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年轻人喜欢谈将来;老年人喜欢谈过去。还有人说,年轻人喜欢看科幻,老年人喜欢读经典。但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却非常喜欢读《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因为《论语》对我的学习、成长,裨益良多。
孔子教导我们不要比享乐,要安贫乐道。我们这些生于新世纪的孩子,身上贴着数不清的标签——“喜欢名牌”,“喜欢物质享受”,“喜欢攀比”,“崇尚自由”,“任性妄为”……以至于父母常说,不要和同学比吃穿,要比学习。其实,25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告诫学生,精神成长比物质多寡更重要。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孔子盛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饿了吃一点粗食,渴了喝一瓢凉水,居住在陋巷茅屋,别人都觉得不堪忍受,颜回却能够乐在其中,因为,颜回的时间、精力、精神,全都放在了读书学习、追求道義中,所以孔子也赞他是真正的贤者。有些读书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志于道,却是“耻恶衣恶食者”(以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为羞耻),在孔子看来,实在是“未足与议也”(不值得打交道)。
孔子教导我们要乐在其中,化解枯燥。高中生活,确实是又苦又累。不过经历点磨难,也是成长的代价和营养,世间哪有不耕耘就收获的庄稼,不攀登就到达的高峰?“春种一粒粟”,还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最后才能“秋收万颗籽”。我对高中生活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更多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趣味横生。学语文进入诗情画意,学数学学会严密推理,学政治透悟社会百态,自己的情感日益丰富,自己的思想日益深刻,仿佛谷子秀穗、竹子拔节,怎能不感到快乐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学习,变成了自己的爱好、嗜好、癖好,于是,烦恼走了,快乐来了,读书学习,不亦乐乎?
孔子教导我们能者为师,虚心求教。虚怀若谷,方能海纳百川。自己成绩再好,也不可以骄傲自满、夜郎自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学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问题,有困惑,我总是尽早向老师求教、向同学求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和老师、和同学简单沟通,往往就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孔子教导我们温故知新,基础牢靠。一个奔跑的人,要看好脚下的路,要整理好路上的收获,要反思奔跑的经验和教训,才可以跑得更远。老师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盖高楼,必须先打牢地基,沙滩上肯定盖不起高楼大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浏览图书百本,不如把一本经典研读一百遍。不忘从前,方有未来,复习巩固,必有感悟。我们的学习效果不好,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勤奋,而是因为我们太过急躁,总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过目就忘,没有温习的学习,没有深度的学习,怎会有扎实的收获?
孔子还教导我们要自我启发,举一反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弄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似乎心里懂了却又不能完全想透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解,而他不能推断出三个相似的例子,也就是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子了。看起来,这是为师之道,做老师不要填鸭,要启发。其实,这也是求学之道,学生的学习,要刻苦研读、苦思冥想;要求教书本、求教先生;要用心感悟、受到启发;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如此,则博闻强识、触类旁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时,就不仅是求学者,而是智者,是学问家了。
古圣先贤孔子,中华儒学思想之源,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掩不住他思想的光辉。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孔子教导我们不要比享乐,要安贫乐道。我们这些生于新世纪的孩子,身上贴着数不清的标签——“喜欢名牌”,“喜欢物质享受”,“喜欢攀比”,“崇尚自由”,“任性妄为”……以至于父母常说,不要和同学比吃穿,要比学习。其实,2500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告诫学生,精神成长比物质多寡更重要。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孔子盛赞自己的学生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饿了吃一点粗食,渴了喝一瓢凉水,居住在陋巷茅屋,别人都觉得不堪忍受,颜回却能够乐在其中,因为,颜回的时间、精力、精神,全都放在了读书学习、追求道義中,所以孔子也赞他是真正的贤者。有些读书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有志于道,却是“耻恶衣恶食者”(以吃的不好、穿的不好为羞耻),在孔子看来,实在是“未足与议也”(不值得打交道)。
孔子教导我们要乐在其中,化解枯燥。高中生活,确实是又苦又累。不过经历点磨难,也是成长的代价和营养,世间哪有不耕耘就收获的庄稼,不攀登就到达的高峰?“春种一粒粟”,还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最后才能“秋收万颗籽”。我对高中生活的感受,是痛并快乐着。更多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趣味横生。学语文进入诗情画意,学数学学会严密推理,学政治透悟社会百态,自己的情感日益丰富,自己的思想日益深刻,仿佛谷子秀穗、竹子拔节,怎能不感到快乐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学习,变成了自己的爱好、嗜好、癖好,于是,烦恼走了,快乐来了,读书学习,不亦乐乎?
孔子教导我们能者为师,虚心求教。虚怀若谷,方能海纳百川。自己成绩再好,也不可以骄傲自满、夜郎自大。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同学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问题,有困惑,我总是尽早向老师求教、向同学求教。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和老师、和同学简单沟通,往往就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孔子教导我们温故知新,基础牢靠。一个奔跑的人,要看好脚下的路,要整理好路上的收获,要反思奔跑的经验和教训,才可以跑得更远。老师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盖高楼,必须先打牢地基,沙滩上肯定盖不起高楼大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读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浏览图书百本,不如把一本经典研读一百遍。不忘从前,方有未来,复习巩固,必有感悟。我们的学习效果不好,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勤奋,而是因为我们太过急躁,总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过目就忘,没有温习的学习,没有深度的学习,怎会有扎实的收获?
孔子还教导我们要自我启发,举一反三。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说的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弄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似乎心里懂了却又不能完全想透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举出一个例子来讲解,而他不能推断出三个相似的例子,也就是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举例子了。看起来,这是为师之道,做老师不要填鸭,要启发。其实,这也是求学之道,学生的学习,要刻苦研读、苦思冥想;要求教书本、求教先生;要用心感悟、受到启发;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如此,则博闻强识、触类旁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时,就不仅是求学者,而是智者,是学问家了。
古圣先贤孔子,中华儒学思想之源,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掩不住他思想的光辉。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