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焯雄写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可以用来描绘许多领域的感情现象,比如我们对某些电影的偏爱。这几年,奇幻电影大行其道,仅仅这两个月,就有《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X战警:天启》、《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魔兽》这几部重头戏,但内地观众念念不忘的,却是一部不太可能在电影院看到的片子——《死侍》。
这部电影血腥、暴力,充满粗口,主角是个神经病。台词是疯癫的:“像被受过辐射的沙皮狗咬过一样”、“你看起来就像牛油果跟另一个更老更恶心的牛油果在做爱”、“去把这张丑脸治好”、“我得爱抚谁的蛋蛋才能拥有我自己的电影”、“他下面的那对澳洲蛋蛋真帅”、“就像两个流浪汉操装满尿的鞋子”。在超级英雄电影越来越相近,也越来越乏味的情况下,它自然显得别具一格。
的确,超级英雄电影已经越来越像超级英雄AV了。AV制作者为了唤起观众的兴趣,不得不在情节以外的地方寻找新鲜感。他们不停地寻找新的女优男优,不停地给他们制造话题,不停地增加感官刺激的强度。动作戏没有新鲜感,就在文戏上下功夫,拍女优吃饭走路,跟她们聊人生聊电影,或者设置点儿小小的剧情。超级英雄电影也一样,剧情没有新鲜感,就在细微的地方下功夫,例如人物的超能力设定、人物关系设置、场景变化等等。
《死侍》的做法,是在亚文化领域吸取养分,人物设定反传统,剧情设置假装反类型,又加入大量黄暴场面,让它显得格外另类。虽然被评为R级,到底有了新意,被众多超级英雄电影衬着,更显得与众不同,连主演瑞恩·雷诺兹也咸鱼翻身。
灵感不足的时候,向亚文化领域借兵的确是个好办法。中规中矩的创意已经不能引起注意的时候,用一点儿亚文化元素增加异色,也许就能突围。
前段时间和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聊过一次天,在被问到他是怎么走上电影之路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第一次被电影震撼,是在14岁的时候,一部电影,让少年时代的他意识到了电影的能量,而那部电影,是1974年的恐怖片《得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能被这样的电影启发,说明他本来就容易被血腥恐怖的事物吸引,但他的这种风格,的确让他更容易受人瞩目,他得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拍摄商业片的机会,还被奢侈品牌青睐。他的亚文化出身,非但没有妨碍他的职业生涯,还让他比别人多了点儿色彩。
他的前辈很多,他们的道路非常相近一许多出道时带有浓烈亚文化色彩的导演,最终都被主流文化收编,主动或者被动。他们收集或创造的异色形象,最终都成了经典形象,被后人戏仿或者调侃。例如约翰·沃特斯、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
潮流领域,这种例子更多。现在被视为平常的白T恤,上世纪初,还是海军和工人这些低下层人士的日常穿着,最近很火的刺绣夹克,曾是二战后驻日美军的心头好,后来又变成黑道制服。
我们所有的潮流历史,其实都是亚文化大翻身的历史,小说曾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流行歌曲曾是黄色歌曲的代名词,网络社交在十年前还被当作异类。舒淇几年前发在微博上的话,简直可以当作亚文化的激励语:“今天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不过,对某种亚文化的成员来说,这种大翻身其实是一种灾难。当小众变成大众,他们就失去了私属感,也失去了和同类建立联系的暗语。就像一个秘密花园被亮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且拆掉了围墙。而衰老,其实就是不断丢失自己的暗语、自己的秘密花园的过程。
这部电影血腥、暴力,充满粗口,主角是个神经病。台词是疯癫的:“像被受过辐射的沙皮狗咬过一样”、“你看起来就像牛油果跟另一个更老更恶心的牛油果在做爱”、“去把这张丑脸治好”、“我得爱抚谁的蛋蛋才能拥有我自己的电影”、“他下面的那对澳洲蛋蛋真帅”、“就像两个流浪汉操装满尿的鞋子”。在超级英雄电影越来越相近,也越来越乏味的情况下,它自然显得别具一格。
的确,超级英雄电影已经越来越像超级英雄AV了。AV制作者为了唤起观众的兴趣,不得不在情节以外的地方寻找新鲜感。他们不停地寻找新的女优男优,不停地给他们制造话题,不停地增加感官刺激的强度。动作戏没有新鲜感,就在文戏上下功夫,拍女优吃饭走路,跟她们聊人生聊电影,或者设置点儿小小的剧情。超级英雄电影也一样,剧情没有新鲜感,就在细微的地方下功夫,例如人物的超能力设定、人物关系设置、场景变化等等。
《死侍》的做法,是在亚文化领域吸取养分,人物设定反传统,剧情设置假装反类型,又加入大量黄暴场面,让它显得格外另类。虽然被评为R级,到底有了新意,被众多超级英雄电影衬着,更显得与众不同,连主演瑞恩·雷诺兹也咸鱼翻身。
灵感不足的时候,向亚文化领域借兵的确是个好办法。中规中矩的创意已经不能引起注意的时候,用一点儿亚文化元素增加异色,也许就能突围。
前段时间和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聊过一次天,在被问到他是怎么走上电影之路的时候,他的回答是,他第一次被电影震撼,是在14岁的时候,一部电影,让少年时代的他意识到了电影的能量,而那部电影,是1974年的恐怖片《得州电锯杀人狂》(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能被这样的电影启发,说明他本来就容易被血腥恐怖的事物吸引,但他的这种风格,的确让他更容易受人瞩目,他得到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并获得拍摄商业片的机会,还被奢侈品牌青睐。他的亚文化出身,非但没有妨碍他的职业生涯,还让他比别人多了点儿色彩。
他的前辈很多,他们的道路非常相近一许多出道时带有浓烈亚文化色彩的导演,最终都被主流文化收编,主动或者被动。他们收集或创造的异色形象,最终都成了经典形象,被后人戏仿或者调侃。例如约翰·沃特斯、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
潮流领域,这种例子更多。现在被视为平常的白T恤,上世纪初,还是海军和工人这些低下层人士的日常穿着,最近很火的刺绣夹克,曾是二战后驻日美军的心头好,后来又变成黑道制服。
我们所有的潮流历史,其实都是亚文化大翻身的历史,小说曾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文学形式,流行歌曲曾是黄色歌曲的代名词,网络社交在十年前还被当作异类。舒淇几年前发在微博上的话,简直可以当作亚文化的激励语:“今天的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不过,对某种亚文化的成员来说,这种大翻身其实是一种灾难。当小众变成大众,他们就失去了私属感,也失去了和同类建立联系的暗语。就像一个秘密花园被亮在光天化日之下,并且拆掉了围墙。而衰老,其实就是不断丢失自己的暗语、自己的秘密花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