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以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BIM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在多个社会领域中,BIM技术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在PC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中使用BIM技术,可以更好的解决传统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投入产出比低、技术手段不够熟练以及实施落地难等问题。因此,文章首先对BIM技术的基本概述加以明确;其次,对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措施。
【关键词】BIM技术;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应用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76
在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理念的推动下,建筑行业也逐渐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能够与工业化手段有效结合,贯穿到建筑的生产、设计以及施工等全过程,在根本上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PC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在国外有着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采取工厂预制以及现场拼装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施工建设,机械化程度较高,不僅有着极高的施工效率,并且对于工人的需求也相对较少。
1、BIM技术的基本概述
BIM技术,其主要就是对各个构件模型的数据信息进行组织、创建以及管理的一种过程中,早在2002年,BIM技术就已经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而在多年来的发展完善阶段中,BIM技术的整体应用功能以及应用范围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同时,由于BIM技术自身拥有着协调性以及可视化的特点,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可以实现三维查看,更加直观的将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的各种关系和细节加以展现,并且由于建筑本身所涉及到的专业相对较多,各个设计人员都可以基于BIM模型来展开设计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通过BIM模型,还可以对各类紧急情况进行预演,找寻出与之对应的紧急处理方案。随着BIM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已经对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BIM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就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而在PC装配式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正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但却仍旧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表现出了一种参数化、多元化以及专业协同等技术特点。
2、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在当前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由于自身质量不稳定、施工损耗大、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对周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促使建筑行业本身要进行转型升级,国家也逐渐重视,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建筑模式的研发和应用。而PC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可直接在施工现场中对工厂化预制构件进行更好的搭配,并形成一种完整的建筑。我们根据所用预构件的形状以及施工方式,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板材建筑、盒式建筑、砌块建筑以及骨架板材建筑等多种形式,这些预制构件都是优先在各类专业的工厂当中进行生产,主要有内墙板、墙板、楼梯以及叠合板等,并根据主要的图纸进行精细化制造。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PC装配式建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现场之中的作业量,提升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并且局部装配式装修还能够与建筑主体施工建设同步展开。而在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条件下,预制构件的具体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需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构件的标准程度,并且在现场施工阶段,PC装配式建筑所消耗的材料以及时间相对较少,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需求。
3、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措施
3.1 PC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PC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施工组织的模拟优化、深化施工设计、图纸会审、可视化交底以及设计变更管理等多种内容。技术管理之中BIM技术的应用,应当由具体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员负责更好的实施,首先,在深化专业工程施工设计时,应当明确以下两个内容,一是现浇混凝土的深化结构设计,二是预制装配是混凝土工程的深化设计,在这两个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的应用;其次,在图纸会审之中,应当利用BIM技术来将施工设计文件以及设计模型作为基础来展开图纸会审,明确碰撞检查报告以及内审报告的实际内容,并形成专业的图纸会审纪要,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变更完毕后施工图纸的设计模型;再次,可视化交底中应用BIM技术,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来制定好详细、全面的交底方案,特别是针对使用PC外墙板的建筑,其预留套管、线盒、线路走向等极易出现问题的交叉点,更需将其可视化,并进一步输出为可视的交底文件,在审核完毕后,由相关的各方人员共同签字来确定好技术交底单;最后,在设计变更管理中,BIM技术的使用应当根据具体的变更文件,创建出与之对应的变更模型,统计好具体的工程变更量,从而形成变更完毕后的模型。
3.2 PC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根据主要工程进度来利用BIM技术编制计划时,要明确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工程特点以及结构信息,创建出一种能够将工作有效分解的结构,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以及专项方案来编制出更加准确的进度计划,基于施工设计图来完善设计模型以及施工过程模型等上游模型,进一步创建出进度管理的BIM模型,完成对于资源以及工程量的合理配置,并通过优化审查形成的方式,来形成最为优质的进度管理模型。除此之外,通过BIM技术所形成的进度管理模型,能够有效完善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内容,直观的展现出进度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提升进度管理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3.3 PC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中,应当在深化设计模型的过程中提取出对应的材料清单,并在进行高效处理后形成对应的工程材料采购数据信息,而后转入到正常的生产施工环节之中。而在这一资源管理过程中使用BIM技术,能够更好的编制主要的采购计划,管理好工程材料的具体使用以及仓库储存,实现深入的数据信息追溯管理。另外,由于资源管理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利用BIM技术来保证各类数据信息的合理性,保证所用的工程材料以及预制构件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管理。
3.4 PC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施工预算环节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根据主要的施工图纸变更资料、设计资料,并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来创建出相应的等量模型。同时,还要依据清单之中的规范以及定额规范来编制与之对应的工程量清单,遵循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预制构件的主要参数以及特征,准确的计算出模型元素内部的清单工程量,并以此为基础来生成出专业的模型。而在将清单计算量导入到计价软件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主要的价格信息以及定额规范来计算工程价格,更好的实现降低PC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的目标。
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PC装配式建筑在提升施工效率、节能环保以及工业化生产等多个方面,都拥有着相对较为明显的优势,而随着工业的智能化发展,将BIM技术合理应用在PC装配式建筑当中,能够更好的衔接设计、运维以及施工等各个阶段,在根本上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全寿命管理,这也使其成为了城市建筑发展的新模式。无论是在PC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能够为一体化的施工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贺龙,谭炳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0(06):52-53.
[2]洪爱彪.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3-124+144.
