愿服务生态系统演化,每年的12月,广州的青年公益市场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