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引起收视热浪,孙俪扮演的陕西女首富周莹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令人称奇的一代秦商中的传奇女子。人们在津津乐道她的传奇生意经的同时,也再一次回想起曾在中国商业舞台上驰骋五百余年的秦商。
秦商是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从陕西发源,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和盐马古道,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和最早的契约股份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秦商往西开辟了“丝绸之路”,往南则蹚出陕康藏的茶马古道,往北则是“走西口”。关中人大气豪爽,“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寸草不生、飞沙走石的千里戈壁,黄尘漫天,西部的高山巨川也不能阻挡秦商经商致富的脚步,他们上入甘,下进川,往来于边寨、江淮等地。古语云“陕人之富于涉远性经营商业,不辞艰险,亦所罕见”,因为这种血性,成就了名震天下的秦商。
周莹作为秦商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确有其人,历史原型为“安吴寡妇”,在其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吴家家道中落时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在其短暂的42年人生中,经过25年的努力拼搏,把吴家打造成为商业巨舰,做棉花生意、茯茶生意、棉布生意,产业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钱庄,马帮等,南北通达,全国开设108家分店,各大商埠、码头均有吴家生意。后期更依靠其经营积累,大量购置地产,土地多达百亩,院落二十几处,足足占据半条街道,安吴民间流行一句话顺口溜“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见一斑。
善用地理优势积极把握政策红利
剧中周莹旗下产业有茶庄一项,所卖泾阳茯茶的裕兴隆商号占到泾阳茶票的百分之六十,富甲全省。剧中也多处关于“茶马”交易和“走西口”贸易的剧情诠释。而事实上,秦商真正兴起得益于两项中央政策——食盐开中和茶马交易,以三原、泾阳为中心,垄断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长达五百年之久。
明代初年,明廷实行“食盐开中”政策,而以“输栗换引”为主要内容的“开中制”是朱明政府对陕西量身定制的特殊政策。作为边关地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管辖祖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并成为明代边防重点区域,将陕西粮食输送边关换取盐引,路近省费,符合交易成本最低化原则。而陕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中国精耕农业区,农业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水平,是西部主要粮食输出省份,陕西商人抓住了这一制度提供的历史机遇,趁势而起,成为明代初年产生最早的输栗换引商人集团,称“运粮大军”。在这一时期,为防止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侵扰,用产自陕西包括安康、汉中在内的“紫阳茶”换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成为明政府唯一在陕西实行的安边强国基本国策。在这一政策的驱动下,陕西商人开辟了陕甘茶马古道,为西部经济的初期开发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 供应链生态
剧中吴家东院开始腾飞始于周莹的棉花生意赚的第一桶金,但一万两银子的红利并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在棉花生意中她得知收购棉花的童老板卖布赚的钱是她忙活几个月的两倍时,她联想起家中两位叔叔一个有土布作坊,一个有布庄,而自己有棉花,于是她说服两位叔叔,开始创建吴家“供应链”生态,三家签下合作契约成立吴氏布业,吴家由原来的收购棉花中间商变成了布业老板,完成原材料—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但生意好了没几天,对手胡咏梅开了新的洋布庄,客商都跑了,土布卖不出来,这时周莹又踏上去迪化的开疆破土之路,开启新的地域产业链扩张。同时,为了筹集机器织布局的本金,她创立了掌柜入股的制度,让大大小小的掌柜都成为股东,极大提高了家里大至掌柜伙计,小至小厮的积极性。
