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中学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教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教师的话,服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政治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地“满堂灌”,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低。
新课改基于对课堂和教学一体化的认识,强调师生互动,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师生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创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进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如在讲述《理解与诚信》这一节时,教材中列举了四个“这样做算不算诚信”的事例,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课堂所讲知识、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平时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既达到加强体验又达到合作体验的目的,既习得学习方法又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在这种无心理压力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造就学生的创新人格。
人格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个性、道德。就创新过程而言,很少一次能获得成功,需要反复探索、反复实践,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一定的冒险素质。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
1.人格感召。选择典型的科学家、发明家及伟人的事迹,鼓舞学生,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2.意志激励。有目的地给学生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体验获得创新成果的喜悦。
四、努力钻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必须扎扎实实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1.要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学优生锦上添花,对后进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地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的目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本质和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完全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现实生活中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潜力,都具有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思考、轻松愉悦、善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投入创新学习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斷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中学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的全过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为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教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教师的话,服从教师的安排,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政治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地“满堂灌”,脱离学生的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低。
新课改基于对课堂和教学一体化的认识,强调师生互动,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师生之间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创造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创新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限制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改进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比如在讲述《理解与诚信》这一节时,教材中列举了四个“这样做算不算诚信”的事例,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课堂所讲知识、自己的生活经历及平时的所见所闻各抒己见,既达到加强体验又达到合作体验的目的,既习得学习方法又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在这种无心理压力的学习过程中,后进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形成自己的见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造就学生的创新人格。
人格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个性、道德。就创新过程而言,很少一次能获得成功,需要反复探索、反复实践,要求学生有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一定的冒险素质。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创造人格的培养。
1.人格感召。选择典型的科学家、发明家及伟人的事迹,鼓舞学生,感召学生,使其追求的方向明确,目标具体。
2.意志激励。有目的地给学生一定难度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体验获得创新成果的喜悦。
四、努力钻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必须扎扎实实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1.要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投入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后再作用于教师,形成一种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2.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的第一常规训练。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石。它不是天生的,需要激发和培养。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思考题,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思考,对学优生锦上添花,对后进生雪中送炭。
3.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地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的目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本质和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完全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现实生活中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潜力,都具有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思考、轻松愉悦、善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投入创新学习中。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斷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