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 19号)要求,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19-001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二、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15/16岁),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
三、我国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俊,而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工作前景清晰化、明确化。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这样就克服了传统职业教育中以教材为主,以学校为范围,单靠教师的讲解,而学生没有主动积极思考去应用、去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适应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将工作适应期提前,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科学地规划职业前景。
我国教育事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学徒制体系下,学生、学校、企业三者通过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将劳动雇佣关系和教育关系联系在一起。学生享有实习工资或者由企业分担部分或者所有的教育费用。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按订单培养人才,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大大缩短了人才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
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与产业脱节。现代学徒制在实现产教结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体制上、体系上将教育与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培训标准、教学方式到师资力量,行业企业都有参与权,从而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表达出来。而学校也能够按需培养人才,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产业现状,培养方向也紧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也是将学校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最好渠道之一。现代学徒制提供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平台和试验的空间。现代学徒制对于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1.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结构新体系。成立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形成开放的立体化的合作办学组织机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与企业生产效益的统一,政府主导下的学校主办地位与企业主体地位的统一,师徒在指导、学习、提高中的统一。2.探索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新模式。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探索立体多层的合作模式,推行“五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制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校内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制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制订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学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签订师徒合同。3.创新校企一体化的培养新模式。实施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实现招工即招生、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课程即项目、毕业即就业。4.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目标新体系。实现合作完成培养任务,共同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与学徒分阶段、交管式的培养模式;合作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完成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教学与生产条件;合作拓宽办学渠道,共同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和订单培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作推进科技研发,共同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5、完善校企一体化的考评新体系。既要建立对学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又要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还要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119-001
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
二、现代学徒制的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企业与学校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起源于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二战后逐步形成配套的国家制度。德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普遍,制度规范,企业参与度高,500人以上的大企业学徒制参与率高达91%。瑞士学徒培训制度完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15/16岁),约有2/3的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其中4/5参加学徒制,剩余1/5进入全日制职业学校。英国把开展现代学徒制作为实施国家技能战略的重要途径。意大利建立了全球教育层次最高的学徒制,以法案形式规定学徒合同同样适用于博士研究生。根据欧盟2012年的报告,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严格意义现代学徒制的国家有24个,另有14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广泛意义现代学徒制。
三、我国实行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俊,而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将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工作前景清晰化、明确化。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工作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知识如何运用于实践。这样就克服了传统职业教育中以教材为主,以学校为范围,单靠教师的讲解,而学生没有主动积极思考去应用、去创新。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是应用型、技术型人才,适应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将工作适应期提前,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科学地规划职业前景。
我国教育事业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学徒制体系下,学生、学校、企业三者通过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将劳动雇佣关系和教育关系联系在一起。学生享有实习工资或者由企业分担部分或者所有的教育费用。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按订单培养人才,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大大缩短了人才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
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学与产业脱节。现代学徒制在实现产教结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体制上、体系上将教育与产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培训标准、教学方式到师资力量,行业企业都有参与权,从而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有效地表达出来。而学校也能够按需培养人才,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产业现状,培养方向也紧跟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
另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也是将学校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最好渠道之一。现代学徒制提供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平台和试验的空间。现代学徒制对于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
1.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结构新体系。成立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指导委员会、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技术服务指导委员会,形成开放的立体化的合作办学组织机构。促进学校办学质量与企业生产效益的统一,政府主导下的学校主办地位与企业主体地位的统一,师徒在指导、学习、提高中的统一。2.探索校企一体化的合作新模式。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探索立体多层的合作模式,推行“五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制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校内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制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制订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学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签订师徒合同。3.创新校企一体化的培养新模式。实施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上课与上岗一体化、课程与项目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实现招工即招生、上课即上岗、学习即工作、课程即项目、毕业即就业。4.制定校企一体化的目标新体系。实现合作完成培养任务,共同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生与学徒分阶段、交管式的培养模式;合作完成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完成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教学与生产条件;合作拓宽办学渠道,共同做好课程开发工作和订单培养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合作推进科技研发,共同开展项目开发、技术革新、生产服务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5、完善校企一体化的考评新体系。既要建立对学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又要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还要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