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高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鹤岗市耕地面积逐年萎缩,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耕地资源是工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有限资源,只有珍惜耕地资源。时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保证,才能保证高效节能。经济合理和永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耕地资源。鹤岗市必须加强土地法制管理和农田环境保护、科学實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关键词:耕地资源;现状;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57-02
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农业兼营化和副业化等因素的影响,鹤岗市耕地面积逐年萎缩,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鹤岗市耕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一)耕地利用现状
2007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43279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48%,其中水田面积约41 901.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68%;旱地面积约387 768.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6%;菜地面积3 210.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72%。
(二)耕地利用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鹤岗市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也相应不断提高。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鹤岗市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36%,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51万千瓦,机耕面积扩大为19 464.2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9.53%,耕地保灌率达到98%以上。全市农机、农用物资使用量均有所增加。同时,复种指数的提高、耕作技术的改进和良种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地促进了耕地利用率的提高。
近年来,鹤岗市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大都市近郊优势,提出了“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增收富民”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优质蔬菜、特色药果、特色花卉盆景、特色家禽家畜等优势农业产业。通过耕地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鹤岗市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使该市耕地资源逐年递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鹤岗市耕地面积为442248.7公顷;2007年鹤岗市耕地面积为432 790.6公顷,11年间耕地面积总共减少了9 458.1公顷,减少的耕地多为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今后,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鹤岗市耕地被“蚕食”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
(二)农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乡镇企业的兴起,工业“三废”大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耕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耕地生态环境污染,农田普遍受到钙、汞、铬等的污染,土地质量和生产力逐年下降。再者,由于技术落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大,对土地的污染破坏也较严重;另外,广大农村对土地重用轻养、掠夺经营,造成农业基础薄弱。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本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耕地资源是工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有限资源。只要珍惜耕地资源,对耕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才能保证高效节约,经济合理和永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生产率。在利用国土资源上,要充分考虑土地的现状、耕地资源的特点、耕地资源数量、耕地资源供需关系及影响耕地资源的有关条件,提高人们持续利用耕地资源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总体布局与开发治理相结合
耕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是耕地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起指导作用。只有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长远规划指导下进行安排和部署,才能保证耕地资源利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才能使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统一规划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优势。
(二)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才能使耕地资源的质量越来越高,反之,则逐渐衰竭,甚至使耕地资源上的一些资源消失或灭绝。在对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统筹兼顾相结合
由于耕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用途,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人们对耕地资源的生物资源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耕地资源利用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满足各个方面对土地的需要,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耕地资源节约利用与集约经营相结合
耕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节约用地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耕地资源减少的重要手段。
四、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资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则是基础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保护耕地,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了耕地,就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就为各项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依法加强耕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日常动态管护和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保护珍贵的耕地资源。鹤岗市制定了对乡(镇)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
(二)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与前几年相比,鹤岗市非农建设用地所占耕地面积略有下降,但是耕地面积仍在减少,而且非农建设用地多为城镇近郊的较好质量的耕地。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管理,力求不占或少占耕地。如果必须占用耕地时,应通过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复垦措施加以补偿,做到“占一补一”,严禁“以质抵量”或“以量抵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
(三)做好耕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
土地开发和整理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003年鹤岗市通过土地开发所占新增耕地的比重达到62%。今后要把重点放到对区域内耕地总面积2/3的中低产田进行整理。通过中心村建设、退宅还耕、渠道整理特别是对田间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内部挖掘,既能增加耕地数量,又能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资源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紧缺的矛盾。
(四)保证耕地质量不再下降,加速中低产田的改造
全市耕地中低产田约占耕地面积的56.1%,严重制约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今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保护优产高质耕地,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山区重点抓好梯田休整、山坡地改造、小流域治理、培肥地力等;平原区重点抓好合理深耕、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低洼盐碱地区要平整土地、蓄水压碱、修台田条田。合理深耕,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物质、科技投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
(五)采取有效途径,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建立经常的有机质投入体系,探索科学的耕作、种植和施肥制度;采取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结合的方法,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增加地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倡导种草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工作,发展生态农业,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快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使之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使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质量和数量并重;加快耕地质量评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其工程质量等方面人手,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耕地标准,为新增的补充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 孙莉艳]
关键词:耕地资源;现状;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057-02
