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56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资源按不同的分类法可分成许多种,隐性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存在的一种隐性现实状态,不很明显地呈现出和语文课程的关系。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把注意力多放在显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如:音乐、影视、民间诗词、民间习俗等,对于教师授课过程、学生学习的教材等往往忽视。实际上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树立新教材观,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急需认识的问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 教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除了能按教材上课外,还必须具备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课程资源按不同的分类法可分成许多种,从感觉表征上,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表现为现成的可以通过直觉把握到的资源,如:教师、教科书、教学用书、工具书、图书馆、展览馆、报刊;隐性课程资源,是语文课程资源存在的一种隐性现实状态,不很明显地呈现出和语文课程的关系。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把注意力多放在显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如:音乐、影视、民间诗词、民间习俗等,对于教师授课过程、学生学习的教材、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学生对知识的已有体会等往往忽视。实际上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树立新教材观,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教师急需认识的问题。现行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每册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篇课文,除此外还有五个口语写作训练,按照教材内容安排和学校安排的教学时数,时间是比较充裕的,怎样在充裕的时间下让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呢?
  教师可结合本校的情况,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对教材进行大胆的调整,做有利的尝试。
  
  一、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的更换教学素材。
  
  教材中所选课文,因作者生活的环境及经历,所选用的素材带有一定的地域性。位于祖国南方的学校的大部分师生对于北方的事物、风俗习惯等仅限于从书本上了解并没有深刻地体验,更说不上准确地理解。因而,在教材中的某些素材,在达到同样的教学目的下,教师可在教学中做一些替换。如《胡同文化》一课中,提到“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学生对“臭豆腐滴几滴香油”这个“菜”在北京市民生活中的意义难以理解。教师用本地招待姑奶奶回家的一道“菜”——面条煮瘦猪肉来代替,学生马上理解了北京市民的亲近和满足。再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把“紫藤萝”用“紫牵牛花”代替,《故都的秋》中,用旧的民房来代替“破落的院子”等。在代替素材的时候,没有改变原文、原句模样,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文句的思想感情,领会文句传达的情感内涵,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同样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要求。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利用课程标准提供的弹性空间调整教学内容。
  
  许多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具体到每个班的情况差异较大,因而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根据班级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或放缓速度,或增加难度。如《秋水》一课,对学习比较好的班级,印发旧版教材中的《庖丁解牛》一文给学生阅读,以期使其更好地理解庄子的思想,对一般的班级则掌握好《秋水》一文就可以了。对“口语写作与训练”中“情景对话”的教学中,则增加难度,要求学生不但有适当的语言,还要辅以合适的动作和表情。因材施教既能减轻学困生的负担,又能提高学优生的学习难度,两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符合自己能力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目的及内容的需要,把两个或更多的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每两个单元安排一个相同的体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种体裁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强调掌握每一种体裁共同的知识。学生可以相当集中地准备材料,教师也可以系统地备课。如第三册一、二单元诗歌为一教学单元,三、四单元散文为一教学单元。
  
  四、根据教学需要,联系其他学科相关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再建。
  
  语文的教学,涉及的学科比较多,有些内容涉及的学科知识是相同的,可以把这些内容组合起来学习。如第三册诗词有《一剪梅》、《虞美人》、《无题》等,这几首诗词已被谱成了歌曲在传唱,把这几首诗词组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在对比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师经过实践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得到加强,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具体表现与方法不明确,把创造性使用教材理解为等同于“更换内容”或“活动内容的更换”,忽略了自主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等其它因素,出现了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狭隘、片面的理解。如在《胡同文化》一课教学中,用旧地主院子来代替北京四合院,旧地主的院子固然有和北京四合院相似的地方,关键是学生从未体验过旧地主院子是怎么样的,这个素材代替北京四合院后,学生对北京四合院照样还是没有直观的认识。这说明教师在对素材进行代替时,并未对课程标准、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对教学目的、目标的把握也不明确。因此,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该注意几个原则:
  (1)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教学目的,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2)必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3)必须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
  (4)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行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5)必须量力而行,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秦训刚,蒋仁森.高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克旱1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1982年用克80-10-1为母本,克81F_6-88-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推广。该品种1988~199
摘 要: 中英两种语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与别的语言发生接触。而借词就是语言接触的最有力证据。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语言借词的情况,就此作一对比,并从三个方面论证二者借词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借词 英汉对比 差异    借词是“直接从外语引进的词,或者通过翻译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种语言的词”。对比分析英汉借词的差异,将促进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1.英语借词    英语自产生距今只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因此隐喻也广泛地出现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与计算机相关的隐喻词语既涉及计算机本身,也出现在与计算机有关的网络中。通过分析计算机及其网络的词语,可以发现隐喻不仅在人类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会反过来激发、促进计算机隐喻性词语的生成,极大地丰富汉语的词汇系统。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隐喻性词语    一、
摘 要: 委婉语,是用语言来协调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丰富的委婉语,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定义内涵、构成方法、语用交际功能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异同,旨在促进人们对英汉委婉语的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   关键词: 英汉委婉语 定义内涵 构成方法 语用交际功能 对比    一、引言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蕴含了浓
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Na+,K+和Cl-通过(6,6),(7,7),(8,8),(9,9)和(10,10)碳纳米管的过程,利用伞形取样法计算了离子通过碳管的平均力势能,并对离子在管中和本体相中的水化作了比
煤炭直接液化的发展和动向,再度引起国内外的兴趣和争议。当今,世界石油供过于求,价格暂时下降,煤液化产品在经济上尚缺乏竞争性,而且兴建煤液化厂投资较大。然而,统观世界
摘 要: 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有效的学生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在学校单纯追求高分的情况下,学生管理却成为束缚学生全面发展的枷锁。本文就中学生的管理方法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班主任 中学生管理方法 选择 运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
生物芯片技术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将驱动其研究平台的微型化,以达到更高的阵列排列密度、灵敏度和减少样品消耗;为了满足以上要求,阵列元素的尺寸必须由目前的微米尺度
由于水砂充填工艺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及深部开采控制地压活动等的需要,在我国地下矿山中,水砂充填采矿法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在实践中,充埴体表面破坏,充填料混入矿石中
β-防御素属抗菌肽,因具有广谱抗微生物和免疫增强作用以及对病原微生物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探讨β-防御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系统中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