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步获得的基本素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不仅不利于語文学科学习,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基于此,下文重点分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突出阅读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分析的根本目标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者,要深化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合理积累知识,发展阅读思维,强化语言应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做好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局限,认知缺乏、知识经验不足,在阅读学习阶段,小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
一、创设教学情景,深化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情感阅历比较少,缺乏认知能力,情感教育目标渗透过程中,我们最好可以结合教学情景做好引导,结合情景内容感知人物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核心思想。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指导过程中,要求教师可以立足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渗透情感目标,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生动情景引导体验情感变化过程,满足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基于教材内容排练话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扮演晏子或楚王等任意角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编排话剧。在该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保障课堂教学的秩序。通过话剧表演,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具有爱国精神和优秀外交能力的晏子的赞美,进而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展开科学有效的情景化教学这一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范围内自主分析文章情感,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好文章的相关知识,更高程度地保障课堂效果。
二、组织文本细读,体现核心素养
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将文本细读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文本细读的核心方法和理念就是对关注文章内容的细节讨论,利用文章中的细节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原人物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文本细读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片段教学方法的局限,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试着用文章细读的方法领会文章精神内涵与创作技巧。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两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代研究唐诗的人曾这样表示,说有时候诗人为了押韵,以及形式上的工整及意境上的完美,可能会采用一些虚构的手法来描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比如,像这首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说当时诗人描写的场景已经是半夜,所以不可能会出现敲钟的声音,作者描写的意境尽管十分深入人心,但是真实性值得商榷。后来,经过探究发现,在当时那个年代,苏州城附近的一些古寺的确有半夜敲钟的习惯。这里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就是希望老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更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揣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实现群文阅读,全面提高效率
群文阅读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方式不同,是指围绕选定的阅读主题选择相关的多篇文章共同阅读,克服了单篇阅读教学效率低的问题[3]。在具体指导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同一主题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对比教学,也可以选定一篇文章,额外选入一些和本篇文章在裁、写作风格上具有相似性的文章,拓展阅读。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七”为例,该单元收录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的主题均为童话故事,并借助童话故事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在带领学生参与群文阅读过程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四篇文章的异同点,深刻了解童话故事特点。另外,在完成单元群文阅读学习任务之后,由于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 “趁热打铁”,给学生推荐更多童话作品,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四、联合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兴趣,旨在养成学生持续的阅读习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外阅读教学的优势和作用体现出来,就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目标来说,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更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养成写作思维[4]。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一篇,故事内容生动、情节丰富,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除了生字词教学,要格外强调幻想与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比本课时的文本内容,尝试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如《丑小鸭》《拇指姑娘》《小人鱼》等,通过组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在写作手法、文章构思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积累写作素材与技巧方法,为后续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路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正构建有效课堂。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性还不足,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化教学反思,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方法体系。本文讨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27):128.
[2]陈立固.谈小学语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29):44.
[3]张超.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56.
[4]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9):137.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分析的根本目标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者,要深化理解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合理积累知识,发展阅读思维,强化语言应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做好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重要一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有局限,认知缺乏、知识经验不足,在阅读学习阶段,小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学习体验。
一、创设教学情景,深化情感教育
小学生的情感阅历比较少,缺乏认知能力,情感教育目标渗透过程中,我们最好可以结合教学情景做好引导,结合情景内容感知人物特点、情感变化以及核心思想。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指导过程中,要求教师可以立足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渗透情感目标,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以生动情景引导体验情感变化过程,满足小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例如,在《晏子使楚》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基于教材内容排练话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扮演晏子或楚王等任意角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编排话剧。在该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保障课堂教学的秩序。通过话剧表演,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具有爱国精神和优秀外交能力的晏子的赞美,进而提升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通过展开科学有效的情景化教学这一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范围内自主分析文章情感,使其更为深入地了解好文章的相关知识,更高程度地保障课堂效果。
二、组织文本细读,体现核心素养
文本细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阅读技巧,将文本细读方法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文本细读的核心方法和理念就是对关注文章内容的细节讨论,利用文章中的细节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原人物情感。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文本细读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片段教学方法的局限,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试着用文章细读的方法领会文章精神内涵与创作技巧。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两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后代研究唐诗的人曾这样表示,说有时候诗人为了押韵,以及形式上的工整及意境上的完美,可能会采用一些虚构的手法来描述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比如,像这首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说当时诗人描写的场景已经是半夜,所以不可能会出现敲钟的声音,作者描写的意境尽管十分深入人心,但是真实性值得商榷。后来,经过探究发现,在当时那个年代,苏州城附近的一些古寺的确有半夜敲钟的习惯。这里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就是希望老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的时候,更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揣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意,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实现群文阅读,全面提高效率
群文阅读和传统的单篇阅读方式不同,是指围绕选定的阅读主题选择相关的多篇文章共同阅读,克服了单篇阅读教学效率低的问题[3]。在具体指导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同一主题单元的课文放在一起对比教学,也可以选定一篇文章,额外选入一些和本篇文章在裁、写作风格上具有相似性的文章,拓展阅读。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七”为例,该单元收录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四篇文章,这四篇文章的主题均为童话故事,并借助童话故事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在带领学生参与群文阅读过程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四篇文章的异同点,深刻了解童话故事特点。另外,在完成单元群文阅读学习任务之后,由于小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 “趁热打铁”,给学生推荐更多童话作品,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四、联合课外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兴趣,旨在养成学生持续的阅读习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外阅读教学的优势和作用体现出来,就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目标来说,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更利于学生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养成写作思维[4]。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一篇,故事内容生动、情节丰富,带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除了生字词教学,要格外强调幻想与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比本课时的文本内容,尝试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故事,如《丑小鸭》《拇指姑娘》《小人鱼》等,通过组织群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在写作手法、文章构思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积累写作素材与技巧方法,为后续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构建有效的阅读课堂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路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新课改要求,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真正构建有效课堂。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性还不足,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化教学反思,合理构建阅读教学方法体系。本文讨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27):128.
[2]陈立固.谈小学语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29):44.
[3]张超.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56.
[4]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9):137.
(重庆市江津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