【关键词】BIM技术;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应用措施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5.076
在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理念的推动下,建筑行业也逐渐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信息化技术能够与工业化手段有效结合,贯穿到建筑的生产、设计以及施工等全过程,在根本上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PC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在国外有着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采取工厂预制以及现场拼装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施工建设,机械化程度较高,不僅有着极高的施工效率,并且对于工人的需求也相对较少。
1、BIM技术的基本概述
BIM技术,其主要就是对各个构件模型的数据信息进行组织、创建以及管理的一种过程中,早在2002年,BIM技术就已经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应用,而在多年来的发展完善阶段中,BIM技术的整体应用功能以及应用范围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同时,由于BIM技术自身拥有着协调性以及可视化的特点,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可以实现三维查看,更加直观的将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的各种关系和细节加以展现,并且由于建筑本身所涉及到的专业相对较多,各个设计人员都可以基于BIM模型来展开设计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通过BIM模型,还可以对各类紧急情况进行预演,找寻出与之对应的紧急处理方案。随着BIM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已经对建筑生命周期的应用管理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BIM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就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以及工程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而在PC装配式结构建筑中的应用正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但却仍旧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表现出了一种参数化、多元化以及专业协同等技术特点。
2、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优势
在当前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由于自身质量不稳定、施工损耗大、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对周边环境不友好等问题,促使建筑行业本身要进行转型升级,国家也逐渐重视,并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建筑模式的研发和应用。而PC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其可直接在施工现场中对工厂化预制构件进行更好的搭配,并形成一种完整的建筑。我们根据所用预构件的形状以及施工方式,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板材建筑、盒式建筑、砌块建筑以及骨架板材建筑等多种形式,这些预制构件都是优先在各类专业的工厂当中进行生产,主要有内墙板、墙板、楼梯以及叠合板等,并根据主要的图纸进行精细化制造。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PC装配式建筑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现场之中的作业量,提升施工建设的安全性,并且局部装配式装修还能够与建筑主体施工建设同步展开。而在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条件下,预制构件的具体生产效率也会逐步提升,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需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构件的标准程度,并且在现场施工阶段,PC装配式建筑所消耗的材料以及时间相对较少,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需求。
3、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措施
3.1 PC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PC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具体包括施工组织的模拟优化、深化施工设计、图纸会审、可视化交底以及设计变更管理等多种内容。技术管理之中BIM技术的应用,应当由具体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员负责更好的实施,首先,在深化专业工程施工设计时,应当明确以下两个内容,一是现浇混凝土的深化结构设计,二是预制装配是混凝土工程的深化设计,在这两个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出BIM技术的应用;其次,在图纸会审之中,应当利用BIM技术来将施工设计文件以及设计模型作为基础来展开图纸会审,明确碰撞检查报告以及内审报告的实际内容,并形成专业的图纸会审纪要,在最大程度上完成变更完毕后施工图纸的设计模型;再次,可视化交底中应用BIM技术,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以及相关标准来制定好详细、全面的交底方案,特别是针对使用PC外墙板的建筑,其预留套管、线盒、线路走向等极易出现问题的交叉点,更需将其可视化,并进一步输出为可视的交底文件,在审核完毕后,由相关的各方人员共同签字来确定好技术交底单;最后,在设计变更管理中,BIM技术的使用应当根据具体的变更文件,创建出与之对应的变更模型,统计好具体的工程变更量,从而形成变更完毕后的模型。
3.2 PC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根据主要工程进度来利用BIM技术编制计划时,要明确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主要工程特点以及结构信息,创建出一种能够将工作有效分解的结构,并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以及专项方案来编制出更加准确的进度计划,基于施工设计图来完善设计模型以及施工过程模型等上游模型,进一步创建出进度管理的BIM模型,完成对于资源以及工程量的合理配置,并通过优化审查形成的方式,来形成最为优质的进度管理模型。除此之外,通过BIM技术所形成的进度管理模型,能够有效完善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内容,直观的展现出进度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提升进度管理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3.3 PC装配式建筑施工资源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资源管理中,应当在深化设计模型的过程中提取出对应的材料清单,并在进行高效处理后形成对应的工程材料采购数据信息,而后转入到正常的生产施工环节之中。而在这一资源管理过程中使用BIM技术,能够更好的编制主要的采购计划,管理好工程材料的具体使用以及仓库储存,实现深入的数据信息追溯管理。另外,由于资源管理在PC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利用BIM技术来保证各类数据信息的合理性,保证所用的工程材料以及预制构件能够得到更加稳定的管理。
3.4 PC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在施工预算环节中采用BIM技术,可以根据主要的施工图纸变更资料、设计资料,并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来创建出相应的等量模型。同时,还要依据清单之中的规范以及定额规范来编制与之对应的工程量清单,遵循工程量计算的基本原则,充分结合预制构件的主要参数以及特征,准确的计算出模型元素内部的清单工程量,并以此为基础来生成出专业的模型。而在将清单计算量导入到计价软件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主要的价格信息以及定额规范来计算工程价格,更好的实现降低PC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的目标。
结论: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模式,PC装配式建筑在提升施工效率、节能环保以及工业化生产等多个方面,都拥有着相对较为明显的优势,而随着工业的智能化发展,将BIM技术合理应用在PC装配式建筑当中,能够更好的衔接设计、运维以及施工等各个阶段,在根本上实现了建筑工程的全寿命管理,这也使其成为了城市建筑发展的新模式。无论是在PC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能够为一体化的施工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以及建设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贺龙,谭炳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0(06):52-53.
[2]洪爱彪.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3-1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