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太细绑住人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是不是有了制度就可以管理好了呢?也未必。
  我同学在一家企业,内部有一个20万字的所谓制度指南,其规定非常详细,几乎覆盖了所有员工的每一项活动。大到工作流程,小到衣食住行,应有尽有。同学给我举例子,比如办公桌上只能有电脑显示器、鼠标和记录本。手机、手包、钥匙等私人物品不能出现,更别提零食之类的东西。一旦有人违反,轻则警告重则罚款。甚至上厕所也有制度。比如员工每天上厕所不得超过6趟,每次如厕时间不能超过一分钟,在厕所不许交谈,出来必须洗手等等。
  我相信,企业制定制度的初心也许都是好的:便于管理,出问题后可以及时处理。可如此细致死板的规定,员工不会敬服只会害怕。最后的结果就是逃避制度,甚至离职走人。
  企业运营要依靠制度,但是又不能把所有事情都用制度来框定。制度太细,一来会给员工形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二来会让员工失去创新能力,其三,繁琐的制度还会增加管理成本。同学就告诉我,他们公司有许多突击检查员,以保证员工遵章守纪。
  一个企业设计管理制度,既要严格又要合乎情理。好的制度一方面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一定是大多数员工都能接受和可以执行的。制度过细,绑死员工。在企业里,有些制度顾及不到的地方,不妨交给文化自觉。
其他文献
精神之途是一个人内心的羊肠小道,只能只身通过,没有交通工具,无法结伴而行,不能他人替代。这里,只有路和你;这里,只有过还是没过,它是修行之道  今天讲讲“企业传承之道上三大路口”。  方太的创始人说,第一代企业家传给第二代成功率只有30%,也就是说70%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交接棒没有接住。前几年有一个学术团队,对1980-2008年,28年间香港、台湾、新加坡250家上市企业创始人准备退休到完成退休
如今,简单加工生产和传统服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发展机会锐减,企业竞争加剧。众多传统产业将应声倒下,或被兼并收购,这是必然趋势。  未来的发展主要靠创新和人才,而不是资本堆积,生产要素的不同将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互联网+”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进入更多领域,科技的创新带来生产、思维、管理、交易和信用方式的创新,新的服务型组织将会崛起。一些海外商会做得非常好,在于他们能够提供顶尖的专
习惯上人们将“富贵”合着用,但“富”(rich),是有块田,是物质层面;而“贵”(noble),是你已经居在房间里了,代表一种精神,引领一种由富及贵的生活。  “没有胡润也会有某个阿润,来做中国首富吧!就像马云,把电子商务提前了几年,但始终会有电子商务平台的。”被问及谁炒热了“首富”一词时,“不是我,是‘我们’!”胡润做出了一个双手合围的姿势。  胡润最新的江湖雅号是“中国琅琊榜榜爷”,他用中文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