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锦州市委围绕建设辽西中心城市目标,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升级战略为动力,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持“三个一线”,聚焦党建,聚力基层,帮助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上水平、服务群众见成效。
领导在一线带动,目标同向助基层。锦州市委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升到战略地位,摆在各级党委工作首要位置,重点部署,全力推进。一是深入基层,书记当先锋。按照市委部署,市县两级党委书记发挥“头雁”作用,下移重心,直接进村入户,在工作中明责任,在尽责中做承诺,在践诺中抓整改,在整建中出成效,同心、同向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同时市委规定软弱涣散村为必进村。全市各级党委书记带头下基层、转作风,已开展调研走访1800次,形成理论文章70余篇。二是联系基层,书记有专线。为及时发现基层问题,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市委书记王明玉亲自聘任了50位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社情民意联络员。9个县(市、区)委书记也各自聘任联络员30名,共解决问题160余个。三是定点帮扶,书记争样板。市县党委书记每人确定一个软弱涣散村作为联系帮扶对象,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进行帮扶,打造后进变先进的样板工程。市委书记王明玉联系的義县九道岭镇三家子村,群众给他的“见面礼”就是请他帮助解决6个难题,经过努力已全部落实,该村成为软弱涣散村转换的示范村。
责任在一线牵动,优质服务进基层。市委组建了市县领导干部、“第一书记”“70后”县级年轻干部、驻村指导员四支队伍,采取驻村帮扶与定期指导相结合,助力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一是帮助强组织,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快速提升。市县两级108名党员领导干部在“进百村、入百户”活动中,各联系一个软弱涣散村,围绕村“两委”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健全组织及制度等内容,帮助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引领发展能力。目前,共培训村干部7200余名,解决难题1200余个。二是帮助建队伍,基层干部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市委开展了“70后”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和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活动,发挥年轻干部学历高、素质好、眼界宽的优势,围绕软弱村转化、与村干部“一对一”结对强能力、提高致富本领等,帮助基层干部强素质。2014年,市县乡三级党委共向基层一线选派各类人才2800余名,培养带领致富和带头致富人才3200余名。三是帮助促发展,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信任度快速提升。帮扶干部因村制宜,以强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为切入点,把挖掘内部潜力与借力前行相结合,拓宽致富渠道。截至目前,驻村干部共帮助400余个困难户脱贫,引进新技术50项、新项目78个。
政策在一线推动,持续加劲强基层。锦州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抓好固本强基、壮根增效工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建好活动阵地,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市委实施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对改扩、新建活动场所,采取财政投入、党费补贴、社会捐助、基层组织自筹资金和开发商无偿提供场所等形式解决。对办公面积未达标和没有活动场所的,纳入集中整治问题规划,县(市、区)委书记与主管部门领导签订限期建设责任状,限期建设。二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将村(社区)干部报酬、离职村干部待遇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并建立工资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办公经费投入,设定最低标准线,按照村不少于1.8万元、社区不少于5万元标准,按时拨付,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三是完善激励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对基层干部的考录、选拔、奖励等关系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明底线、明导向,在政策上适度倾斜,激励基层干部安心工作、创业发展。针对基层干部社会保障问题,由市财政每年划拨500多万元彻底解决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问题,受到社区干部的普遍欢迎。(作者单位:锦州市委组织部)
领导在一线带动,目标同向助基层。锦州市委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升到战略地位,摆在各级党委工作首要位置,重点部署,全力推进。一是深入基层,书记当先锋。按照市委部署,市县两级党委书记发挥“头雁”作用,下移重心,直接进村入户,在工作中明责任,在尽责中做承诺,在践诺中抓整改,在整建中出成效,同心、同向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同时市委规定软弱涣散村为必进村。全市各级党委书记带头下基层、转作风,已开展调研走访1800次,形成理论文章70余篇。二是联系基层,书记有专线。为及时发现基层问题,了解群众的真实情况,市委书记王明玉亲自聘任了50位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老党员老干部作为社情民意联络员。9个县(市、区)委书记也各自聘任联络员30名,共解决问题160余个。三是定点帮扶,书记争样板。市县党委书记每人确定一个软弱涣散村作为联系帮扶对象,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进行帮扶,打造后进变先进的样板工程。市委书记王明玉联系的義县九道岭镇三家子村,群众给他的“见面礼”就是请他帮助解决6个难题,经过努力已全部落实,该村成为软弱涣散村转换的示范村。
责任在一线牵动,优质服务进基层。市委组建了市县领导干部、“第一书记”“70后”县级年轻干部、驻村指导员四支队伍,采取驻村帮扶与定期指导相结合,助力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一是帮助强组织,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快速提升。市县两级108名党员领导干部在“进百村、入百户”活动中,各联系一个软弱涣散村,围绕村“两委”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健全组织及制度等内容,帮助基层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引领发展能力。目前,共培训村干部7200余名,解决难题1200余个。二是帮助建队伍,基层干部服务质量快速提升。市委开展了“70后”年轻干部下基层锻炼和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活动,发挥年轻干部学历高、素质好、眼界宽的优势,围绕软弱村转化、与村干部“一对一”结对强能力、提高致富本领等,帮助基层干部强素质。2014年,市县乡三级党委共向基层一线选派各类人才2800余名,培养带领致富和带头致富人才3200余名。三是帮助促发展,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干部的信任度快速提升。帮扶干部因村制宜,以强经济、促发展、惠民生为切入点,把挖掘内部潜力与借力前行相结合,拓宽致富渠道。截至目前,驻村干部共帮助400余个困难户脱贫,引进新技术50项、新项目78个。
政策在一线推动,持续加劲强基层。锦州市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抓好固本强基、壮根增效工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新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建好活动阵地,优化提升服务功能。市委实施了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对改扩、新建活动场所,采取财政投入、党费补贴、社会捐助、基层组织自筹资金和开发商无偿提供场所等形式解决。对办公面积未达标和没有活动场所的,纳入集中整治问题规划,县(市、区)委书记与主管部门领导签订限期建设责任状,限期建设。二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将村(社区)干部报酬、离职村干部待遇纳入财政预算,按时足额拨付,并建立工资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加大办公经费投入,设定最低标准线,按照村不少于1.8万元、社区不少于5万元标准,按时拨付,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三是完善激励措施,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对基层干部的考录、选拔、奖励等关系切身利益的事项,坚持明底线、明导向,在政策上适度倾斜,激励基层干部安心工作、创业发展。针对基层干部社会保障问题,由市财政每年划拨500多万元彻底解决社区工作者“五险一金”问题,受到社区干部的普遍欢迎。(作者单位:锦州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