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都市空间中的日本文学分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以世界历史以及日本近代化进程为经纬,将日本作家有关上海的文学创作活动大致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明治维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萌芽发展期,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的绽放转型期,第三阶段是七七事变后直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战时观察反省期。
  关键词:上海都市空间;日本文学;分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明治维新过后,日本直接从西洋“引进”近代各项制度、建立起以天皇为中心的“国民国家”。这就使幕末时期为日本传来各种“近代国家”信息的上海失去了其“中转地”的作用。虽然说对于“国家”意义上的日本而言,上海已经不在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但是对于众多期盼着“冲破思想束缚,追求大陆雄飞”的日本人来说,上海都市空间无疑成为他们最恰当的选择。这一时期有关上海的文学创作,有谷崎润一郎对江南水乡的感怀之情,有芥川龙之介眼里的“粗鄙西洋”,也有井上红梅所描画的“娱乐都市”。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上海,作为较早的一批文学探险者,他们的出现为日后更多的文人墨客游历上海奠定了基础,而他们各自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别样上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的日本人。
  第二阶段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七事变爆发的绽放转型期。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本国内也是如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批的日本文化人开始追随前人脚步,纷纷来到正处于租界发展“黄金时期”的上海。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上海都市空间,产生了大量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村松梢风的《魔都》、《上海》为读者展现出一幅“没有传统,没有束缚的自由都市”的上海都市形象。金子光晴则在《鲨沉》、《骷髅杯》等作品中塑造出“污泥浑浊的上海”,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颓废上海的坦白者”。继两人之后游访上海的横光利一作为“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在其作品《上海》中系统全面地展示了“群众运动背景下的上海”。井东宪从自身创作需要角度出发发表了《上海夜话》、《新上海夜话》、《红魔窟与血旗》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将上海描绘成他眼中的 “朦胧都市”和“情报都市”。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像前田河广一郎这样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在其《从支那收手吧》里,作者试图将上海刻画成一个洋溢着抗暴势能的革命都市,在这里有无数自发组织起来的劳工大众,其中包括后来团结在总工会旗号下,积极参加大罢工的码头苦力们。而随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不断壮大,蓄意侵略中国的爪牙也逐渐显现,1932年日本制造了“1·28”开始将攻击目标瞄准上海,事件波及到日本国内以后,日本人同上海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阶段仍有关注魔都新奇事物的粉丝,吉行英介就是这样一个游沪派日本作家,在其代表作《新上海隐私》中所主张的“新恋爱观”——“恋爱不必要”论正是他对魔都上海态度的另一种显现。同时也开始出现了以“1·28”事变为题材的作品,直木三十五的《日本战粟》就是这样一部刻画1932年“1·28”事变的文學创作,在他的作品中上海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存在。
  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标志着八年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这也是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正面交锋的发端。这一时期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明显增多。如木村毅的《上海通信》、吉屋信子的《去往战乱的上海》、林房雄的《战争的侧脸》以及榊山潤的《上海战线》,他们都是在七七事变后各个杂志报社派往上海的特派员,亲眼目睹并以文学作品的方式记录了战争开始打响时的上海都市。随着战争的升级,不断出现了对战争思考的文学创作。阿部知二的《大河》与《绿衣》,武田泰淳的《上海的萤火虫》,堀田善衛的《祖国的丧失》、《车轮》、《历史》都是这一时期有关上海文学创作的代表。
  当然,造成这一时期此种文学特征出现的原因既存在于上海都市的特殊性本身,同时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政治局势和日本作家创作出发点密不可分。正如小川直美在《「支那」与「通俗」之井東憲の場合》一文中阐述到的一样:“这个时期,众多日本作家选择以上海都市作为创作舞台的理由,既有中国国内自身政治动乱也有伴随着动乱而来的外国侵略。在这种情势下,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中国。”而在具体各个阶段中仍有很多值得深思的课题,笔者将此作为今后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南雲智.村松梢風の上海,そして「上海事変」-『上海事変を語る』を読む.人文学報. 1996.
