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节能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长远发展,同时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就要求建筑师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重视对节能建筑设计的研究,切实实现建筑设计的节能化,以便真正达到人与建筑、环境与经济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来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效益。
【关键词】 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同时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受关注的话题。节能建筑就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实表明,我国加大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刻不容缓。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房屋建筑所消耗的能源比例也逐年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房屋建筑消耗能源量,最关键的举措在于做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建设节能型房屋建筑,这也是“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对于建筑的设计不仅考虑美观舒适,还关注设计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环保节能”方面。
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房屋通风的设计
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一一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2、房屋外墙保温节能的设计
对于我国现有房屋建筑而言,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外围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则是房屋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众多施工实践显示,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3、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住宅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的合理尺度、面积、开间和进深,当前有盲目扩大起居室面积,每套住宅设大小几个卫生间。进户过厅和景观平台等的奢华倾向。要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面积等。应尽可能多地布置主要居住空间于南向,并做好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
4、大力发展节能材料
整个房屋建筑过程中都离不开建筑材料,所以建筑材料在节能环保设计上有着重大作用。选取合理的节能材料,不仅要注意节能,还要经济、高效。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形形色色的节能材料被研发出来,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房屋设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效的节能材料,还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地方性材料。比如传统管道是金属材质,在用作水管道材料时,就容易发生结垢、渗漏、腐蚀、生锈等问题,此时使用优质塑料管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减少损耗,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绿色管材既省能耗又环保,有着很好的节能效果。
5、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对防火设计的主要要求即:首先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总平面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火灾威胁的可能性,并且为消防车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其确定总平面设计之后,还要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此举是设计防火规范中最基本的措施,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来说,耐火等级应该根据建筑的高度、面积、对生命和政治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所确定的防火等级要保证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墙、梁、楼板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遭到破坏,也不会由此基本构建蔓延到其他部位,从而可以为抢救人员、物资提供充足的时间。另外还要求其他部位的防火设计也应该按照相应的级别来进行,比如楼梯电梯的设计要求与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结构抗震要求等等来进行相应设计。
6、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除了要控制窗墙比外,还需增加玻璃门窗的热工性能:一是选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如Low-E镀膜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门窗型材,同时加强窗墙间、框扇间的接缝气密性设计。二是增加外墙玻璃门窗遮阳设计,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门窗直接进入室内而耗能。由于遮阳位置和方式不同,主要有:(1)水平式外遮阳,适用于接近南向外窗;(2)垂直式外遮阳,适用于东北向、西北向外窗。为克服传统固定式遮阳在采光、自然通风、视野等方面的矛盾,上述两种遮阳方式在生态节能建筑中较多地采用活动百叶遮阳,可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百页角度遮阳,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3)活动内遮阳,主要有遮阳卷帘和遮阳百页等。相比外遮阳,更灵活,更便于用户根据季节天气变化调节使用。但其缺点也较大,除部分热量被反射出窗外,其余热量留在了室内而增大空调制冷能耗。
7、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 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温度阻尼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趨势,因其关乎着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的国策之一,通过使用节能材料,运用节能技术等方面,实现节能目的,并且要注意尽最大可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必然会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也可以改善世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单承宁,浅谈建筑物的门窗节能[J],安徽建筑,2012(01).
[2]原甲,新疆小城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J],节能与环保,2010(09).
[3]王学龙.关于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趋势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76.
[4]梁昕.浅析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发展趋势[J].赤子,2012,5(5):22-23。
【关键词】 建筑设计节能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同时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环境威胁。而且,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而实际利用效率却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受关注的话题。节能建筑就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事实表明,我国加大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刻不容缓。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房屋建筑所消耗的能源比例也逐年呈上升趋势,为了降低房屋建筑消耗能源量,最关键的举措在于做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建设节能型房屋建筑,这也是“十一五”规划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对于建筑的设计不仅考虑美观舒适,还关注设计个性以及“以人为本”“环保节能”方面。
建筑设计中重视节能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1、房屋通风的设计
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一一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2、房屋外墙保温节能的设计
对于我国现有房屋建筑而言,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外围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则是房屋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众多施工实践显示,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3、合理的平面布置
在住宅设计中,首先要确定卧室、起居室、餐厅、厨卫等功能空间的合理尺度、面积、开间和进深,当前有盲目扩大起居室面积,每套住宅设大小几个卫生间。进户过厅和景观平台等的奢华倾向。要关注功能空间的紧凑性,避免与功能无关的空间尺度,出现过多的交通面积等。应尽可能多地布置主要居住空间于南向,并做好日照、通风和空气对流。
4、大力发展节能材料
整个房屋建筑过程中都离不开建筑材料,所以建筑材料在节能环保设计上有着重大作用。选取合理的节能材料,不仅要注意节能,还要经济、高效。目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形形色色的节能材料被研发出来,设计人员可以根据房屋设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效的节能材料,还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地方性材料。比如传统管道是金属材质,在用作水管道材料时,就容易发生结垢、渗漏、腐蚀、生锈等问题,此时使用优质塑料管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减少损耗,还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这种绿色管材既省能耗又环保,有着很好的节能效果。
5、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对防火设计的主要要求即:首先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总平面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火灾威胁的可能性,并且为消防车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其确定总平面设计之后,还要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此举是设计防火规范中最基本的措施,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来说,耐火等级应该根据建筑的高度、面积、对生命和政治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所确定的防火等级要保证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墙、梁、楼板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遭到破坏,也不会由此基本构建蔓延到其他部位,从而可以为抢救人员、物资提供充足的时间。另外还要求其他部位的防火设计也应该按照相应的级别来进行,比如楼梯电梯的设计要求与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结构抗震要求等等来进行相应设计。
6、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
据统计资料,在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除了要控制窗墙比外,还需增加玻璃门窗的热工性能:一是选用单层或多层中空或低辐射玻璃(如Low-E镀膜玻璃)和经热断桥处理的门窗型材,同时加强窗墙间、框扇间的接缝气密性设计。二是增加外墙玻璃门窗遮阳设计,防止夏季太阳辐射热透过玻璃门窗直接进入室内而耗能。由于遮阳位置和方式不同,主要有:(1)水平式外遮阳,适用于接近南向外窗;(2)垂直式外遮阳,适用于东北向、西北向外窗。为克服传统固定式遮阳在采光、自然通风、视野等方面的矛盾,上述两种遮阳方式在生态节能建筑中较多地采用活动百叶遮阳,可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百页角度遮阳,不影响自然采光和通风;(3)活动内遮阳,主要有遮阳卷帘和遮阳百页等。相比外遮阳,更灵活,更便于用户根据季节天气变化调节使用。但其缺点也较大,除部分热量被反射出窗外,其余热量留在了室内而增大空调制冷能耗。
7、合理的建筑空间设计
合理的空间设计是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平面分隔和竖向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住宅设计中,就经常将使用频率较少的房间如厨房、餐厅、次卧室等房间布置在北侧, 形成对北侧寒冷空气的“温度阻尼区”,从而达到节能及保证使用频率较多房间的舒适度的目的。
结束语
建筑节能设计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趨势,因其关乎着国家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成为我国发展的国策之一,通过使用节能材料,运用节能技术等方面,实现节能目的,并且要注意尽最大可能提高能源利用率,这必然会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也可以改善世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单承宁,浅谈建筑物的门窗节能[J],安徽建筑,2012(01).
[2]原甲,新疆小城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J],节能与环保,2010(09).
[3]王学龙.关于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趋势的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76.
[4]梁昕.浅析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发展趋势[J].赤子,2012,5(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