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國对外开放程度较以往而言有了显著扩增,在此环境下,他国文化思想正不断汇入我国,为我国的文化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抹别样的色彩。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带有两面性,在他国文化蔓延至我国的同时,也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与碰撞。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时期,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该教育理念,激发学生浓厚的爱国情感是教育工作者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中,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理念较以往有了显著不同,而提升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则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良好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教师应采取科学教学方式开展工作,为学生更好地还原史实,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提升对历史价值观理解透彻度。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及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中国后浪继承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现如今,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大多以单一教学为主,在教学工作中未曾提炼教学内容及内涵的深刻及本质含义。事实上,传统教育模式是制定统一的目标,其主要以试卷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在此种教育模式下,教学课本内容被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只能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招偏差和分层,教师在知识输出中也会忽略学生的主观情绪。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和学生都只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教学方向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1.2学生缺乏足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特别对于初中阶段而言,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人格的重要阶段,学生缺乏对外界的认知及判断,而兴趣则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用强制性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历史,背诵书籍知识内容,进而忽略了学生知识接纳能力,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下降,这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而言十分不利。
2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举措
2.1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如今,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项实践活动。是“以德育人”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国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国情怀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全面了解家国情怀,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室。行为主体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对策,从专业知识的转移到正确的学习培训指导。
2.2制定有效评估政策
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教师制定有效课堂评估能够合理锤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不断创新考核形式,“家国情怀”的培养及塑造成果难以在考试成绩中反映出来。而唯有基于学生客观正向的反馈,教师才能更加了解学生对家国情怀的重视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参考学生学习成绩,还应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将评估状态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信息。根据考试、问答和对话等多种方法,掌握学生对文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以广泛程度为标准。供不同学生进行评论的是横向评论,与横向评论相比,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看到纵向评论的必要性,即以个别学生为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在有效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2.3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融合家国情怀,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采取贴合度高、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活跃度,进而确保学生在历史课堂集中精神,从而更好地学好历史学科。在教学中,老师在引用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其内涵,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授课,将鸦片战争起源展现在课件中。促使学生深刻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贸易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也是清政府衰败走向灭亡的关键原因,鸦片战争也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虎门销烟”事件,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这些案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价值观,使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增加他们的历史内涵。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每一位国人都不可忽视的,唯有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富强,百姓才能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2] 杨凤麟.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J].学周刊,2019(16):61.
[3] 胡裔军.谈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渗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中,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理念较以往有了显著不同,而提升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度则尤为重要。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十分重要,良好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教师应采取科学教学方式开展工作,为学生更好地还原史实,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历史,提升对历史价值观理解透彻度。在初中阶段,学习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及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中国后浪继承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现如今,初中阶段历史教学大多以单一教学为主,在教学工作中未曾提炼教学内容及内涵的深刻及本质含义。事实上,传统教育模式是制定统一的目标,其主要以试卷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目的。在此种教育模式下,教学课本内容被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只能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由于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出招偏差和分层,教师在知识输出中也会忽略学生的主观情绪。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学生的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和学生都只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个性,教学方向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
1.2学生缺乏足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特别对于初中阶段而言,初中时期是学生发展人格的重要阶段,学生缺乏对外界的认知及判断,而兴趣则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用强制性的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历史,背诵书籍知识内容,进而忽略了学生知识接纳能力,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下降,这对于培养学生价值观而言十分不利。
2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举措
2.1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如今,家国情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项实践活动。是“以德育人”的关键途径之一,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国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国情怀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全面了解家国情怀,才能真正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老师必须改变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室。行为主体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对策,从专业知识的转移到正确的学习培训指导。
2.2制定有效评估政策
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时,教师制定有效课堂评估能够合理锤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不断创新考核形式,“家国情怀”的培养及塑造成果难以在考试成绩中反映出来。而唯有基于学生客观正向的反馈,教师才能更加了解学生对家国情怀的重视度。因此,教师不仅要参考学生学习成绩,还应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将评估状态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信息。根据考试、问答和对话等多种方法,掌握学生对文学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以广泛程度为标准。供不同学生进行评论的是横向评论,与横向评论相比,初中历史教师还应该看到纵向评论的必要性,即以个别学生为评价目标,评估学生在有效时间内的学习情况。
2.3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内涵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培养学生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融合家国情怀,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采取贴合度高、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及活跃度,进而确保学生在历史课堂集中精神,从而更好地学好历史学科。在教学中,老师在引用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其内涵,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授课,将鸦片战争起源展现在课件中。促使学生深刻体会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鸦片贸易对中国人民的影响,同时让学生了解到毒品的危害,从而远离毒品。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也是清政府衰败走向灭亡的关键原因,鸦片战争也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虎门销烟”事件,从而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在这些案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有效培养自身的价值观,使学生可以主动的进行思考,从而增加他们的历史内涵。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国情怀是每一位国人都不可忽视的,唯有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富强,百姓才能生活在和平与安全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家国情怀融入课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晓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生的选择——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一课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6):59-60.
[2] 杨凤麟.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J].学周刊,2019(16):61.
[3] 胡裔军.谈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3).