人们生存要以食物为基础,而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食物又必须从耕地中获取。耕地是具有肥力,能生长农作物的土地,它提供着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原料。可以说,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的“粮食”。然而,随着近年来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农业兼营化和副业化等因素的影响,鹤岗市耕地面积逐年萎缩,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将直接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鹤岗市耕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一)耕地利用现状
2007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43279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48%,其中水田面积约41 901.1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68%;旱地面积约387 768.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9.6%;菜地面积3 210.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72%。
(二)耕地利用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以及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鹤岗市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也相应不断提高。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鹤岗市耕地复种指数高达236%,全市农机总动力达7.51万千瓦,机耕面积扩大为19 464.2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9.53%,耕地保灌率达到98%以上。全市农机、农用物资使用量均有所增加。同时,复种指数的提高、耕作技术的改进和良种的推广应用也大大地促进了耕地利用率的提高。
近年来,鹤岗市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耕地可持续利用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大都市近郊优势,提出了“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调整结构、增收富民”的基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优质蔬菜、特色药果、特色花卉盆景、特色家禽家畜等优势农业产业。通过耕地的多元化开发利用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同时也为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
二、鹤岗市耕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非农建设用地与耕地矛盾突出
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交通、水利等非农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使该市耕地资源逐年递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鹤岗市耕地面积为442248.7公顷;2007年鹤岗市耕地面积为432 790.6公顷,11年间耕地面积总共减少了9 458.1公顷,减少的耕地多为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今后,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鹤岗市耕地被“蚕食”的趋势将进一步扩大。
(二)农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乡镇企业的兴起,工业“三废”大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进入耕地生态系统,造成了耕地生态环境污染,农田普遍受到钙、汞、铬等的污染,土地质量和生产力逐年下降。再者,由于技术落后,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大,对土地的污染破坏也较严重;另外,广大农村对土地重用轻养、掠夺经营,造成农业基础薄弱。这些现象严重制约着本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
耕地资源是工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又是有限资源。只要珍惜耕地资源,对耕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保护,才能保证高效节约,经济合理和永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资源生产率。在利用国土资源上,要充分考虑土地的现状、耕地资源的特点、耕地资源数量、耕地资源供需关系及影响耕地资源的有关条件,提高人们持续利用耕地资源的基本原则,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总体布局与开发治理相结合
耕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是耕地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耕地资源利用进行宏观调控起指导作用。只有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社会长远规划指导下进行安排和部署,才能保证耕地资源利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才能使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统一规划下,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挥各地区优势。
(二)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大力盘活存量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是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在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才能使耕地资源的质量越来越高,反之,则逐渐衰竭,甚至使耕地资源上的一些资源消失或灭绝。在对耕地资源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统筹兼顾相结合
由于耕地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用途,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人们对耕地资源的生物资源有多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耕地资源利用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以满足各个方面对土地的需要,并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耕地资源节约利用与集约经营相结合
耕地资源的利用问题,既要“开源”,也要“节流”,节约用地是解决人多地少矛盾的重要途径,也是控制耕地资源减少的重要手段。
四、耕地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耕地资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则是基础的基础,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面保护耕地,是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了耕地,就使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就为各项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依法加强耕地管理,确保基本农田的稳定。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基本农田日常动态管护和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保护珍贵的耕地资源。鹤岗市制定了对乡(镇)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责任,确保了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减少。
(二)严格控制非农用地占用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与前几年相比,鹤岗市非农建设用地所占耕地面积略有下降,但是耕地面积仍在减少,而且非农建设用地多为城镇近郊的较好质量的耕地。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管理,力求不占或少占耕地。如果必须占用耕地时,应通过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和土地复垦措施加以补偿,做到“占一补一”,严禁“以质抵量”或“以量抵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
(三)做好耕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工作
土地开发和整理是耕地增加的主要来源,2003年鹤岗市通过土地开发所占新增耕地的比重达到62%。今后要把重点放到对区域内耕地总面积2/3的中低产田进行整理。通过中心村建设、退宅还耕、渠道整理特别是对田间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特别是提高现有耕地的产量。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内部挖掘,既能增加耕地数量,又能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对耕地资源压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紧缺的矛盾。
(四)保证耕地质量不再下降,加速中低产田的改造
全市耕地中低产田约占耕地面积的56.1%,严重制约着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今后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保护优产高质耕地,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山区重点抓好梯田休整、山坡地改造、小流域治理、培肥地力等;平原区重点抓好合理深耕、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低洼盐碱地区要平整土地、蓄水压碱、修台田条田。合理深耕,发展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物质、科技投入,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实现耕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关键。
(五)采取有效途径,提高新增耕地质量
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建立经常的有机质投入体系,探索科学的耕作、种植和施肥制度;采取耕作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结合的方法,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增加地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倡导种草植树和农田防护林工作,发展生态农业,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尽快完善耕地质量标准使之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使土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新增耕地质量和数量并重;加快耕地质量评估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从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其工程质量等方面人手,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耕地标准,为新增的补充耕地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编辑 孙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