这其实也映射了秦帮团结创新的经商理念,当大批陕西关中农民在“开中制”的政策机遇下输粮换引,进城经商时,他们个体家族的力量是薄弱的,于是他们与山西商人抱团,创立中国最早的“合伙人制度”:以万金账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制度以委托为主要的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理人的“记名开股”制度;以“驻中间,拴两头”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制度;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学徒制度;以店规号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控制度;以“镖期”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资金流通制度。这种类似于今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制度是秦帮商人在没有任何外来文化可借鉴条件下独资创造的历史,比西方的股份制公司足足早了进三百余年。
大商无算 家国情怀
在剧中,周莹的公公吴蔚文是一个秦商的典范,自称“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重视诚信胜过生命。而在与丈夫吴聘的相处中,她耳濡目染,诚信为本的理念逐渐深植内心。在种罂粟的事情上更让人刮目相看,周莹种罂粟的初衷是为了卖给药店治病救人,补贴家用,在目睹罂粟害人之景后,她果断火烧即将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罂粟,这时她的行为已超过诚信经商的准则,而是站在家国道义的立场展现秦商大义与格局。后来,在其主事吴家的24年间,她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出逃,周莹捐赠十万两白银。据地方志记载,周莹因捐赠善举感动慈禧,被收作干女儿,并赐封“一品护国夫人”。
周莹身上,有跟随养父走南闯北,凡事敢为天下先的豪爽,有游历江湖,对人情世故的清晰洞察,性格果敢霸气,这为她后来以弱女子之躯勇担吴家家业、壮大吴家东院,直至商铺遍及全国发挥巨大作用。她以丫鬟身份进入吴家,却不安于本分,在学徒房不耻下问,勤奋学习经商之道。而周莹能成功的最重要的特质是在商机面前能当机立断,她善于变,最大限度利用商机提供的时空,完整资本转移创造积累。赵白石开设机器织布局,招募入股者,周莹看中这是绝佳商机,三次认捐,历尽磨难,仍重建机器织布局。也是因为她的敏锐和果决,主动出击完全掌控泾阳的棉花市场捞得第一桶金,在对手陷害、算计自己时通过发行优惠券、打折、用货品补偿拉拢客户,令对手毫无还击之力。但是周莹身上,不拘小节之外,又有一份辦事的稳妥老道。吴蔚文时期一度对晋盐经营者放任自流,而周莹在巡视时经过研究思考,因势利导,重整晋盐经销机制、启用新人,夺回市场丢失的份额。 超前的思维、敏锐的眼光、过人的魄力、迅速的行动、开拓的视野与格局,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周莹所展现的都是曾经历史上的秦商帮身上特有的品质。
秦商的衰亡:落后时势 进取不足
史书记载,周莹41岁走完其传奇一生,在她去世后留下白银不计其数,产业经营范围也无人能及,鼎盛时期她派人仿北京紫禁城的吴氏庄园跟周家大院至今仍静默屹立于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成为秦商在历史更迭中一个醒目的标志。它在诉说秦商盛极一时的辉煌和对中国古代商业历史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帮开辟的“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商人通往世界的商业大道,而以康定为中心的陕康藏茶马古道的茶马交易和走西口闯关东的历史进程,极大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稳定、开发边疆意义重大。
正是秦商的守信、创新精神推动了八百里秦川的生机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秦商发展的精神支柱。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秦商最终也没有躲过历史洪流的覆盖。对于秦商的衰落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清末战乱频发的环境,也有人归因于陕西缺乏江浙一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在我看来,秦商没落的原因最根本还在于其没能与时俱进,最终被时代抛弃。时代并不满足小打小闹的创新,需要的是改弦更張的变革。
