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异”“同”体验与思维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_lipp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成熟,大家逐步认识到,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体验,也要引导思维,促进体验和思维发挥合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
  怎样认识与引导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和思维呢?
  一、抓住“同”,要体验也要思维
  抓住“同”,就是要抓住共性,阅读教学,不管什么学段,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什么课型,需要体验也需要思维。体验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亲身经历。”体验是感性的,没有体验,生命不会受到感动,灵魂不会受到震撼。“思维”,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是理性的,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认识就不深刻。”学习语文的目的、语文学习的特点和语文课程的功能作用,都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验也要思维。
  (一)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看,要体验也要思维
  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离不开深入的体验 ;落实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更需要深入的思考。
  (二)从语文课程的功能和作用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包含文学,通过体验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语文教学又不仅仅是文学,它的多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还需要思维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二、体现“异”,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一)文体特点不同,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课标在第三学段目规定:“学习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可见,即使是同一学段,文体不同,学习目标也不同,学习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学习说明文,主要是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运用,当然也可以有体验。而叙事性作品(通常是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以体验为主的体验和思维的结合运用。
  (二)阅读阶段不同,体验思维各有侧重
  阅读阶段,这里既指不同学段,也指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
  拿古诗的教学来说,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差别是很大的。课标指出:第一学段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故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看出,第一学段 以在朗读和用画面创设的情境中的体验学习为主,第二学段增加了“领会内容”,则必须有思维的参与,第三学段增加“体味内容”,“体味”,含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多重意思,更需体验与思维的结合运用。
   三、促合力,体验思维相互交融
  体验与思维的交融,产生合力作用,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在优秀课例中,体验与思维,如水乳交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如在搞教研活动中,有老师在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提问:“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其中又不乏判断的理性思考在里面;接着,以“你读到课文哪一段最恨?”引出有关写“毁灭”的段落的教学,在板书“掠、搬、毁、放火”等词语之后,是对“毁灭”一段内容的讲解:价值连城的国宝统统掠走,这个“掠”活化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无价之宝呀!最可恨,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行是活的东西,销毁了吗?讲解之后是朗读,“同学们再看书,这是帝国主义的嘴脸,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1860年10月6日——读。”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加深了对“毁灭”的体验,从而激起对英法联军的仇恨。“毁灭”一段的教学,主要是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讲解,是对“毁灭”一段的分析,在分析中,把学生带入对“英法联军”的仇恨的更深刻的体验中。这样的教学,怎能分得清哪是思维,哪是体验呢?体验与思维的交融,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思想内容,灵魂也得到了洗礼。
  新的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必须是体验与思维的结合运用。两者的结合,将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老师应该充分地关注学生,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那么,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可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写作激情,是根本不可能写出构思精妙、立意新颖的作文。而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多数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在静态中教,在静态中写,一味生搬硬套的仿写,让学生感到多一次和少一次写作课都无所谓,失去了写作兴趣,甚至怕
期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使农村孩子的教育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制约着家长文化素养的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管理没有得到家长足够重视,留守孩子靠“委托管理”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精力研究学校教育,却忽视了家庭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所以有很多教师总是感叹,在学校中花费大量精力,全身心投入,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却收效甚微。这充分说明,
期刊
所谓数学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情境教学强调学
期刊
数学说课是数学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其根本宗旨是为了追求数学课的优化。备好课是说课的前提,而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数学说课,要向同行说什么?我认为数学说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课,首先教者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形成创新能力,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政治课中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理论,想就此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一、注重材料
期刊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如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引导学生解决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部分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
期刊
在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需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启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因材施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教学中的反映。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这是因为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上特别
期刊
青少年的茁壮成长离不开教育,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更重要的是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因此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事业复兴的根本所在,推进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一、当前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同
期刊
农村孩子,没有丰富的课外书籍,阅读面窄,又加之多数父母没有辅导习作的能力。只要一提到作文就束手无策,没有话可说,没有东西可写。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只有廖廖几人。怎样才能为孩子们铺设一条通向作文殿堂的台阶,轻松地叩开作文的大门,快乐地踏上作文的轨道?是每一位乡村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多给孩子自由习作的空间  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