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时期, 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生活呈现出的新的特质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复杂和繁重。高校目前采取的学生管理模式对管理大学生的行为品质, 培养其优良作风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效果难以持久。究其原因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缺乏内在的目标和动力。鉴于此, 作者力求通过改革大学生的管理模式来重塑大学生学习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使他们成材。本文涉及传统管理模式分析、借鉴其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新管理模式的构架简介。
【关键字】高等教育 管理模式 大学生管理
一、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弊端
现在大学生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一板一眼,高校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达到约束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每一天早晨在固定的时间来电,大家起床洗漱,部分高校还要求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操场跑步打卡,之后是课业安排。晚上在固定的时间断电断网就寝,以约束大学生就寝时间,以免耽误第二天的教学活动。
这种制度型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强制性的管理能让部分自制力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按时做该做的事,对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形成有纪律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但是尽管制度如此完善,尽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奔波于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一些大学生仍然视法规如无物,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使得学校制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约束力,管理效果也难以持久。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是最适合的?我们能通过改革管理方式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吗?
二、关于两种管理模式设想的否决
设想一,借鉴西方高校管理模式,缩减管理范围,西方高等院校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其他生活方面不加干预,但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会给学生家长带来“学校制度混乱对学生放任自流”的感觉,造成不良社会舆论,因此不宜采用。
设想二,采用全军事化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纵观世界各地,军事训练无疑是最为严格也最有效的训练,在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下,人会变的更加有纪律,思想也会更为净化。但是军事化管理却很难应用到具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我们培养大学生与培养保家卫国的士兵的目的不同,我们需要的是将来可以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财富的高知识型人才,在高校中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二是高校很难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和人才条件来满足常年的军事化管理。所以该项设想也不成立。
高度控制和高度自治的两种模式都不可取。要寻求新的办法, 必须弄清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的原因在哪里。
三、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难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大学生管理工作难、效果难以持久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它具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观念错误。大学的入学资格都是经过千军万马的高考才取得的,在大学之前,无数莘莘学子的挥汗如雨、埋头苦读只为取得老师和家长描述中的“美好天堂”的准入证,老师和家长甚至会这样鼓励学生:“现在好好学是为了将来过好日子,等到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这些只求眼前利益的鼓励在学生心中扎根,到了大学就真的不再学习放任自流了。
第二,缺乏目标。很多高校学生直到上了大三也不知道自己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于是一直浑浑噩噩欢欢乐乐,大学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因为懒散没有目标,所以早操可以不去,上课可以睡觉,熄灯了该睡了还在玩手机。这就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挑战,使得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第三,教育者从外部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内部目标、动机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成绩优秀,从各方面提高综合素质,而学生的动机思想却单一的落在如何找到一個赚钱多的工作上,殊不知课业才是好工作的本钱。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管理总是不能与大学生合拍,致使管理工作困难、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四、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应用理论
由以上分析总结,高校大学生与高校管理模式“合拍”、诉求一致才是正确的良性的管理模式,我们对此提出“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自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与学生诉求一致。
五、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框架
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框架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成材设计阶段、计划实施阶段、定期评估修正阶段以及终极评估。
(一)成材设计阶段
在最初新生入学时期,每个人都懵懵懂懂每个人对于大学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智力水平、情商水平以及思想意识水平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校管理要针对每一个人,而不是笼笼统统、一概而论。在成材设计阶段,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成材设计,利用开学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帮助每个人弄清“我要的是什么”“我的优势特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脚踏实地,切忌空谈未来好高骛远。搞清这几点之后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可行的计划。
(二)计划实施阶段
由于每一个计划都是根据学生自身制定出来的(譬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想要参加那些娱乐项目去哪里玩、功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所以学生自律就更加容易一些。而教师则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在其偏离目标的时候加以鼓励、鞭策。
(三)定期评估修正阶段
刚刚步入大学时我们还是个高中生,但是大学毕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异于之前的各个生命阶段,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定期评估修正学生指定的计划措施,否则我们不免走向僵化呆板的路子。半年为一个调整阶段,时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其朝着正轨发展。
(四)终极评估
四年过去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生活的高校学生有哪些进步呢?我们定义中的成材并非身居高位家财万贯,成材指的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生活状态。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否成材,我们需要在教育工作者的协助下,本人与教育工作者做出终极评估。
【参考文献】
[1]林勇娟,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J].高教论坛,2004,1
[2]王剑敏, 闻曙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理论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
[3]林峰.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4
[4]许亚非, 向万忠.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关键字】高等教育 管理模式 大学生管理
一、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的优势与弊端
现在大学生的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一板一眼,高校希望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达到约束大学生行为的目的。每一天早晨在固定的时间来电,大家起床洗漱,部分高校还要求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操场跑步打卡,之后是课业安排。晚上在固定的时间断电断网就寝,以约束大学生就寝时间,以免耽误第二天的教学活动。
这种制度型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强制性的管理能让部分自制力较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按时做该做的事,对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形成有纪律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可或缺的有力手段。但是尽管制度如此完善,尽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地奔波于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一些大学生仍然视法规如无物,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使得学校制度没有达到预期的约束力,管理效果也难以持久。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才是最适合的?我们能通过改革管理方式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吗?
