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1年1~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92例(106只眼)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按就诊时间单双周编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60只眼)在玻璃体手术中即行全视网膜光凝(PRP);B组(46只眼)在术后1月内分3~4次完成PRP.随
【机 构】
:
430070湖北,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医院,430070湖北,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医院,430070湖北,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医院,430070湖北,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医院,430070湖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1年1~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92例(106只眼)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按就诊时间单双周编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60只眼)在玻璃体手术中即行全视网膜光凝(PRP);B组(46只眼)在术后1月内分3~4次完成PRP.随访6~12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者为50只眼(83.3%),下降者1只眼(1.7%),不变者9只(15.0%);视力>0.05者48只眼,较治疗前19只眼明显提高(P<0.01).B组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为33只眼(71.7%),视力不变者6只眼(13.0%),视力下降者7只眼(15.2%),治疗后视力(≥)0.05者32只眼,较治疗前10只眼亦明显提高(P<0.01).两组视力提高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未出现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仅7只眼(11.7%)出现持续性浓密玻璃体出血,而B组中玻璃体腔再次出血者18只眼(39.1%),其中10只眼不能完成PRP,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A组中为1只眼(2.2%),B组中为4只眼(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地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术中即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提高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一定时期硅油填充术后病人乳化集中趋势及其发生率,探讨硅油乳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行硅油填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原始疾病、有无晶状体、硅油填充时间、硅油填充次数归类,统计硅油乳化发生情况.结果 符合标准者807只眼,其中硅油乳化108只眼(13.4%).硅油乳化发生情况:根据不同原始疾病比较,差异有统
目的 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功能状况,寻找合适的眼位控制力检查方法及评分标准.方法 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遮盖试验阳性患者分别检查眼位控制力及双眼视觉.眼位控制力参照Mayo评分标准,观察患者的远距离眼位控制力.根据用时不同计为0~5分.0分为外隐斜,5分为可疑恒定性外斜视,均予以排除.1~4分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
目的 探讨前房胆固醇结晶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眼科收治的前房胆固醇结晶4例(5只眼)结合文献报告8例(8只眼)资料的分析.结果 12例(13只眼)前房胆固醇结晶患者均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其中4例(4只眼)视网膜脱离.视力:无光感3只眼,CF~0.02为3只眼,0.04~0.1为2只眼,0.04~0.1为3只眼,0.2~0.8为2只眼.结论 前房胆固醇结晶极为罕见,因结晶体太小易被
目的 对比2.2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与 3.0mm标准切口同轴超声乳化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6月至2011年11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0例(70眼),随机分为2组:2.2 mm组35例(35眼),3.0 mm组35例(35眼),分别通过2.2 mm微切口及3.0mm标准透明角膜切口行同轴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lco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和不同表现的外伤性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方法对22例(22眼)外伤性白内障于伤后不同时间行超声乳化吸出术、针吸术或囊外摘出术。均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比较手术效果。结果经3—12月术后随访,全部眼压正常,恢复视力至0.15—1.0。其中0.5—1.0者占81.81%,均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对不同情况下、不同眼外伤性白内障,及时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在球后 、表面麻醉下给25例(25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且无囊膜眼行角膜缘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 25只眼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的效果确切。
论文所附照片应清晰,对比度好,尺寸一致,并通过邮局寄至我刊编缉部。网上发送照片如果为数码照相,要求单位像素每英寸至少300线以上;如果为光学相片,请用300线以上的扫描仪进行扫描。请作者按此要求投稿,以免由于图片质量差而影响刊出。
患者女,22岁.9年前出现远视力下降,经屈光验光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2009年9月27日术前检查:右眼-7.5/-0.75×15→ 1.2;左眼-7.75/-0.5×10→1.2.瞳孔等大等圆,CD:5.3 mm,光反射存在,RADD(-).双眼角膜透明,KP(-),前房深度正常,Tyndall(-),虹膜纹理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底豹纹状改变.角膜地形图:右眼Simk:max46.5D@
目的 运用海德堡频域光学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PPRT),并探讨其在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应用Spectralis OCT后极部非对称性分析软件测量99名正常人的PPRT,观察正常人PPRT的图形特征和分析上方象限、下方象限及平均厚度值,并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TDRS)9分区,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