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来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方法 1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组),SAP组和SAP+ucMSCs组,每组45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0.1ml/100g)逆行胰管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SAP+ucMSCs组通过尾静脉注射CM-Di I标记的ucMSCs(1×10~7个/kg)。各组于术后12、24、72h处死取材,统计大鼠死亡率,HE染色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ucMSCs定植情况,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ucMSCs可定植在胰腺组织的损伤区域,可降低72h SAP大鼠的死亡率(SAP组为66.7%,SAP+ucMSCs组为20.0%)。ucMSCs移植后大鼠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组织损伤和炎症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五种出血热相关病毒,即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和黄热病毒的一步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为病原体的确定提供现场快速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时代不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而且丰富了人们生活的色彩。  在这充满“电”的世界里,罗安和他的团队,以一个又一个的电气“智造”,让无数电气人魂牵梦萦的目标成为了现实,也让中国跃上高端的电气发展平台,驶入高速的电气发展通道。  科研:成就发明大王  罗安,1957年7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和1986年,罗安分别获湖南大学工业
1947年,中央前委通信科科长黎东汉随毛泽东转战陕北。在艰苦卓绝的转战中,他突患疾病,生命垂危,毛泽东下令:“黎东汉无论如何不能死!”在毛泽东的关怀下,黎东汉得到了医生的悉心治疗。病情稍有好转,他便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保证了中央的指示安全、迅捷地传达到全国、全军。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黎东汉一直与红色电波同行,是解放军通信兵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之一,也是少数几位通信兵出身的开国将军之一,为
运动基板的横向振动问题已经成为严重限制卷到卷制造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详细介绍了卷到卷制造中运动基板横向振动问题的研究概况。讨论了运动基板横向振动的建模方法,以Ham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