秦商处中国内陆,这种地理封闭性决定了秦人缺乏江浙商人敢闯敢干的洒脱,他们已经习惯于把剩余资本转化为房子或者土地,甚至会把银子埋于地下保值,在风险面前宁可放弃商机。正如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消息传至陕西,周莹第一反应便是收缩商业战线,保存实力,她也曾尝试与洋商打交道,但都是浅尝辄止。天赋异禀,求变求新的周莹尚且如此保守,遑论后人?翻阅清末商业史,大部分人并未都能如乔致庸这般能完成从传统地主商人向近代商业资本家的转型,这就决定了其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与其产业相关联的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干预承担风险的团队建设,即便是如周莹者能知人善任,各地分号启用新人,分号负责人也很少有处置资产的正当权力。多少减少了决策的灵活性。秦商帮也就慢慢走入了历史的黄页。
秦商于明清之际在中国西部贸易通商领域的崛起,可以说是陕西几千年商业经济及文化历史积淀的必然产物,吃祖宗饭的惯性使然让他们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然而彼时,洋人带着而更加先进高效的商业文明来了,千年未见的时代大变革开始。
这时的孔雀已然东南飞,以上海、广州为首的东南城市,早已领时代风气之先大踏步开跑了。而在竞争日益激烈,资源耗竭与创新乏力形成恶性循环之后,秦商已无力在已有的商业阵地中保存自己的权益,利益格局重新洗牌时,秦商黯然退场。史记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在西北推行茶制改革,扶持以湘军为基础的官僚资本,陕西的茶商在失去根本经济支撑后一蹶不振。又如,陕西土布在外国洋布洋纱的打击下被排挤出市场,而经营兰州水烟的陕西烟商也在外国卷烟机的碾压中纷纷破产。不仅商业市场份额被其他商帮取而代之,连陕西本土的各领域市场也被晋商占领。
企业的借鉴:诚信仁本 与时俱进
纵观秦人发家史,秦汉时期便以独立自由商人登上经济舞台,唐时以“帝国商人”身份傲视天下,明清时期又形成了名震天下的资本集团,称“西秦大贾”,在中国明清商业史叱咤风云了五百年之久,为中国西部初期开发和明清以来的陕西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秦商的历史,有闪烁的光芒,也有黯淡的过往,对于企业来说,秦商的精神依然是茫茫商海中指引的航灯,诚信为先是企业立命之本,也是解决企业信任危机的一剂良方,但以秦为鉴,企业也应保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对时代变革的嗅觉,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传承百年,基业长青。
秦商是中国历史上产生最早的“天下第一商帮”,从陕西发源,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茶马古道和盐马古道,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和最早的契约股份制。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秦商往西开辟了“丝绸之路”,往南则蹚出陕康藏的茶马古道,往北则是“走西口”。关中人大气豪爽,“骏马快刀英雄胆,干肉水囊老羊皮”,寸草不生、飞沙走石的千里戈壁,黄尘漫天,西部的高山巨川也不能阻挡秦商经商致富的脚步,他们上入甘,下进川,往来于边寨、江淮等地。古语云“陕人之富于涉远性经营商业,不辞艰险,亦所罕见”,因为这种血性,成就了名震天下的秦商。
周莹作为秦商的典型代表,历史上确有其人,历史原型为“安吴寡妇”,在其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吴家家道中落时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在其短暂的42年人生中,经过25年的努力拼搏,把吴家打造成为商业巨舰,做棉花生意、茯茶生意、棉布生意,产业涉及淮盐、布匹、药材、米粮、油坊、钱庄,马帮等,南北通达,全国开设108家分店,各大商埠、码头均有吴家生意。后期更依靠其经营积累,大量购置地产,土地多达百亩,院落二十几处,足足占据半条街道,安吴民间流行一句话顺口溜“吴家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见一斑。
