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社会的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数学 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的预习习惯呢?
一、加强对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认识
1、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习起点,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大家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初中的数学和小学的数学在内容和结构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的逻辑结构比较严谨,前后联系紧密,而小学数学前后在结构上就不是那么严密,知识点的独立性比较大。所以在学习时有必要对新内容进行结构上的初步了解。
其次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大家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是带着目的去听课,比盲目地去听课会在效果上有明显的差距。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脑疲倦和思想紊乱,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等,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数学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一些学习工具,比如必要的三角板等,还有实验课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等。
2、预习的作用
(1)、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
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进行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前一种同学,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又不能停下来听讲去问同学或查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带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得取知识。如果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初中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做好预习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预习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初步探究过程,它是通过学生对学习产生需要开始,调动学生对学习进行不断的尝试.良好的预习设计,就是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从而杜绝教师把预习流于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好的预习设计成就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效果又会激发好的预习设计,如此反复,必然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2、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第一步,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的依据。数学课前预习时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应从课本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识吗,读懂书中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标记出来。如果读一遍觉得印象不深,可以再进行细读,逐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截图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数学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二步,认真思考,标注疑点。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预习,多写多练就可以达到效果。数学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应该注重理解,弄清来龙去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将知识理解,收入“囊中”。对书本上的例题,想想还有其他的解法没有。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之处,自己可以先思考一番,实在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及时标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进而弄明白。
第三步,尝试做课后练习,检测预习的效果
通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通过练习,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还可以明确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3、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
关键词 数学 预习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学习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的预习习惯呢?
一、加强对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认识
1、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习起点,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大家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由于初中的数学和小学的数学在内容和结构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的逻辑结构比较严谨,前后联系紧密,而小学数学前后在结构上就不是那么严密,知识点的独立性比较大。所以在学习时有必要对新内容进行结构上的初步了解。
其次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大家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是带着目的去听课,比盲目地去听课会在效果上有明显的差距。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脑疲倦和思想紊乱,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是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上课时需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等,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数学在课堂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一些学习工具,比如必要的三角板等,还有实验课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等。
2、预习的作用
(1)、课前预习能够提高听课的效果
学生听课,大致有这样两种情况:虽全神贯注听讲,但自己进行分析的机会甚少,或者有闻必录,手用得多,脑用得少;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就能手脑并用。前一种同学,没有思想准备,又做笔记又听讲,十分紧张,没有精力去思考问题,新旧知识衔接不上,又不能停下来听讲去问同学或查书,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长此以往,会造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一种听课的情形就不同了,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牵牛牵住了牛鼻子了,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久而久之,会逐步提高听课的效果,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课前预习能够提高记笔记的能力
通过预习,对新课内容心中有数,课堂笔记就可以抓住讲授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不预习,听课时不知道哪些是书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忙着听,忙着记,“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录音机”式的笔记,除了能锻炼带记的能力外,丝毫无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3)、课前预习能够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说,预习是自学的演习,的确是这样。我们正处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总有一天要走上社会,那就要靠自学来获得取知识。如果能够通过预习,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就能为将来到社会的学习带来很大好处。将来,就不会在大量更新的知识面前无所措手足,就不会落在时代的后面。
二、初中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做好预习设计,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预习其实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初步探究过程,它是通过学生对学习产生需要开始,调动学生对学习进行不断的尝试.良好的预习设计,就是让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研究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方法和规律.从而杜绝教师把预习流于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好的预习设计成就好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效果又会激发好的预习设计,如此反复,必然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
2、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第一步,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的依据。数学课前预习时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应从课本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识吗,读懂书中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标记出来。如果读一遍觉得印象不深,可以再进行细读,逐步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截图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消化、吸收这些知识。这是数学预习的主要环节。
第二步,认真思考,标注疑点。
数学预习不同于语文预习,多写多练就可以达到效果。数学预习要讲究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应该注重理解,弄清来龙去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将知识理解,收入“囊中”。对书本上的例题,想想还有其他的解法没有。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碰到的疑难之处,自己可以先思考一番,实在无法理解、不能解决的,可以及时标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进而弄明白。
第三步,尝试做课后练习,检测预习的效果
通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做课后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通过练习,既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又可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还可以明确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一环。
3、巧用评价激励机制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作为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动力,将会激励学生向下一个目标努力,对进一步学习充满信心。对于学生的预习评价,一开始只要做了,就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再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或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展示栏和具有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和持续物质奖励手段等方法,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预习方法和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认真预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