二、关于两种管理模式设想的否决
设想一,借鉴西方高校管理模式,缩减管理范围,西方高等院校只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其他生活方面不加干预,但这并不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会给学生家长带来“学校制度混乱对学生放任自流”的感觉,造成不良社会舆论,因此不宜采用。
设想二,采用全军事化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纵观世界各地,军事训练无疑是最为严格也最有效的训练,在军事化管理的模式下,人会变的更加有纪律,思想也会更为净化。但是军事化管理却很难应用到具体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是我们培养大学生与培养保家卫国的士兵的目的不同,我们需要的是将来可以步入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财富的高知识型人才,在高校中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二是高校很难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和人才条件来满足常年的军事化管理。所以该项设想也不成立。
高度控制和高度自治的两种模式都不可取。要寻求新的办法, 必须弄清大学生管理工作难度的原因在哪里。
三、造成学生管理工作难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大学生管理工作难、效果难以持久作为一个普遍现象,它具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观念错误。大学的入学资格都是经过千军万马的高考才取得的,在大学之前,无数莘莘学子的挥汗如雨、埋头苦读只为取得老师和家长描述中的“美好天堂”的准入证,老师和家长甚至会这样鼓励学生:“现在好好学是为了将来过好日子,等到了大学就不用学习了。”这些只求眼前利益的鼓励在学生心中扎根,到了大学就真的不再学习放任自流了。
第二,缺乏目标。很多高校学生直到上了大三也不知道自己上大学的目标是什么,于是一直浑浑噩噩欢欢乐乐,大学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因为懒散没有目标,所以早操可以不去,上课可以睡觉,熄灯了该睡了还在玩手机。这就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挑战,使得管理工作难上加难。
第三,教育者从外部提出的要求与学生内部目标、动机之间始终存在着差距。教育工作者希望学生能够学习成绩优秀,从各方面提高综合素质,而学生的动机思想却单一的落在如何找到一個赚钱多的工作上,殊不知课业才是好工作的本钱。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管理总是不能与大学生合拍,致使管理工作困难、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四、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应用理论
由以上分析总结,高校大学生与高校管理模式“合拍”、诉求一致才是正确的良性的管理模式,我们对此提出“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自审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为每一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成才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与学生诉求一致。
五、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框架
高校学生管理自审自制制度框架由以下三个阶段构成:成材设计阶段、计划实施阶段、定期评估修正阶段以及终极评估。
(一)成材设计阶段
在最初新生入学时期,每个人都懵懵懂懂每个人对于大学的定义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智力水平、情商水平以及思想意识水平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校管理要针对每一个人,而不是笼笼统统、一概而论。在成材设计阶段,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其进行成材设计,利用开学之后一个月的时间帮助每个人弄清“我要的是什么”“我的优势特长是什么”“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什么”脚踏实地,切忌空谈未来好高骛远。搞清这几点之后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可行的计划。
(二)计划实施阶段
由于每一个计划都是根据学生自身制定出来的(譬如几点起床、几点吃饭、想要参加那些娱乐项目去哪里玩、功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所以学生自律就更加容易一些。而教师则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在其偏离目标的时候加以鼓励、鞭策。
(三)定期评估修正阶段
刚刚步入大学时我们还是个高中生,但是大学毕竟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异于之前的各个生命阶段,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定期评估修正学生指定的计划措施,否则我们不免走向僵化呆板的路子。半年为一个调整阶段,时时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其朝着正轨发展。
(四)终极评估
四年过去了,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生活的高校学生有哪些进步呢?我们定义中的成材并非身居高位家财万贯,成材指的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生活状态。在高等教育阶段是否成材,我们需要在教育工作者的协助下,本人与教育工作者做出终极评估。
【参考文献】
[1]林勇娟,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J].高教论坛,2004,1
[2]王剑敏, 闻曙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管理模式的理论探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4
[3]林峰.高校学生人本管理机制的构建与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4
[4]许亚非, 向万忠.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