善用地理优势积极把握政策红利
剧中周莹旗下产业有茶庄一项,所卖泾阳茯茶的裕兴隆商号占到泾阳茶票的百分之六十,富甲全省。剧中也多处关于“茶马”交易和“走西口”贸易的剧情诠释。而事实上,秦商真正兴起得益于两项中央政策——食盐开中和茶马交易,以三原、泾阳为中心,垄断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长达五百年之久。
明代初年,明廷实行“食盐开中”政策,而以“输栗换引”为主要内容的“开中制”是朱明政府对陕西量身定制的特殊政策。作为边关地区,明代陕西布政使司管辖祖国西北的广大地区并成为明代边防重点区域,将陕西粮食输送边关换取盐引,路近省费,符合交易成本最低化原则。而陕西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中国精耕农业区,农业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水平,是西部主要粮食输出省份,陕西商人抓住了这一制度提供的历史机遇,趁势而起,成为明代初年产生最早的输栗换引商人集团,称“运粮大军”。在这一时期,为防止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侵扰,用产自陕西包括安康、汉中在内的“紫阳茶”换取少数民族战马的“茶马交易”政策,成为明政府唯一在陕西实行的安边强国基本国策。在这一政策的驱动下,陕西商人开辟了陕甘茶马古道,为西部经济的初期开发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中国最早的“合伙股份制”+ 供应链生态
剧中吴家东院开始腾飞始于周莹的棉花生意赚的第一桶金,但一万两银子的红利并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在棉花生意中她得知收购棉花的童老板卖布赚的钱是她忙活几个月的两倍时,她联想起家中两位叔叔一个有土布作坊,一个有布庄,而自己有棉花,于是她说服两位叔叔,开始创建吴家“供应链”生态,三家签下合作契约成立吴氏布业,吴家由原来的收购棉花中间商变成了布业老板,完成原材料—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但生意好了没几天,对手胡咏梅开了新的洋布庄,客商都跑了,土布卖不出来,这时周莹又踏上去迪化的开疆破土之路,开启新的地域产业链扩张。同时,为了筹集机器织布局的本金,她创立了掌柜入股的制度,让大大小小的掌柜都成为股东,极大提高了家里大至掌柜伙计,小至小厮的积极性。
这其实也映射了秦帮团结创新的经商理念,当大批陕西关中农民在“开中制”的政策机遇下输粮换引,进城经商时,他们个体家族的力量是薄弱的,于是他们与山西商人抱团,创立中国最早的“合伙人制度”:以万金账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制度以委托为主要的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理人的“记名开股”制度;以“驻中间,拴两头”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制度;以在岗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学徒制度;以店规号规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控制度;以“镖期”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资金流通制度。这种类似于今日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制度是秦帮商人在没有任何外来文化可借鉴条件下独资创造的历史,比西方的股份制公司足足早了进三百余年。
大商无算 家国情怀
在剧中,周莹的公公吴蔚文是一个秦商的典范,自称“三硬商人”(人硬、货硬、脾气硬),重视诚信胜过生命。而在与丈夫吴聘的相处中,她耳濡目染,诚信为本的理念逐渐深植内心。在种罂粟的事情上更让人刮目相看,周莹种罂粟的初衷是为了卖给药店治病救人,补贴家用,在目睹罂粟害人之景后,她果断火烧即将可以换成真金白银的罂粟,这时她的行为已超过诚信经商的准则,而是站在家国道义的立场展现秦商大义与格局。后来,在其主事吴家的24年间,她建文庙、办义学、开仓放粮、施粥赈灾、捐银打井,引水修渠。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仓皇出逃,周莹捐赠十万两白银。据地方志记载,周莹因捐赠善举感动慈禧,被收作干女儿,并赐封“一品护国夫人”。