  [2]小川直美. 「支那」与「通俗」之井东宪. 大阪经大论集.1997.
  [3]和田博文.《言语都市·上海1840——1945》. 藤原书店.1999.
  [4]趙夢雲.「遊蕩児」村松梢風の『上海』.東瀛求索.2000.
  [5]赵梦云.《上海·文学残像——日本作家的光与影》.田畑书店.2000.
  [6]紅野敏郎.本·人·出版社(91)井東憲の『地獄の出来事』(総文館)と『井東憲詩集』(騒人社).国文学.2006.
  [7]木村泰枝. 《西方·日本·中国——日本人的“上海梦想”》.复旦大学.2008.
  [8]刘建辉.《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讲谈社.2008.
  [9]竹内瑞穂.大衆化をめぐる<交通>——井東憲『上海夜話』における???????探偵小説の試み (特集 ???????期における社会と芸術の<交通>).日本文学.2009.
  [10]徐暁純.日本人作家の見た1920年代の上海:芥川龍之介と村松梢風との比較.千里山文学論集. 2009.
其他文献
项目课题:本文为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A类)“塞林格中短篇小说中的东方元素研究”的结项成果。  摘 要:塞林格——一位文坛隐士,其一生与东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二战后,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文化,了解禅宗和印度的吠檀多,寻求拯救的方法。这也在他的小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主要通过塞林格的小说集《九故事》中的最后一篇《特迪》来分析塞林格当时对东方文化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关
摘 要: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诗歌逆反英诗传统,“向内转”;突显现代性,寻求新意象,改革文字;作品中传统时间观念受到破坏;诗人把目光转向国外优秀文化。本文就以深度意象派代表勃莱的诗为例证,窥探美国现代诗的特点。  关键词:美国现代诗;现代主义;罗伯特·勃莱;深度意象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1  引言:  20世纪
摘 要:巴拉蒂·穆克尔吉的小说《詹思敏》讲述了詹思敏在印度父权制社会以及美国的生活经历。她在两国都不同程度的遭受着身份危机,但她不断地适应异域文化,不断构建自己的身份,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此小说为第三世界移民女性适应主流文化树立了榜样。  关键词:巴拉蒂·穆克尔吉;《詹思敏》;身份危机;身份构建;第三空间  作者简介:邢曼,籍贯:黑龙江省五常县,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语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众所周知,它是一部意识流小说。描写的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南方杰弗逊镇的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以及各个家庭成员的遭遇与精神状态。本文拟从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和父爱的冷漠带来的宿命论的传承来分析昆丁的命运。  关键词:原因;俄狄浦斯情结;宿命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大江文学深受萨特存在主义的影响,这一点已经为大江文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公认。笔者通过分析萨特存在主义对大江初期作品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出大江式存在主义文学发端于对萨特存在主义的模仿。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大江初期作品;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一、引言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
摘 要:海因利希·冯·克莱斯特,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被认为是德国最早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之一,作为克莱斯特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的《O侯爵夫人》,突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本文通过对此篇小说的浅析,透视当时社会环境,普遍人物性格与现代思想。  关键词:克莱斯特;反抗与约束;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骆佩(1994-),女,湖北省武汉人,汉族,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语系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
摘 要:法国浪漫主义小说家大仲马以创作通俗历史故事闻名,在其小说中,以历史中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背景,将历史进行通俗化的演绎。在叙事中,他将戏剧创作的手法植于文本中,用偏离小说化的叙事策略将历史进行整体全面的演绎,从而引导读者更加深入的思考历史。  关键词:大仲马;小说;偏离;叙述策略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0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目的:千根草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千根草Euphorbia thymifolia L的全草。全草入药,具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收敛止痒功效;主治疟疾,泄泻,痔疮,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等症。千根草虽在我国
摘 要:本文试图从结构主义视角分析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对小说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及对立面的解析,使我们对这部小说的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结构主义;冲突;现实  作者简介:麻瑞(1986-),女,西安市人,汉族,硕士,西安工程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