周莹身上,有跟随养父走南闯北,凡事敢为天下先的豪爽,有游历江湖,对人情世故的清晰洞察,性格果敢霸气,这为她后来以弱女子之躯勇担吴家家业、壮大吴家东院,直至商铺遍及全国发挥巨大作用。她以丫鬟身份进入吴家,却不安于本分,在学徒房不耻下问,勤奋学习经商之道。而周莹能成功的最重要的特质是在商机面前能当机立断,她善于变,最大限度利用商机提供的时空,完整资本转移创造积累。赵白石开设机器织布局,招募入股者,周莹看中这是绝佳商机,三次认捐,历尽磨难,仍重建机器织布局。也是因为她的敏锐和果决,主动出击完全掌控泾阳的棉花市场捞得第一桶金,在对手陷害、算计自己时通过发行优惠券、打折、用货品补偿拉拢客户,令对手毫无还击之力。但是周莹身上,不拘小节之外,又有一份辦事的稳妥老道。吴蔚文时期一度对晋盐经营者放任自流,而周莹在巡视时经过研究思考,因势利导,重整晋盐经销机制、启用新人,夺回市场丢失的份额。 超前的思维、敏锐的眼光、过人的魄力、迅速的行动、开拓的视野与格局,以及浓厚的家国情怀,周莹所展现的都是曾经历史上的秦商帮身上特有的品质。
秦商的衰亡:落后时势 进取不足
史书记载,周莹41岁走完其传奇一生,在她去世后留下白银不计其数,产业经营范围也无人能及,鼎盛时期她派人仿北京紫禁城的吴氏庄园跟周家大院至今仍静默屹立于陕西省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成为秦商在历史更迭中一个醒目的标志。它在诉说秦商盛极一时的辉煌和对中国古代商业历史不可磨灭的贡献,秦帮开辟的“丝绸之路”打开中外商人通往世界的商业大道,而以康定为中心的陕康藏茶马古道的茶马交易和走西口闯关东的历史进程,极大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稳定、开发边疆意义重大。
正是秦商的守信、创新精神推动了八百里秦川的生机和核心竞争力,成为秦商发展的精神支柱。然而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秦商最终也没有躲过历史洪流的覆盖。对于秦商的衰落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清末战乱频发的环境,也有人归因于陕西缺乏江浙一带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在我看来,秦商没落的原因最根本还在于其没能与时俱进,最终被时代抛弃。时代并不满足小打小闹的创新,需要的是改弦更張的变革。
秦商处中国内陆,这种地理封闭性决定了秦人缺乏江浙商人敢闯敢干的洒脱,他们已经习惯于把剩余资本转化为房子或者土地,甚至会把银子埋于地下保值,在风险面前宁可放弃商机。正如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消息传至陕西,周莹第一反应便是收缩商业战线,保存实力,她也曾尝试与洋商打交道,但都是浅尝辄止。天赋异禀,求变求新的周莹尚且如此保守,遑论后人?翻阅清末商业史,大部分人并未都能如乔致庸这般能完成从传统地主商人向近代商业资本家的转型,这就决定了其不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与其产业相关联的适应的管理模式和干预承担风险的团队建设,即便是如周莹者能知人善任,各地分号启用新人,分号负责人也很少有处置资产的正当权力。多少减少了决策的灵活性。秦商帮也就慢慢走入了历史的黄页。
秦商于明清之际在中国西部贸易通商领域的崛起,可以说是陕西几千年商业经济及文化历史积淀的必然产物,吃祖宗饭的惯性使然让他们在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时往往只能被动接受,然而彼时,洋人带着而更加先进高效的商业文明来了,千年未见的时代大变革开始。
这时的孔雀已然东南飞,以上海、广州为首的东南城市,早已领时代风气之先大踏步开跑了。而在竞争日益激烈,资源耗竭与创新乏力形成恶性循环之后,秦商已无力在已有的商业阵地中保存自己的权益,利益格局重新洗牌时,秦商黯然退场。史记陕甘总督左宗棠曾在西北推行茶制改革,扶持以湘军为基础的官僚资本,陕西的茶商在失去根本经济支撑后一蹶不振。又如,陕西土布在外国洋布洋纱的打击下被排挤出市场,而经营兰州水烟的陕西烟商也在外国卷烟机的碾压中纷纷破产。不仅商业市场份额被其他商帮取而代之,连陕西本土的各领域市场也被晋商占领。
企业的借鉴:诚信仁本 与时俱进
纵观秦人发家史,秦汉时期便以独立自由商人登上经济舞台,唐时以“帝国商人”身份傲视天下,明清时期又形成了名震天下的资本集团,称“西秦大贾”,在中国明清商业史叱咤风云了五百年之久,为中国西部初期开发和明清以来的陕西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秦商的历史,有闪烁的光芒,也有黯淡的过往,对于企业来说,秦商的精神依然是茫茫商海中指引的航灯,诚信为先是企业立命之本,也是解决企业信任危机的一剂良方,但以秦为鉴,企业也应保持与时俱进,时刻保持对时代变革的嗅觉,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中传承百年,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